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子华使于齐(6-4)

孔子主张“爱人”,但并不是狭隘地爱自己的朋友、家人,而是泛指所有人。从儒家“仁爱”的思想出发,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就要及时给予周济,但要做到“周急不济富”,即应当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注释】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早年的弟子,比孔子小42岁,擅长外交。
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有子,比孔子小29岁,鲁国人。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小米;粟字单用时指米。
益:增加。
釜(fǔ):古代计量单位,一釜等于六斗四升。
庾(yǔ):古代计量单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秉:古代计量用的器具,一秉等于18斗,也有人认为一秉等于160斗。
周:周济、救济,补其不足。
继:继续、追加之意,这里指续其有余。

【译文】
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代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养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吧。”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加一庾吧。”冉子给子华的母亲米五秉。孔子说:“公西赤这次到齐国去,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裘。我听说,君子应该周济急需救济之人,而不是周济富人。”

早在西周时候,《诗经》中已有秭、秉、仓、升、庾等计算谷物的数量单位。据孔颖达注解,“秉,把也,谓刈禾之把数”。升,古体字像一个带柄的勺形器,借助生活器具来表达容积。可以看出上古时期人们计算容积的方式,一是利用生活器具,二是以把束来计量。另外,《仪礼·聘礼》有一段关于计量词换算的记载:“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shǔ),十籔曰秉”“米百筥(jǔ),筥半斛”,即1=10=16=32=160斗。这些计量单位随着朝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相互之间换算是否准确,现在还存在各种不同理解。

子华出使到齐国,属于公差公务,一定安排享有俸禄。“冉子为其母请粟”,是在其俸禄之外提出的特别要求。孔子答应给他母亲一釜米,冉子却嫌少,希望再增加一些。孔子同意在一釜以外再给她增加一庾,可是冉子还是觉得不够,最后给予子华的母亲米五秉,实为一份厚礼。孔子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周急即救急,君子周济他人应该是救人急难,而不是肥上添膘。

孔子的看法实际上是在教诲冉子,帮助他人应该把握分寸,不能不及,但也不能太过。对于那些穷急之人,应当给予最大能力的周济;对于那些本就富有之人,就没有必要再给予帮助。即使出于私人感情、碍于情面,也只需要适当表达心意即可。每当判断、处理一件事而又没有标准、没有先例可循时,“仁”德就是最高标准。心中有仁,方能公平公正,也才能凸显出个人修养品行。凡事不能只考虑到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而应该放眼天下百姓。孔子之言也是在借教诲冉子而教导世人,言简意深,直抵人心。孔子本章所强调的周济之道,实为为人为政治世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论语·雍也篇》(4)锦上添花是为政者小人之举
《论语》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
雍也篇第六③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共读】《论语》雍也篇第四
论语连载(124)《雍也篇》第4章,“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第六》选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