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走出来的三位女排奥运冠军,个个有着催泪过往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在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队伍里,有3位奥运冠军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
她们出身普通农家,靠自己的天赋、精湛球技及百折不挠的毅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这3位农家女孩,从平凡走向辉煌,每一个脚印里,都渗透自己和父母的泪水与心血……

 朱婷:三轮车上诞生的传奇


朱婷生活照
朱婷是当今世界排坛最炙手可热的女排运动员,获得的MVP最多,身价最高。这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孩,书写了世界排坛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郎平叱咤世界排坛。而今,朱婷的风头甚至比当年的郎平更盛,师徒俩互相欣赏,互相成就,也诞生了排坛的一段佳话。
朱婷的家乡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她1994年出生。父亲朱安亮农忙种地,农闲时修车。母亲杨雪兰高度近视,在地里劳作非常辛苦。

朱婷与父母
朱婷有姐妹6人,自小家境贫寒。朱婷上初一时,父母让她跟着姐姐去广东打工,她眼里涌满泪水。
朱婷的泪扎痛了父母的心,双亲没让她辍学。因个子高,学习成绩一般,老师建议朱婷练体育。
2007年春节刚过,朱安亮驾驶家里的农用三轮车,载着朱婷去周口体校测试。那时寒风刺骨,空中还飘着零星的小雪花。朱安亮将朱婷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用三轮车载着女儿来到周口市体校。
一路上,朱婷看着父亲后脑过早花白的头发,心里非常难过。

朱婷与郎平
朱婷是百年不遇的排球天才,体校教练非常激动。朱安亮夫妇卖掉家里的耕牛和余粮,还向亲戚借钱,将女儿送进体校。
当时朱婷正在长身体,浑身关节疼痛,而且经常感到饿。朱安亮与妻子在家里蒸好白馍,腌好咸菜,然后他驾驶三轮车送到女儿的学校。这样朱婷好歹能对付一个星期。
朱婷在体校上学期间,为省下往返路费,每次开学朱安亮都驾驶三轮车,送女儿去学校。朱婷放假时,他又驾三轮车接女儿回家。
这辆“突突突”喷着黑烟的农用三轮车,碾下的每一道车辙里,都是父女俩的一串串故事。

2015年,朱婷与中国女排姑娘们勇夺世界杯冠军。凯旋归国后,朱婷谢绝了相关部门用车接送,坐着父亲的农用三轮车回家。
朱安亮驾驶的这辆农用三轮车,有着特殊的意义,周口市相关部门决定将它当成文物永久收藏。
那天工作人员来取车时,朱婷对父亲说:“爸,我想再坐一次你的农用车。”
朱安亮明白女儿的心思,驾驶破旧的农用三轮车,载着朱婷围着村子转了三圈,父女俩眼里都涌满泪水。
这辆农用三轮车,沉淀着朱安亮沉甸甸的父爱,也诞生了朱婷这个排坛传奇。

 徐云丽:母亲变形的双膝,是我奋斗的动力


徐云丽成名前
徐云丽是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副攻大将,堪称“南长城”。这位朴实爱笑的农家女孩,浑身上下有20多处老伤。她克服伤病的折磨,与队员们在里约奥运会成功登顶。
夺冠那一刻,她与队友惠若琪抱头痛哭的场景,让很多球迷泪奔。
徐云丽198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音西镇霞盛村,母亲吴秀兰、父亲徐芳瑞都是农民。徐云丽上面有个哥哥。
徐云丽是天生的体育苗子,8岁被县体校教练选中练田径。后因身高过高,改练排球。

徐云丽与父母在哥哥婚礼上
1996年,徐云丽被福建省体校排球教练相中。当时省体校每年学费高达1万多元,吴秀兰拿不出这笔钱,准备让女儿放弃上省体校。
教练很执着,两次来徐云丽家做工作。吴秀兰夫妇被对方的真诚打动了,同意女儿去省体校。
那时吴秀兰夫妇刚建了房子,负债近20万元,根本拿不出这笔钱。于是吴秀兰向堂姐求援。

