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新气象:从动画《心灵奇旅》去谈分析的结束

从《心灵奇旅》拉扯到分析的终末

——应尽可能分开对象a和理想

《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后,《心灵奇旅》的导演继续透过保安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吸引了观众。

不过,答曰“我只是个过客,我是饿了么。”似乎也非常高深莫测。

不过,回到电影,这部电影给出的回答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人的灵魂生前死后,以及甚至专门有关于儿童期人格的发展。

哇,读者感言:呢个作者,真系妈嘢都可以拉回捣精神分析啧!

不止如此,我们甚至还要去到拉康的神秘“藏传”术语学中(请诸君转入百度百科:尼玛拉康:拉康在藏语里是殿堂的意思,一般指达不到寺庙规模的地方,"尼玛"藏语是太阳,两个词合起来是"太阳殿"或者"太阳神殿"

一、《心灵奇旅》的人生问卷

好了,扯到天际线,拉回脑门线来, 王尼玛正式开撕(shi)吐槽这部电影:

【剧透肾(慎)入】

上面这位不那么拉风的中学音乐老师乔伊·高纳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这是他千载想缝也缝不上的机会。

但是人生的这一激动,让他借由超级玛丽的下水道通向了“另一个世界”:生之彼岸。他醒来发现位于奈何桥上,正要和其他几个奶奶一起变成光点消失。

平凡的一生,在突然来到人生一个小高点时,居然敲杆了。他当然很不爽,一直往回蹦,结果不小心掉了下去,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

在那里,灵魂们获得培训,在前往地球之前将获得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如果获得足够完善的人格,然后在导师(都是有名望的人死后的灵魂)下激活他们生命的火花。这样才能投身地球,成为新人。

这个时候,决心要回到地球生活的乔伊认识了一个早熟的灵魂“二十二”,二十二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他的火花。这个小孩排在22位也说明他排序很靠前,是最早应该投身的人类灵魂。但是很多著名历史人物(亚里士多德、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等)的教诲都没有让他被激活。同时这里的二十二还源自《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这个表达因此已经成为英语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 自相矛盾的、“坑爹”的、荒谬的、带有欺骗忽悠性质的暗黑规则的代名词。

因此乔伊在和二十二的经历中,处于非常困难的矛盾上:一方面他希望透过后者获得投身地球的通行证,后者也可以借此避免一直被量子教导员要求跟随导师完成训练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在经历过程中,相互看到自身的生命,弱点,也展示各自生命的精彩之处。

通向地球

这个通行证能唤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城市化、全球化,导致现代人的青春期延迟,虽然表面上看似很多的选择,然而也有很多的风险,尤其要承载一个城市中的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某一个专业范畴,大多数人甚至都是多项技能同时开动。很多人研究生毕业甚至工作后都还没有找到那束光,那个进入地球选择诞生的通行证。

然而二十二和我们并不一样,他被描述为人类几千年来的封闭、自卑、恐惧、恨意,拒绝外部世界和他人,他已然在多个灵魂宇宙穿梭自如。他顺利地跟随乔伊回到了地球,透过能够穿梭在沉迷之海和地球世界的旅行船船员的帮助。

然而,乔伊的灵魂进入了胖猫的身体,而二十二进入了乔伊的身体,二十二透过乔伊的身体感受到了真实的感受:而在生之来处的训练营里面,虽然也有这些食物、事物,却无法体会到真正的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可以和挫败的吹号女孩交流内心,可以和理发师讲述自己的奇遇,帮助乔伊的灵魂理解自己和母亲的矛盾。在这一番过程中,他已然激活了生命的火花,然而,却被计算死后灵魂的算盘手拖回了生之来处。

乔伊因为非常希望回到自己之前的生活,继续自己的表演,而任由二十二号被留在生之来处,后者因为已经体验过的真实经历后更加沉迷,流落到了沉迷灵魂的沙海中。那里,都是生死之间,忘我之境。乔伊非常自责,被千年自卑拖累的二十二号在真正进入人间之后被激活生命的热情,却又因为自己不相信他是自己激活的,而堕落在这个无尽的沙海里面。

