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力》:你以为是套路,其实都是科学

初看《影响力》的书名,我下意识地认为是讲如何扩大知名度、扩展交际圈的书,于己无用,颇为不屑。

读过之后,我却认为是书名没选好,应该是“如何有效影响别人”。

作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他因为自己经常被推销人员说服买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而对人类的顺从行为产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于是有了这本书。

全书围绕“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六大原理展开,以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分析告诉人们是如何被“套路”的。

读过此书,会更加清楚商家、团体和个人的常用策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自动顺从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用这些策略去影响他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之所以容易被“套路”,是因为天然存在的一种惰性,心理学称之为固定行为模式:当某些特定情景出现时,大脑会跳过思考环节而启动某个记忆模块,指挥人按照之前的方式采取行动。如同磁带一般,按下开始键就会自动播放。

固定行为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相关的行为每次都以相同的方式按相同的顺序发生。

对于频繁做的事情,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是利的一面;弊的一面,则是难以及时应对变化,以及容易被“套路”。

一、互惠原理

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欠人情。收了别人的礼、欠了别人的情,会产生负债感,会想着将来要报答。

这种负债感对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知道当下的付出通常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回报,人们才愿意主动去做一些事情。

只一味接受别人的馈赠却从不回报的行为,是不被社会主流认同的。互惠原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挥作用。

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有的店员会热情地迎上来,询问你的需求,推荐不同的款式和搭配,不厌其烦地伺候试穿,到最后我们会觉得不买都对不住人家。

互惠原理的最大威力在于,即使是陌生人(比如店员),如果先给我们一点小恩小惠(帮忙挑选和试穿),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请求(买一件吧),也将大大提高我们答应的可能性。

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一些以老年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家,会邀请老人们免费参加各种活动,还会不时地送些小礼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酝酿后,就会向老人们推荐商品。

这些商家(骗子不算)是在互惠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了老人们更易被打动的特点。

互惠原理还有一种不太明显的表现形式,是相互退让。对方提出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时,他可能会主动让步,提出小一点的要求。

其背后的想法是:我都没有坚持我的要求,那么你看在我让步了的份儿上,也退让一点吧。

由此产生了“拒绝-退让”策略:先提出比较大的、极有可能被拒绝的请求,被拒绝后再提出小一些的、真正想要达成的请求。生活中常用的砍价技巧,就是这一策略的典型运用。

二、承诺与一致原理

每到年初,领导都会让员工提出个人年度目标,有的还要写下来并公开展示。减肥训练营、阅读社群等,也会让学员们把目标写下来,比如三个月瘦20斤、一年读50本书。

他们运用的就是“承诺与一致”原理: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谁也不愿失信于人,包括自己。说到就要做到,不然面子往哪儿搁。

对后进员工的管理方法论中,大都会提到“要表扬他们的正确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方面鼓励有助于进步,另一方面领导的表扬实际上是给员工一种光环,员工为了维持光环就得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做。

换句话说,我把招牌给你立起来了,砸不砸掉就看你自己了。

需要注意的是,公开表扬后,对方重复甚至进一步拓展正确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非公开的表扬。所以老板表扬员工一定要公开,哪怕只是在办公室当着同事们的面夸奖两句。

在这一原理的运用中,承诺是最关键的。一旦人们主动做出了一个承诺,或者接受了被赋予的立场,自我形象就会受到一致性原理的双重压力:一个来自内心,它迫使我们的行为与形象保持一致;另一个来自外界,它要求我们按照别人的看法调整行为。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培养一种好习惯,不应该去贿赂或者威胁他们。外部压力可能会让孩子暂时顺从,但如果想让她相信这样做是对的,想让她当父母不在场时仍能坚持,那就得让她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聪明的父母很少强迫孩子去做一件事情,而是会引导、诱导,让孩子自己觉察、自己决定(对自己承诺),变“别人要我做”为“我自己要做”。

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外部压力越小,效果就越好,持续下去的可能性也越高。

三、社会认同原理

假设你在路上发生意外,众多围观者无一上前帮忙,有两种呼救方式:

1.求大家帮帮我!!!

2.那位穿蓝衣服的女士,请帮我打120;那位戴帽子的先生,请过来扶我一下。

你选择哪一种?

2011年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一名2岁小女孩被汽车碾压躺在路中间,18人先后路过均未伸出援手,直到第19名路人才将女孩转移到路边。

社会舆论除了声讨肇事逃逸者,还一致批判冷漠的路人,认为他们缺少基本的道德。

其中一位路人事后说过这样的话:周围店铺的人都看见了倒在血泊中的小女孩,他们都不管不问,我为什么要管呢?