她的堂姐曾在日本留学,后在东京定居。吴秀兰跑到县城打国际长途,向堂姐借1.2万元,并提出去日本打工。这两个忙,堂姐都愿意帮。
将女儿送入省体校后,吴秀兰的签证也下来了。她辞别家人,一个人去日本打工。
吴秀兰只有小学文化,只会说几句简单日语,在堂姐的帮助下,她进入东京郊区的冷库打工。为了多挣点钱,她进入别人都不愿去的冷冻库做搬运工。

徐云丽与母亲
这里温度长期零下30多度,每天吴秀兰都冻成冰人。回到住处,她要盖3床被子,再裹4个热水袋,身上才有热气。
徐云丽深知母亲的艰辛,练球格外刻苦,成为体校的尖子队员,后进入福建省女排。
为了省钱,吴秀兰在日本打工整整7年没有回家。因常年在冷冻库工作,她的两个膝盖都冻坏了,严重变形,比70多岁老人的膝盖还脆弱。

徐云丽与朱婷
2004年,吴秀兰双手关节肿胀,双膝变形,两次胃出血;身高1.67米的她,瘦得只剩85斤。
一次,她在上夜班时,突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交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堂姐与工作人员将她抬上飞机回国。
经福建省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吴秀兰转危为安。母亲身体好转后,徐云丽哭着阻止她再去日本打工,说自己有能力养家。

母亲变形的双膝,成了徐云丽奋斗的动力。最终,她克服伤病的困扰,圆梦里约,实现了运动生涯的圆满。

 刘晓彤:黑土地上走来的“金牌替补”


刘晓彤是中国女排的“金牌替补”,关键时刻往往能发挥奇兵的作用。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与巴西队八进四的生死战,刘晓彤发挥神勇,帮助中国女排逆转取胜,将夺冠大热门的东道主队淘汰出局。
郎平称赞刘晓彤这场球打疯了,媒体则说刘晓彤打出了运动生涯最重要的一场球。
刘晓彤1990年出生于吉林延边敦化农村。父亲刘宝峰和母亲张淑芳都是农民。

刘晓彤与父母
刘宝峰夫妇个头都很高,也是铁杆排球迷,一心想培养刘晓彤打排球。可吉林延边没有排球学校,夫妻俩四处想办法,结果想到了张淑芳的三妹。
张淑芳的三妹嫁了个北京人,其实夫妇俩跟排球也不沾边。张淑芳对妹妹说:“我想让晓彤去北京读书,因为北京有很多学校有排球班。”
三妹帮不了姐姐别的忙,答应试试看。2002年寒假,父母送刘晓彤来到北京。然后三姨和三姨夫带她去报考什刹海体校排球班,可没有考上。

刘晓和父母非常失望,买好火车票准备回延边。正要启程时,刘晓彤的三姨得知消息,说北京101中学刚组建了排球队,可以去那里试试。
于是,刘晓彤跟着三姨、三姨夫和父母来到北京101中学。教练见她身高和力量都不错,让她留在学校。
13岁的刘晓彤便漂在北京,父母经常挤火车来北京看望她。

为供女儿练排球,刘宝峰夫妇进城做小生意,挣钱给女儿交学费。刘晓彤清楚机会来之不易,练球格外刻苦。
2006年,刘晓彤入选北京女排,成了专业运动员。这时她有了生活津贴,刘晓彤一分也舍不得花,全存下来交给父母。
刘晓彤职业生涯比较坎坷,两次入选国家队都被退了回来。直到郎平出任国家女排主教练,刘晓彤才成为女排的“钉子户”。
刘晓彤虽不是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但关键时刻总能起到作用。她心理素质好,发挥相对稳定。中国女排参加的世界大赛,她一个也没落下,球迷亲切地称她是中国女排的“福将”。

刘晓彤与父亲
经济条件好转后,刘晓彤积极回馈父母。她负担父母的生活开支,给他们买吃的、穿的、用的,还带父母旅游。
这位黑土地上走出的农家姑娘,不仅是优秀排球运动员,也是孝顺的好女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婷:离开父母的那一天
从农家女孩到排球一姐:借钱上体校,父亲开三轮车送馒头和咸菜
我是朱婷,我来自农村
呦呦朱婷:难忘老爸开着三轮驮来馒头和咸菜
当年险辍学成为少年打工妹 如今她是世界女排第一大杀器!!!
你只能成为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