乔伊终于回去了,并且在最终完成演奏,走出酒吧大门时,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孤寂,目标的达成并没有给予他应得的慰藉。

那一刻,乔伊终于决定找到沉迷灵魂的捕捞船的船员,找到二十二号的灵魂,进入他现在的处境,看到他经历的那些挣扎,终于把一片让他感触的叶子交给对方手里,那一刻,所有的阴霾都消散而去。乔伊的生命从那激动的一刻,认为生命即将开始,来到希望回到那平凡世界的努力,最终到了救赎他人宁愿舍掉小我的境界。他从一个钢琴老师,来到父亲的位置,从一个抱怨命运碌碌无为的孩子,走向了直面死亡的成人。

与此同时,开启了那句至关重要的话:我们不是为了理想目标而活,火花给予我们进入生命的机会,这二者应该分开。

是这句话交上了这部电影的问题的答卷:二十二一直用那消极的方式诋毁前人的所有努力和成就,那些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火花跟这些目标是没有关系的。这点正是拉康说,症状的解除正是需要把对象a和自我理想拉开足够的距离。二十二并非没有目标,正是前面这些伟人的目标把他压垮,压到没有生命的火花,那个启动欲望的对象a。启动欲望的客体和生命去向的目标——作为客体是完全不同的客体。(要知道,乔伊的原意就是快乐的意思。)

在最终结尾的地方,量子教导员们也透过这个事件发现他们设置的体验地球事物的场所无法真实模拟感受充分激活生命的火花,那些都是空洞的模型,对很多灵魂而言是枯燥无味的,而导师的选择总是那些伟大的灵魂,并不能真正激动小小灵魂的火花,反而作为想象的巨大的父亲形象,压垮了孩子们。

回到当前,我们不禁想到国人教育从孕期妈妈的肚子就开始抓起(这点颇似道学之返老归真功,要补坎填离回到先天妈妈肚,胎息一番....只是一点也不真.),生下来就恨不得会游泳,巨大的理想形象(来自全世界的压力透过贸易战的意识形态)在压垮幼儿体验世界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本是欲望的火花,是未来形成他们独特的世界观和理想的早年经验,这些经验被剥夺了,代之以父辈甚至爷爷辈家长自己生命的痛苦经历,而被直接强加在身上,无法体验和思考父母的经历,必然会给未来扭曲的人格埋下伏笔。

二、如何拉开生命的火花与理想的距离

那么,如何能够更好地拉开生命的火花与理想的距离呢?电影《敦刻尔克》曾引导我们去淬炼生命,在危难之中,仍然有生命的火花。生命并不因为危难而无法去欲望,无法去担当,火花给予我们继续欲望的坚实可能。在拿遥远的彼岸,是故乡,却回不去,理想隔着海岸如同永远去不到的陆地。

在这里,理想和生命的火花被无限拉开,构成一种奇特的张力,在理想濒临崩溃的世界,人性的恶却没有借机渗透进来。插队和逃跑的士兵只是为了继续活下去,长官维系着父性的秩序。

难道不正是同样的张力让那些生命遭受过摧毁的人们继续前行,书写出新的璀璨篇章吗?

《拆弹专家2》给出了另一个诠释版本,刘德华主演的拆弹专家因为一次事故受伤致残无法归队,和暗网上的老同学、恐怖组织复生会老大接上联系后,开始报复社会,然而,一次执行任务后大脑受损,长期记忆无法完全恢复,自己的旧日恋人想出办法,找催眠师植入虚假记忆,并且让他以为自己是卧底。

当然,事后刘德华同学很好地做出了选择,人性的光芒再次战胜了冲昏头脑的理想,试问:那个受伤前救人不怕死的他和之后加入恐怖组织泄愤的他真的不一样啊?这种看似分裂的状态背后的理想机制是一致的,一种极端的冲动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充填着他,刘青云主演的人物在他离职后去看他时说到自己的任务,他回答的仍然是“要是我还在队里,你觉得是我还是你拆了这个炸弹?”所以,他无法在受伤后轻易做出调整,还认为朋友和女友都不理解他。

