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11-24)

孔子强调要以道事君,大臣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按照礼乐规制去辅佐君主,而不能盲从于君主。同时,君主也要循道守礼。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季子然:鲁国大夫,季氏的同族人。
异:别的人或者事。一说指特别重要的事。
曾:竟然,原来。
具臣:备位、充数的臣子。
止:停止,指不再从仕。
之:代名词,这里指季氏。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称得上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特别重要的事,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所谓大臣,应该是用周公之道事奉君主,如果做不到就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看来,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顺从季氏吗?”孔子说:“杀害父亲和君主的事,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季子然是季氏家族的子弟。当时,鲁国三桓专权,季氏在三家里势力最大,更是长期僭越礼制,“八佾舞于庭”“旅于泰山”“三家以《雍》彻”,孔子对此“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谓大臣,就要用正道来事奉君主,帮助君主推行仁道,如古圣先贤文王、武王、周公一样施行仁政,以道治天下、以德治天下。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君主不推行正道,不以道治天下、不以德治天下,臣就应该辞去官职。“道不同,不相为谋”,绝不能同流合污,更不能助纣为虐,即使不能兼善天下,至少也要独善其身,才能够称得上是“大臣”。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既不能匡扶鲁室,又不能制止三桓专权,所以孔子说他们只是“具臣”,只不过是充数的臣罢了。

“吾以子为异之问”,此言有着特殊的意味。孔子说,我以为你问什么其他什么特殊的事情,原来是问他们二人。其语气和表情显得不屑一顾,言下之意这二人不值得一提。然后话锋一转,谈及“大臣”的评判标准,并对二人作出“可谓具臣矣”评价。但是季子然没能完全领会孔子的深意,再问“然则从之者与”,孔子毫不客气地说“弒父与君,亦不从也”,认为仲由和冉求作为自己的弟子,应该不会顺从那些有弒父弒君等卑劣行径的无道之君。

孔子说话很有艺术,没有直接评价季氏家族无道,而是直接批评两个弟子,先说他们不是“大臣”,只是用来凑数的“具臣”,接着说他们不会顺从不走正道、不守礼制的君主,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季氏专权无道的不满和鄙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畏于匡,颜渊后|《论语》没有那么难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论为臣之道(11—24,讲于2022年5月13日)
素说《论语》:先进篇(二十三)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1.24】以道事君
《论语》 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