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口大豆少了 国内食用油供应也会出现紧张

据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为59万吨,是去年的两倍,创出2012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今年1-8月进口量增长59%至342万吨。

对于棕榈油,可能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炒菜用的食用油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而棕榈油就是食用油中的一个品类,被广泛的用于各种调和油中。

说起食用油的品类,从大的方面分动物油和食用植物油,而从主流的消费渠道来看的,我们目前说的食用油主要是指食用植物油。而食用植物油又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棕榈油、棉籽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米糠油、山茶油等。

虽说种类很多,但我们最常见的还是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而从消费量上,排在前面的则是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之所以棕榈油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见不到,那是因为各类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就是棕榈油。

之所以如此,棕榈油价格低廉是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并不代表棕榈油就不好。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因其还含有50%的饱和脂肪酸被很多人认为不健康,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动物油逐渐从餐桌上消失就和我们一些营养学家的这种论调相关,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特别是对于习惯烹饪的人来讲,棕榈油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饱和脂肪含量高、耐高温、不易被氧化分解。

与其他油脂相比,棕榈油更适合煎炸、烧烤食品,比如西式食品薯条、炸鸡、烤肉以及中式早餐的油条等食品,棕榈油炸过的食品不易变质,因此,棕榈油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比如我们熟知的方便面。

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棕榈油的进口问题。

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为了扩大出口,这两个国家对棕榈油的出口关税一度下调至零关税——和俄罗斯鼓励小麦出口的做法如出一辙。

我们知道,我国最传统的食用油是动物油、菜籽油、棉籽油和花生油,而且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工业不发达,食用油属于短缺商品。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豆进口市场的放开,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也获得迅猛发展——在当时,压榨大豆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获得豆油。

也就在那个时期,我国各类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迅猛增长,并且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食用消费格局,动物油被主流市场所抛弃,菜籽油、棉籽油销量亦是节节败退,只有花生油因其特殊的香味销量一直保持稳定,但在整个食用油消费中的比重也是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随后,到了2008年,伴随着当年的一场全球粮食危机,豆油价格一度涨至16000元/吨,我国在大豆压榨领域实施了一项特殊的调控政策:多油并举。

多油并举,顾名思义就是发展多种食用油品类,以此来丰富我国食用油的供应渠道,避免出现供应短缺。后来包括很多我们不太常见的小品种食用油都是在那个时间获得迅速的发展的,比如玉米油、茶油等。

但后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进口大豆、菜籽等油料越来越多,食用油供应异常充足,因此,这些年我们又看到,大豆压榨企业往往会低价销售豆油,同时,食用油进口量也是逐年下降。

直到今年,受养殖疫情影响,我国大豆等油料进口出现下降,食用油的供应又开始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不但棕榈油进口大涨,整个食用油进口量都出现大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达到581万吨,同比大增50%。

而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则是:我们推行的多油并举并不成功,进口大豆少了,国内食用油供应还是会紧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我国三大油脂进口量同比减少16.4%
布瑞克大宗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油脂油料类(2023年11月)
棕榈油基础知识手册
2018年我国食用油消费缺口达到1081万吨,产销不均带来市场机遇
油脂季节性分析及套利运用
生意社:2019年油脂重回巅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