从英雄主义的电影回到现实中,程抱一,原名程纪贤,在青少年时期因战乱流落巴黎,在父母等举家迁往美国,自己却选择在不会一句法语的情况下坚持留了下来。后居然成为法兰西院士,被人物法语比法国人还好。他对于空的实践达到至臻的高度:《张若虚》的研究、《中国诗语言研究》、《天一言》、《梦幻空间:中国画的千年史》、《石涛,人间趣味》、《此情可待》 ,从研究到小说,到历史叙事,每一本都在诉说着生命绽放的火花,和接受人生的根本性的缺失,而实践理想,仅仅是种外显,如果达成,它便是生命的礼物,它是生命活力的彰显。

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作为家庭中最大的孩子,很早就理解自己的责任,在周遭多民族冲突误解的环境下长大。幼小的他心中所有这些民族的人本质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语言差异导致很多的隔阂和矛盾。因此,暗中决心创造一门世界语来帮助人们的沟通,“长达我一定要消除这一灾难。”

柴门霍夫

为此他学习了六门语言,高中开始就致力于这个努力。一开始非常困难,他发现词根变为语法变格每种语言都不同,他差点放弃的时候,偶然的一天,透过俄语词根他猛然发现一种办法,找到了一种基于欧洲主要语言词根的人工语言书写办法,他创立后把这门语言称为“esperanto”(希望者),直到大学毕业后,他出版了这个册子,自己署名为希望者博士。

如同程抱一的更名(虽然我们不太确切知道原因),柴门霍夫对希望者博士的使用是一次命名,一次对自身实在、想象和符号的矛盾进行的提名(nomination)。要知道,提名被用于提名或任命某人担任政治职务,或获得好莱坞奥斯卡奖或诺贝尔奖等奖项。所有这些都与知识政治、明星/名声和不同的经济利益有关。乔伊斯、弗洛伊德和拉康都关心名声,他们的名字与历史和后人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名与别人使用和传播的名字有很大关联,而且更重要的是,与主体中的自恋和自我理想(价值观、思想、认同)有关。拉康后期因此把这种提名,称为圣状,可以把实在的入侵,符号的冲突,想象的自恋以新的方式扭结起来,并且更好进入话语关系之中。

不过,回到前面关于对象a的火花和自我理想距离的叙述中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柴门霍夫这里,生命总是让人不如意,后来的世界语的学习者和世界语协会的目标和柴门霍夫的政见不同,他希望建立一种人类一员主义,即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这直接影响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不同宗教背景的学习者感到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大学专业是父亲帮他选择的医学,作为医生的他常年在华沙试图免费给许多穷人致病。我们看到世界语只是他消除内在早年冲突的一种方式,一员主义还有免费看病都是他试图消除等级制度而做出的努力。

从这个经历,我们看到,柴门霍夫一方面继承父亲的衣钵:后者是中学的外语教师,一方面违背了父亲让他做个好医生的愿望,而且他和母亲粘的很紧,有个困难的青春期,然而,自己寄希望的挣脱一两门现有的语言,直接让全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获得自由,变成了自身独特的欲望。并且从这个立足点,扩展到全人类的自由事业至上。

只不过,毕竟,英语的普及和政治密切联系着,自己的世界语只是美好的幻梦的一部分。然而,他并没有气馁,也并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和拓展世界语以及其他的生命中自己的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并置,虽然自己晚年仍然比较潦倒,犯心脏病后了结一生,但即便如此,他的生命仍然发挥了光芒,世界语以其开放,包容而仍然占据一席之地,他下葬当天,上万人在街头为他送行就是一个明证。

简而言之,拉康分析结束所谓的理想和对象a的分离,就是把自恋的主体改变的事物,认识到"大他"中缺乏,就赋予了主体以新的位置。在这里,没有固定观念的理想,也没有理想的观念,只有基于不思之思。

末了,新年快乐,走路别看手机...

作者简介: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学博士,欧洲组织联盟的精神分析家,现在在成都独立执业,pollus@sina.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人该怎样过好自己的人生,看完你就知道了
带着你的火花
豆瓣9.0,这部年末爆款片,太暖心了
【南海听风】世间最美的火花是什么​|许泓杰
紫色菩提与心灵奇旅: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心灵奇旅》:来地球体验的小灵魂,请记得回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