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忽视的“饿鼠效应”!让孩子保持“微饿”,才是最好的教育状态

|诺妈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凯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发现:让老鼠“饿一饿”,它们成活几率更高。
实验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A、B两组,分别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进行喂养。区别对待的是:
A组幼鼠十分受“优待”,每日都会得到充足的食物,吃到十分饱。
B组幼鼠则受到条件限制,每日仅得到60%的食物,勉强果腹。
科学家本以为受优待的A组实验鼠生存力更强,可实验结果令人惊讶:B组的饿老鼠寿命却比A组的饱老鼠翻了一番!
A组老鼠没活过1000日便一命呜呼;B组的饿老鼠则活过2000日才寿终正寝。
并且,它们的生命状态截然相反,A鼠行动迟缓,毫无活力;B鼠则行动敏捷,皮毛也光滑亮丽。
明明饿着肚子长大,免疫功能却比吃饱的还要强!这个实验结果,实在令人寻味。
此后,科学家又进行了各种拓展实验,他们对鱼,兔子,猴子等动物进行类似实验,结果一比对:惊人地相似!“饿鼠效应”由此得出一个道理:
受节制的生命才走得更长。
01

“饱鼠效应”,正在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俗话说:吃饭七分饱,喝酒三分醉,待人八分刚刚好。“饿鼠效应”其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养育孩子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若给孩子越“满”,“溢”得越多。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朋友,聊起孩子,她有些不解地问:“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我们总是尽可能满足他,可是为什么,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真令人着急。”
我反问她:“你是不是给孩子太多了?”
事实上,朋友的苦恼,我也经历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爱上看书,于是一股脑儿搬回厚厚一箱子书。
我兴冲冲准备,以为孩子会废寝忘食喜欢,结果却发现:原本喜欢看书的儿子,他的阅读兴趣并没有因为多了书而提升。
相反,他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翻翻,到最后,没有哪一本书是他坚持一页一页看完的。他更没有像以前那样,在看完一本书后津津乐道地跟我分享书中的故事情节。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玩具也好,书本也好,并不是给孩子越多越好,选择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同时也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回想我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家境有限,很少能买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生日父母送的一本《作文大全》,我前前后后一遍遍翻阅,很多文章都能倒背如流。平时,偶尔若能借阅到一本课外书,那种如饥似渴、畅快淋漓的阅读感,是后来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过的。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饱鼠效应”,给得太多,太过满足,反而降低期望值和幸福感。
02

“饱鼠效应”,正在吞噬孩子的成长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因为不满孩子的现状,因为担心孩子赶不上,因为害怕孩子没有出路,于是使尽全力投身教育。
于是,“抢跑”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律:
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完小学二年级的知识;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则已经啃下初中的知识;学校教育是“垫肚子”,回家上网课,上补习班成为“正餐”;
文化知识一课不能落,素质教育两把抓。
孩子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就像实验中的A鼠,每天吃得大腹便便,那些来不及消化的营养层层堆积,反而影响健康状态,行动越来越迟缓,寿命越来越短。

顶配“鸡娃”,结果怎样?
小红书有一个“鸡娃帖”,道尽万般苍凉:花6000万“鸡”3娃,娃成年后,现状“感人”。
大娃英国名校牙医毕业,如果按照这条路继续,倒也是符合父母的期待。无奈,娃毕业后不按套路出牌,转行摄影4~5年,又对神学产生兴趣。34岁的人,准备再次留学深造,娃的梦想,不过都是父母的血泪资金支持。
二娃英名校建筑学毕业,稳稳当当从事该行业。只可惜,薪资不高,野心不大,31岁了安于现状,为节省开支,蹭住蹭吃。
三娃走的也是英国留学路,但适应不了环境抑郁而归,休养一年留学澳洲读医药专业,如今毕业后留澳当药剂师。截止目前,经济不够独立,时不时还需要父母接济。
6000的血本追得回吗?这笔糊涂账,也只有为人父母自己咽下。
开足马力投资孩子教育,父母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孩子原地杵。
03
保持“微饿”状态,才是最好的教育
成语说“穷则思变”,意思是物质不满足的时候,人才会想着改变现状。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生活还是学习,让孩子保持“微饿”,才是最好的教育状态。就像那每天只给60%食物的B鼠,饥饿感反而刺激它们强烈的求生欲。
那么,父母具体怎么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微饿”感呢?
1)物质上,少一点满足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纵然父母有条件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能满足得太快,满足得太多。
得到太容易,反而会让孩子不懂珍惜。
2)学习上,少一点强逼
劳逸结合,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读书纵然需要勤奋,但孩子不是机器,不能时时刻刻处在紧绷的状态。适当留白,给孩子留一些自由的空间休整,才能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3)生活上,少一点干预
终其未来,孩子是需要独立长大的。
父母在生活上对孩子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放手,让孩子体验到挑战自我的乐趣和成就感,才会真正驱动他们的向上内驱力,慢慢找到自己的热爱。
4)最后的最后,“饿鼠”效应也需要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满腔期待,用60分的心态,更容易迎接理想的孩子。

90%的孩子到最后都将归于平凡。为人父母,若从一开始就放下焦虑,少一些期待,才会看到孩子最真实的样子,才不会对孩子失望,才会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而惊喜!

正如《人民日报》里说的那样:
“生活最大的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我是诺妈,
专注亲子成长,
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
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大脑充分开窍的秘诀(三)
无厘头科技,晚上的灯光会让人长胖?!
孩子性格好不好,看妈妈就知道
三岁前的孩子如何养育内心更强大
如果有人说你现在的生活是由基因决定的,你会相信么
看完“饿鼠效应”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好的教育,就让孩子吃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