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有儿子,请一定要跟他好好说话

我家是儿子,我弟弟家是女儿,养育孩子这些年,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

养男孩,真的很心累(比养女儿烦心多了)

同样一件事情,跟男孩讲,没有十遍八遍,孩子根本听不进。生气的时候,我会指责他:为什么总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

这时候,儿子却会委屈地告诉我:他真的不知道(没听见)

然后,屡教不改。

并且,不止我家男孩有这样的情况,70%男孩家庭都有同样的感受:跟男孩讲话,真费劲!

养男孩心累,也在于此。

和男孩沟通,为什么那么费劲?



曾经,我有无数次的冲动想要掰开儿子的脑袋瞧个究竟:他的脑袋里到底装了啥,总是听不进?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终于发现:跟男孩说话累,原来不能全怪他“不上心”。

①声频接收有差异——

换句话说,男孩的听觉敏感度要比女孩迟钝。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男性听觉皮层对中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较女性低约6-8分贝。这意味着在相同音量下,男性可能比女性更难听到声音。

这也就应证了在男孩玩的时候,你需要提高8度嗓门才能把他唤回家。不是他假装“听不见”,而是他真的“没听着”。

家长跟男孩说话“费嗓门”,必须的。

生理动能驱动行为——

换句话说,男孩体内使不完的精力,导致父母不得不多唠叨。

受睾酮激素影响男孩体内激素水平远高于女孩,这增强男孩大脑杏仁核对运动刺激的反应,使男孩在面对运动或探索情境时更加活跃。此外,发展心理学追踪研究发现,学龄期男孩日均活动量比同龄女孩多出35%,冒险行为发生率高出4-7倍。

这种生理驱动形成特殊的沟通循环使得家长要频繁对男孩进行安全提示。

“不要爬!”

“快回来!”

“慢一点!”

但男孩天生又是“逆天派”,家长越提醒“不可以”,他们越有兴趣去探索。

明明是规劝,效果却相反,这也是男孩父母感觉说话费力的原因。

情绪解码存在时差——

简单说,男孩的情绪反应系统自带"延时装置"

脑神经学研究揭示:控制情绪调节的眶额皮层在男孩大脑中成熟较晚,11岁男孩该区域神经髓鞘化程度仅相当于9岁女孩水平。

这种发育水平差异导致男孩识别自己的情绪会比同龄女孩低。

举个例子。同样是感到委屈,当女孩能够清晰地表达原因“我被误解了”,男孩可能只会生气地砸积木,表达自己愤懑的情绪。有限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加了沟通难度让家长感到很费心。

但没辙,孩子是自己的,男孩父母们,理解并接纳吧。

与男孩怎样沟通,更有效?



那么,与男孩沟通,怎样才有效?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一样的对策。

①幼崽期(3-6岁):把话变成游戏币

这个阶段的男孩像极了装着震动模式的小雷达,让他安静坐着听你讲?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正经历两个关键发育特征:视觉中枢优先发展,比听觉处理快0.3秒,而动作记忆强度是语言记忆的2倍。

抓住这些特性,试试以下科学验证过的沟通法:

视觉指令法:把要求画成连环画

譬如刷牙。让男孩刷牙,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但如果父母将指令变成漫画“奥特曼要打细菌了,宝贝冲呀!”

这样的"游戏攻略",会让男孩的大脑自动将画面转为行动指令,激发男孩执行任务的兴趣,提升执行率。

三秒原则:每句话≤7个字

这个阶段的男孩,听觉注意力平均维持7-9秒,超长句子会让大脑自动过滤后半段。

家长可以将指令用简单的步骤,譬如"穿袜→穿鞋→追鸟(出门)"三步,既符合男孩大脑工作记忆容量(3±2个信息块),又制造了游戏闯关的即时反馈。

②充电期(7-10岁):让身体当翻译官

小学阶段的男孩精力无比充沛,与父母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学习”。与男孩进行有效沟通,秘诀就是——把知识装进运动里!

