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31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一条很重要,一方面说出了结胸病的治疗方法,同时说出了形成的原因。

我们先顺文演绎,说说字面意思:如果一开始是太阳病,应该用汗法治疗,反倒使用了攻下的方法,这样就会让体表的邪气入里,假如原本体内有湿,就会形成结胸病;如果一开始是少阴病,反倒用了下法,就会出现痞结的疾病,也就是前面说的脏结病。形成结胸病的原因就是攻下太早导致的。结胸病的表现跟柔痉有些类似,也会出现项部拘急,治疗的话使用攻下方法即可,可以考虑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这是指的一开始是太阳病、少阴病,这两种都是表证,也就是体表的疾病,应该汗法治疗,可以考虑桂枝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一类的处方,这都不适合使用下法,下法是针对体内的实性疾病,也就是阳明病。

太阳病误用下法,有可能导致原本趋于体表抗邪外出的正气而陷于体内,这部分正气不是正常周流、濡养、保卫身体的,而是已经亢奋起来的,可以简单理解为火热之气,如果病家体内原本就有水湿,那么这些火热就会跟湿相合,湿热结聚,凝滞不通,就有可能出现结胸病。结胸病实际就是湿热病,只不过完全不通畅了,举个例子的话,就像是给牛奶加热,一直加热,到最后就接近于固体状态了,虽然是液体的奶以及火热导致的,但是密度非常高了,流动性很差,结胸病与此很类似。

如果一开始是少阴病,阴病是虚证,也就是正气不足了,再误用下法的话,会让身体更虚弱,体内正气不足,不能温通,也会凝滞成型,这就是“阳化气,阴成形”,从而形成痞块,也就是前面分享的脏结病。这种痞跟泻心汤的痞是不一样的,脏结之痞是块状、可以用手触摸到的,泻心汤之痞是无形的、只是局部发韧,还不会硬,后面149、154、155、157、158条时我们会详细分享。

病家确定得的是结胸病,也就是湿与热结聚,凝滞不通畅,部位是在心下胃脘部,严重的话会是整个腹部,这些地方都会硬、满、痛,同时由于中焦气机不畅,也会导致上焦经脉不通,所以出现项背拘紧。项背问题是结果,根源还是在中焦部位,所以采用攻下才是正治,可以考虑用大陷胸丸。

大黄、芒硝、葶苈子、杏仁、甘遂五味药共同组成了大陷胸丸,可以攻下郁结,排出湿与热,使经脉、气机通畅。

大陷胸丸的制作方法:先把大黄、葶苈子捣成碎末,再把杏仁、芒硝加进去,因为杏仁是植物种子,富含油脂,所以可以形成丸药。服用的时候,先用蜂蜜以及水来煎煮甘遂,事先也把甘遂捣成粉末,然后用煮好的水送服丸药,一天喝一次,过了一晚上排出去了,那就不用吃了,如果没有排出,那么再吃一次,以排出了为有效的标志。

大陷胸丸证属于阳明病了,跟大承气汤证很类似。这首处方的药力很峻猛,我目前没有使用过,只是纸上谈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26:五苓散、猪苓汤、四逆汤、泻心汤、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十枣汤。
夜读伤寒-131
《伤寒论》试解No.131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四五)
倪海厦讲《伤寒论》笔录第四十三篇
『每天学伤寒』大陷胸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