这句话体现的正是“社会认同”原理,与“从众心理”异曲同工。它的含义是,人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判断的标准之一是看别人怎么做。

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不确定性,对情况不清楚,因而不确定自己该做什么;二是相似性,针对具体事件,周边有与我们相似的人。

上面这个案例具备这两个条件:18名路人并未亲眼目睹事故发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周围店铺有人,通通都只是旁观。路人们不清楚自己是否有责任去帮助受伤的小女孩,有的还会产生其他人会去帮忙的想法。

我们在寻求帮助时,要尽力消除不确定性,向具体的对象提出具体的请求。回到本节开头的问题:选择第二种呼救方式更容易获得帮助。

四、喜好原理

顾名思义,一个人让你感到舒适的人,你会有更大的可能倾听他的想法、答应他的请求。

外表漂亮(颜值+穿着)的人天然具备更强的社交优势,因为他们更容易让别人产生好感。然后这种好感会拓展到其它方面,比如能力、人品,也就会得到更多信任。

反之亦然,长相不够出众、穿着不得体的人,在跟别人初次接触时,更有可能遭到拒绝和排斥。这是一种偏见,但也不可否认是基本的人性。

所以“第一印象”的确很重要,不少人参加面试前会精心挑选衣服,练习仪态和表情,为的就是让面试官看到他们的第一眼能产生好感,至少不会厌恶。

除了外表,相似性、称赞、接触与合作、关联等要素也可启动喜好原理。

相似性——对于跟我们有共同点的人,我们会产生更多好感,比如老乡、校友、有同样的爱好、读同一本书。

称赞——没人会讨厌被称赞,即便知道对方只是在奉承,但好听的话总能让人感到愉悦。

接触与合作——通过频繁地接触或者合作干事,能让彼此熟悉,而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会下意识地产生好感。当然,如果接触与合作的经历不好,那么效果也是相反的。

关联——因为喜欢某个人,进而喜欢他说的话、用的东西,于是有了那么多名人代言。

五、权威原理

普通人讲如何养生,信者廖廖,可同样的话如果出自医界大拿之口,则会受到众人追捧。这就是权威原理。

各个领域的专家、名人,会因为他们卓越的业绩、名气而被人们认定为这个方面的权威人士,对他们的观点深信不疑。

除了名人,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身边的权威。业绩突出的同事是工作方面的权威,学霸是学习的权威,在股市挣了大钱的人是炒股的权威……还有警察、老师等,因为职业属性特点,天然就带有权威性。

绝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育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养成了迷信权威、顺从权威的习惯。当他们让大家去做一件事情时,很多人都会跳过思考环节直接行动。

甚至有些人会仅凭一个权威的象征就自动进入盲从模式,根本不会去辨识对方的真实情况。

有不少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听到对方自报的执法者身份后,内心立刻就被对权威的敬畏控制,对对方言听计从、从不怀疑。

人们总是吃惊于受害者如此轻易上当,完全失去了基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这其中就有权威原理的影子。

大家不妨做个小实验:聚会时带上一位新人,起先只说是自己的朋友,中途再告诉大家他是大学教授。你会发现,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大家和他说话的语气中会增加一分尊敬。

头衔,有时比这个头衔的主人更有影响力。

所以理财专柜的普通职员都叫客户经理,项目组长手下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

六、稀缺原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就越想得到,这是稀缺原理的基础。

有些人会根据获得某种东西的难易程度判断其价值的高低,比如极少开放的景区、已经停产的商品,以及限时优惠的价格。

最初的“双十一”活动规则非常简单,当天的商品一律半价,引得人们纷纷下单,有的人囤了很多根本不用的东西。这也是稀缺原理的一种表现,只是稀缺的不是东西而是价格。

黄牛党的生存基础也是稀缺原理。一场球赛或者演出,都是仅有一次的商品,有些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获得一张门票,于是便有了黄牛党。

稀缺原理还有一种比较隐匿的表现形式,叫“先拥有后失去”。

公司的茶水间原本有各种饮品和零食供员工随意拿取,几乎没人在乎。但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消失了,所有人都会表达不满,包括那些从来没用过的人。

这一点尤其值得父母们注意。如果父母随心所欲地给予孩子某个自由,比如可以随便吃零食,当父母突然要夺走这个自由时,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抗。这也是产生逆反情绪的重要诱因。

当一种东西得而复失时,人们会比一直缺乏这种东西的情况下更想得到它。

友情提醒各位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订规矩,可一旦订立了就要坚持下去,切不能朝令夕改。

七、写在最后

人人都希望能随时保持理智,但没有人能做到。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不得不放弃复杂的思考,转而采用固定行为模式。这就是诸多心理学规律存在的原因。

但是同一个心理学规律对不同人的影响并不相同,除了人各有异,更关键的是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规律,然后采取行动改变其影响。

我们知道了影响力的六大原理,明白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当别人再采取类似手段时,我们就能稳如泰山。

如果你不想被套路,又或者你想套路别人,那就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知道的越多,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到更多。

学习能力,是区分优秀者和平庸者的关键要素。

不要因为别人“套路”了你而愤慨,这是弱者的表现。人生本就是一场场博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力 笔记
《影响力》读书笔记
2018读书笔记7:《影响力.教材版.人大出版社》
十分钟读完《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
影响力
经典读书笔记:影响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