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事君尽礼(3-18)

      君臣关系是孔子所关注周礼的又一重要内容。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君不礼臣、臣犯上弑君等现象屡见不鲜。孔子认为治理乱世,必须重新整顿、厘清并建立正常的君臣关系。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注释】

      事,同侍,侍奉。

      尽,竭尽。

      谄,谄媚。

【译文】

      孔子说:“我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古代君主与臣子有尊卑上下的定分,对君主保持尊敬、恭敬,这是先王制定的礼仪,不能违背僭越;同时,也又是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礼节,应该诚心诚意遵守。孔子一生严格遵守政治伦理,时时处处都坚持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礼待尊长。

      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严格遵守礼仪,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个例证再次充分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很少有人重视君臣之礼了。孔子对周礼越执着越坚持,就越会遭遇更多的尴尬。

      从孔子言论的风格来看,还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理解。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应该是本段论述所表达的主旨。从《八俏》各章的论述可以看到,孔子时常慨叹为人处事之艰。提倡节省,别人认为是不敬;提倡守礼,别人认为是谄媚。有时是被误解,有时则是被曲解,故意讥讽孔子。但孔子意志坚定,不为外界的舆论所左右,仍然公开宣示自己的观点“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笃定地用自己的言论主张和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并告诫世人,君子完美的品德来自于自身修养,不在乎他人的误会、讥讽,更不轻易放弃内心的追求而随波逐流,而是严格守礼、坚持用心、持之以恒,用时间证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当然,孔子的论述也可能另有所指。一个朝代、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礼节仪式并非完美无缺,所制定的法律制度、礼节仪式也并非一劳永逸。随着时代的发展,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周礼之所以逐渐被废弃,除周王室日渐衰微以外,其自身未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陷日益显现而未及时修正,应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严格按照周礼去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可能真会使人感觉到是一种谄媚、讨好。长期如此,就演变成为一种不良风气,甚至在一些坏的礼仪影响下,好人也慢慢学坏变坏。这样的礼仪显然应该适时而变,如果不加改变,定会被时代所废弃,被世人所抛弃。

      现实生活中,表面上看,守礼、尊重与谄媚、奉承之间确实没有清晰的边界,其实二者的区别往往在于有私与无私之间。时时处处懂礼守礼,是为政者应当具备的基本修养,是良好政德的根本所在,但如果为了个人私利而盲目地讨好,特别是为了保住乌纱而无原则地奉承,那就变成了趋炎附势。所以,只要做到内心坦荡、问心无愧,即是一时被人理解为谄媚,时间最终会证明其纯正清白;如果动机不纯、心怀鬼胎,即使手段高超一时能掩人耳目,时间也会将其本来面目昭然天下。这是为政者必须严格把握的尺度和分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君臣的礼仪
第二节 “三礼” 与《春秋》
【第59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9章》孔子答鲁定公之问的侧重点在哪里?
《八佾篇》第十八章
礼是君臣之道
素说论语:八佾篇(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