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把自己关在笼子一年,和一名女子绑在一起,网友:不太正常…

 谢德庆 

谢德庆,究竟“神”在哪里?



前段时间,新裤子的主唱庞宽搞了一场行为艺术,掀起了互联网狂欢。

他在一个高1米2的台子上度过14天,且全程直播。

在他身边的是一箱水、一箱零食、一个马桶……这场直播一开场,陆续吸引了300万人,人人关心“庞宽到底如何上厕所?”、“庞宽怎么洗澡?”、“庞宽这么做究竟是想干什么?”。

庞宽行为艺术直播截图

事实上,这种“困住自我,供人观摩”的行为艺术形式并不新鲜。

在44年前,就有一位艺术大师早早玩过了。

他就是谢德庆

谢德庆是一位美籍华裔艺术家,1950年出生于台湾,1974年,他乘船偷渡到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非法移民生活。

他一生仅完成了6件行为艺术作品,却在圈内被封为大神,连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都对他格外欣赏,直呼他为“英雄”,并在自己的作品《凝视》中,邀请他前来。

谢德庆究竟“神”在哪里?

从小他就格外怪,同龄人还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他却在考虑人生的真相与意义。

24岁,他便做了一件疯事——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二楼跳下来,结果摔断双腿。

外人觉得他不正常,而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行为艺术,虽然结果惨烈,但是谢德庆却好像触摸到了什么,他决定一心搞艺术,便跳上了前往美国的船。

在纽约,他靠5件作品,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这5件作品,都是以一年为期,而形式内容各不相同。

197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笼子》(1978-1979)诞生,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谢德庆把自己关在一个木制的笼子里,不说话、不阅读、不看电视听音乐,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漫无目的地消耗时间。

谢德庆的朋友每天会来给他送饭,而除了必要的吃喝拉撒睡,谢德庆每一天什么也不做,无聊、孤独、虚无围绕着他。

肉眼可见的是,一个木制笼子困住了他,可令人深思的是,世界是否只是一个更大的牢笼?


1980年,谢德庆又带来了第二个一年计划行为艺术作品——《打卡》(1980-1981)。这一次谢德庆选择一个更为抽象的笼子——时间。

在一年里,他必须每一个整点打卡一次,并拍摄证件照。虽然他可以自由的外出、做任何事情,但是却被时间束缚,无论是睡觉、吃饭,都不可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以上,因为每一小时他必须要打卡。

作品结束时,谢德庆打卡了8760次,每一张证件照连贯记录了他的变化,从光头到头发长出再到变长,时光爬过的痕迹变得无比清晰,却又让人再次感受到生命周而复始的无意义。



而到了第三个作品,谢德庆终于挣脱了束缚。

1981年,他刚刚结束上一个作品,就马上开启了新的行为艺术《户外》(1981-1982)

这一年,他决定过流浪的生活,绝不进入任何遮蔽物,始终在纽约的户外度过。

整整365天,谢德庆风餐露宿,活像一个城市里的野人。

而遇到极端天气,哪怕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会找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而谢德庆却只能忍受。

明明身处于发达的现代社会,谢德庆却回归到原始生活。

睡在户外、烧柴生火……

毫无疑问,谢德庆又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挑战。

渐渐人们都对谢德庆的行为艺术大感兴趣,期待着他新的作品。

1983年,谢德庆没令人失望,又一次玩出了新花样。

在第四个一年计划作品《绳子》(1983-1984)中,谢德庆找来了女行为艺术家琳达·莫塔诺合作,两个人被一根2米多的绳子绑在一起,却不能进行任何身体上的接触。

在每一个日日夜夜,两个人都必须要在一起。无限靠近的距离,对于自由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且放大了彼此的缺点,难免产生了众多的摩擦与矛盾。

谢德庆坦言:“我们有过很多次争吵,但我觉得这不是件消极的事。任何被绑在一起的两个人,哪怕是甜蜜的情侣,都会有争吵。这段行为艺术像是展现裸露身体的动物,我们没办法隐藏自己的黑暗面,相反我们需要暴露自己的弱点。”

据说中间数次,两名艺术家都想剪断绳子、结束表演,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根具象的绳子却隐喻着复杂的亲密关系。

看似身体靠近,内心却越来越远,此时绳子不再是维系二人的纽带,而是变成了沉重的枷锁,两个人只想摆脱逃离。


从《笼子》到《绳子》,谢德庆一次次用不同的东西将自己囚禁,每一件作品看似荒诞、离奇,却对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隐喻与象征。

即使到了今天,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压力等,现代都市人依旧陷入各种困境,可当挣脱之时,却发现不过迈入了更大的牢笼。

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男主角,来到海的尽头,以为触碰到自由,却发现连天空都是假。

经过4次行为艺术,谢德庆坐稳了“艺术家”的头衔。

可在1985,他的新作品却命名为《没有艺术》(1985—1986),这一年,他不做与任何艺术相关的事情,甚至不谈论艺术,不进博物馆,只是生活。

可这件作品之后,谢德庆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神隐了。

直到2000年的第一天,他重新露面,并宣布“我活着”。

而这就是谢德庆的第六件行为艺术作品《十三年计划》(1986—1999),他对外称:“十三年,我所完成的就是活着,仅仅是存活也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这也成为了谢德庆最后一件作品。

之后,他不再进行创作,结婚隐居,慢慢老去,似乎与过去疯狂、极端的他判若两人。

行为艺术在众多艺术形式里一直处于小众、冷门、不被理解的位置。常常被冠以博眼球、哗众取宠的头衔。

而谢德庆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求真理、探索世界,历经一次次实验性、先锋性的艺术尝试后,他从外人眼中的疯子,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和的凡人。

看似是大闹一场,回归平庸。

但他却在不知不觉间,已触摸到了人生的真相与终极意义——只是活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浪费了五年生命,就成了艺术界大神
行为艺术 到底想表达什么(2)|美术|北京文艺网
谱写悲观主义的“歌”| 当代艺术家谢德庆:生命就是无期徒刑
3 0 0 万 人 围 观 庞 宽 的 “新 裤 衩”
谢德庆:用自我剥夺回应社会剥夺
不做艺术却只想着如何浪费时间-谢德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