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实施15年。从2014年起,我国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月19日,省林业厅传来消息,在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广大退耕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通过政策性补助、造林务工、产业化发展、资产性运作4条渠道获得收益。

国家林业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

2020年,在深度贫困地区,力争完成营造林面积1200万亩组建6000个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的50%安排到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约600万贫困人口增收。

 新一轮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直接到户,农户每退一亩可分5年获得现金补助1500元,其中国家补助1200元、省级补助300元。

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将围绕3项重点任务展开:

■ 一是全面实施生态保护脱贫

针对“三区三州”森林、湿地、沙化土地等面积较大、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深度贫困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受益范围。

■ 二是大力推动生态治理脱贫

推广造林合作社脱贫,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造林工程。合作社中贫困人口比例不低于60%,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支持力度生。

■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生态脱贫

在深度贫困地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木本油料、特色林果、竹藤、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引导贫困人口通过特色林业产业促进增收。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扶贫的直达和扶持力度,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近年来,我省把林业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大规模、高质量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等工作,当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提升到52%。为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省林业厅提出,加快实施“绿色产业崛起计划”,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今年,省林业厅进一步明晰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路径,确立了“到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的新目标。

上半年,全省林业总资金的82.85%投入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02.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落实在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占总任务的84.29%;对下达的2017年度8.5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跟踪兑现进度,对滞留资金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选聘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生态护林员,并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对各单位生态护林员选聘和管护协议签订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今年,新建各级森林公园4个;成功举办“大生态+森林康养”专题研讨会,出台了贵州森林康养地方标准,习水等12处森林康养基地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基本完成林产木本中药材生产统计,重新调整了八大类经济林(水果、干果、林产饮料、林产调料、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木本油料、林产工业原料)基础数据统计。

  今后几年,我省将大力发展刺梨、油茶、核桃、竹子、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珍贵木材、油用牡丹、精品水果、林下经济等重点林业产业,集中连片规划建立500万亩以上“十大产业基地”,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现代林业产业园区,推动林业产业集聚发展;

创办生态修复、生态文化等“十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200家以上,打造20个以上林业科技产业大县;对接一批林业金融资本,组建各级林业投资集团(公司),建立政企银交流合作机制;

创建一批林业品牌产品,积极推进森林产品、生态原产地认证工作,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等林业新业态,打造一批“森林城市”,助推贵州旅游不断“井喷”;培养一批职业林农和林业职业经理人,推动林业产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聚集一批林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推动林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探索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智能综合体,用林业庞大的资源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对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前沿的生态产品。

一、方法措施

1、推广科学种植模式。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发出的油用牡丹“快速、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高收益”栽培技术体系。

其核心有三:

大苗壮苗+适时栽培+合理密度+覆盖栽培=快速丰产

整形修剪+肥水保障+防治病虫+辅助授粉=稳产优质

免草法+间作法+间伐法+科普法=减耗增益

该模式被中国油用牡丹产业协会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重点推广模式之一,采用该模式种植收益达到5000元/年/亩以上。由此可见,人均1亩油用牡丹前两年间作套种就可以达到脱贫目标,而且是长期稳定脱贫。

2、配合国家扶贫政策,有序推进,把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与植树造林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3、不断创新和改进高效栽培模式,开展套种技术研究,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取得突破。

4、快速推进新品种选育、繁育、推广工作,开发出油用、药用、观赏合一的品种,充分发挥油用牡丹的综合效益。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下了狠心搞脱贫工作,聪明的苗木人则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机会,比如打造特色苗圃,根据当地生态特色,开发出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林下经济等等。

往 期 精 选

【牡丹产品】牡丹、芍药最新技术研发专用除草剂

【市场告急】2018 油用牡丹产业需抱团发展、刻不容缓

【贵州】2018牡丹产业如何实现本土化品牌的持续发展

【必看】贵州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之路还有多远?

【深度分析】贵州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技术】油用牡丹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指南

【策划】牡丹园:旅游+扶贫 ,唱响旅游扶贫新旋律

【牡丹产业】如何选择适合本土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用活政策资金 精准生态扶贫
UC头条:三北工程: 在逆境中疾驰
河南淅川“四个结合”助力林业生态建设
山西右玉县: 从绿水青山中走出生态脱贫路
淅川营造林合格面积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兰陵县林业工作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