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乡原,德之贼也(17-13)

孔子斥责“乡原”,明确指出这种人表面上看似有德,而实则害德,极具欺骗性。对此必须保持清醒,明辨真伪。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注释】
乡原:原,忠厚、善良。乡里人都认为是忠厚之人。这种人貌似好人,实则为与流俗合污以取媚于世的伪善者。
贼:祸害。
【译文】
孔子说:“乡里都夸奖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祸害。”
“乡原”即一乡之人都称他为忠厚善良之人,为什么孔子反而认为是“德之贼”呢?因为这种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表面光鲜亮丽,看似品德高尚,实为自我炫耀,甚至欺世盗名,是典型的伪君子。
《孟子·尽心》里有详尽的阐释。“万章问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的弟子万章就《论语》本章发问,一乡的人都称这个人是善人,所到之处没有不说他是善人,孔子还认为是“德之贼”,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要去批评他,举不出什么证据;要去讥刺他,找不出什么毛病。但只要仔细观察,这种人顺于流俗、合于污世,跟世间同流合污却又善于掩饰。外表上看,居家好像有忠信,行为好像很廉洁,往往能赢得众人称赞,其内心却觉得自己了不起。这种人德乱惑众,误导众人以为这就是有德之人,跟他一起不可能进入圣人之道,所以实际上是道德的祸害。
孔子明确反对“乡原”,主张要始终坚守仁礼。只有守仁循礼,才可能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尽心下14.37(2)|《孟子》没有那么难
一起学《论语》17.13阳货篇——乡原,德之贼也
中庸思想的误读之中庸是好人主义
一乡皆悦之者为乡愿
【共读】《论语》阳货篇第十三
做人最怕同流合污欺世伪善——《论语》学习447-44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