研究发现,7-10岁男孩在运动时,前额叶皮层(负责专注力)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利于提升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男孩的多巴胺分泌比女孩更快,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冲动而好动。也因此,在静坐或久坐状态下,男孩的大脑会自动进入"省电模式",学习效果不佳。

相反,允许男孩边活动边学习,大脑会自动把信息和动作绑定,形成更深的记忆痕迹。比如边拍球边背诗,肌肉记忆会帮男孩大脑进行"存档",有效提升记忆效果。

抓住男孩的生理特征,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学习方法。

✓ 移动课堂

允许男孩边运动边学习,比如背课文时骑平衡车,解题时捏握力器

这些运动形式能够提供规律性的肢体活动,从而激活大脑的网状激活系统(RAS),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研究表明,轻度运动(如踱步、捏握力器)能提升男孩15%工作记忆能力。

✓ 游戏模式复盘

家长可以套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譬如“奥特曼”,以游戏模式进行“采访”,边走边问:今天你打败了哪三个学习怪兽?数学题怪兽?听写小妖?还剩哪个大BOSS要周末升级装备才能打?

这样的说法会让男孩更买账,因为游戏化语言直接激活男孩大脑的奖励回路,比抽象提问响应速度

当家长把学习比喻成"打怪升级",符合男孩的竞争本能和英雄情结,激发男孩表达欲。并且,边走边聊能降低对话压力,男孩在动态环境下更愿意开口吐露真实情况

③ 火山期(11-13岁):给情绪装缓冲带

男孩1113岁,正处于青春期启动阶段,他们情绪波动大、冲动性强、动不动就容易和父母进行对抗。家长如果和他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换用以下几个沟通方式,犹如给男孩的情绪装缓冲带,能使对话更流畅。

✓ 解码式提问

比如发现男孩情绪不对,好像和谁起冲突了,家长不要直接问:跟谁干架了?

改问:"刚才那股火气,像被疯狗追还是像公牛顶?"

男孩的愤怒通常就这几种"动物模式",对号入座后他自己都会笑场

✓ 冰镇暂停键

看到男孩眉头紧蹙,或是拳头攥紧时,家长不要追问男孩你又怎么了?

相反,你可以默默给男孩地上一杯冰镇可乐,然后冰箱告诉他:要降火,去那边待着更凉快。

男孩的情绪一个台阶下,比讲道理管用100

④迷雾期(14+岁):做个人形WiFi

男孩14以后,正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就像加了密的移动硬盘你越强行破解,他越死机"无痕沟通"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 环境渗透法

比如家长想打听男孩喜欢谁?你可千万别直接问!

不妨在某个接他放学的路上,在车上放一首周杰伦《开不了口》,然后假装随口问:"这歌让你想起谁?"

研究显示音乐激活情绪脑,降低心理防御,让男孩,更容易促使他吐露心事。

或者,可以和男孩一起看电影,点评角色:"这个男主追女生的方式好蠢,你会怎么操作?"

在宽松的氛围里,男孩才更容易打开话匣。

✓ 余光交流术

家长若想和男孩聊点走心的话题,千万别选择面对面!

你可以选择开车和男孩并排坐的时候,一起散步、打游戏,假装不经意地问:"你们班最近有啥八卦?"

减少目光接触,能够降低焦虑感男孩在非对视状态下语言表达更流畅度。并且,这种聊天氛围比较随意,避免"审问感"让对话更放松。

和青春期男孩沟通,要像WiFi一样:信号稳定(随时可连接,但不强行弹窗)自动适配(用他的语言,进他的频道)允许断联(给他离线时间,重启后更流畅)

记住:沉默≠拒绝,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加载世界。

你越淡定,他越愿意"自动连接"

写在最后:

和男孩对话就像玩节奏大师——3岁要跟唱,7岁要打拍,12岁要留白,15岁要伴奏。

所以,亲爱的家长,因为男孩不听话而生气上火,他们不是故意作对,只是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个需要破译的摩斯密码。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
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孩子青春期叛逆?很可能是大脑发育的问题!
提升孩子的记忆力,“重复”并非最优法,了解记忆力的种类更重要
让孩子大脑“变聪明”的3个方法:一阅读、二运动,第三个很意外
越说别哭哭越凶,这4句话让孩子瞬间平静,脑科学验证的急救话术
孩子把女同学的脸挠破,妈妈一句话惹怒众人: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说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