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 关 行

(一)夜宿老牛湾

那是一个凉爽的星期五,久而蜗居,出门,就兴奋。老牛湾的六月初八,天空是湛蓝的,夜晚是清凉的。夜宿农家乐,棋盘炕、白墙、白被、白炕单,伴着乳白色的灯光,更显得屋子里白亮白亮的,干净,还有些晃眼。

   月初升,难入眠。冰轮洒满后墙,银色柔亮,心儿好生亮堂。同伴胡老师早已打起呼噜,早就听说她是个大美人,学问又高,与美人同车同宿,很是一件乐事。借着宁静的月光,仔细端详眼前这位熟睡的美人儿,只见她乌云堆枕,睫毛如帘,柳腰楚宫,金莲玉纤。只是到今天她还不知道,那个静夜被我悄悄观赏,现在想起,择儿媳就该是这样的标准。

   夜未央,鸡声扬。路上宋老师说;这里是晋陕蒙大峡谷的开端,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俗称雄鸡一唱三省醒。忽然,我仿佛听到了几声鸡鸣。即刻翻身下地,撩起窗帘,玻璃一片清凉。抬眼望,弯月笑,扶门框,风翦翦;嗨,她们全都笑我傻。

    “开饭啦!”“开饭啦!”这是郭校长的声音,在催我们起床吃早饭。

    推开房门——幺咦———满眼翠绿。都是熟悉的农家蔬菜,行是行,堎是堎,株距均匀,青幽铺满上下院。沿着石子路绕行全院的犄角旮旯,寻找鸡窝,店家告我,这里已经好久没人养鸡了。“可我却听到了几声鸡叫呀?”“那是陕西人家养的鸡。”啊!果真是雄鸡一唱三省醒,这把我惊得愣怔了。店家笑呵呵的指给我们看,院子在高处,太阳一照,黄河水半是金黄半是蓝,远处还有半坡的杏儿在仰着笑脸。昨儿入夜到此,未曾看清,原来我们住的是一处改良的新式窑洞。

    店主人将新式水泥房的内外改装成表象上酷似的老旧石头窑洞,在这个小院里,怡然自得地做着守家的买卖,真够精明的。

   一碗酸稀饭,一个像乒乓球大的山药圪蛋,和一个小馒头,外加一小碟酸腌菜,便是偏关窑洞人家的特色早饭。

(二)古营堡

  早饭毕。

  车开得飞快,一下子将我们送到了老牛湾村的古营堡上。辛亏宋老师有一流的开车技术,否则,外地车行此山路,那真是小猫喝烧酒——够呛。不过,吃了俊英老师买的桑柔,才止住了晕车的感觉。

   石崖上有一座高耸的古营堡,很早叫望河楼,它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是明代防御外侵的屯兵城堡。站在这里,以黄河为界,此岸是山西偏关,彼岸是内蒙古。

   放眼望,长城顺着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山势蜿蜒而下,突起的烽火台,依然可见,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在这里彰显。她们结伴而行,相互辉映,穿高山,越大漠,冲破一切险阻,始终勇往直前。

(三)石头村

   景区的核心地带,便是老牛湾村了。

   老牛湾村上的古营堡建在这个整块的大石崖上,人们便在这块石崖上,起石筑路,碹窑建村。沿河民窑,就地取材,一切都用石头。这里的石头很特别,薄薄的,扁扁的,像谁都能剥开似的。墙上都是一块一块的石板垒起来的,齐齐整整,长的模样与颜色都差不多。若心细之人,能一块一块数清楚,它到底有几块石板。每一条街都有石板铺着,高低错落有致,每一处院子都连着石板台阶,门槛外放一块供人休息拉家常的石板桌凳。这里的石匠巧的很,连窗户也是石板砌起来的。再看石板垒的鸡窝,牲口圈 ,骡马牛羊的饮水石槽。到秋月天,一口袋山药蛋解开扎口,匢嗵——一下就倒进石窖里,山药萝卜储藏进去,年对年,取出来,也是新鲜的。女主人在石板窗台上凉些杏干、倭瓜子,哄孩子吃。洗出的衣裳或冬日穿过的羊皮袄,晒在石头墙上,干得快,不变形,收的时候,捋摸捋摸,叠起来,放进石头柜子里,不会起虫子。石板碹窑,顶厚足有五尺,冬暖夏凉,不必安装空调,省电省钱。石窑洞还套着石套间,墙上刷着石灰石粉,石板铺在地上,比瓷砖防滑坚实。石板锅台连着石板炕,几辈子也够用。再用四块石板拼起来,做个粮仓,虫子耗子在外面直打转进不去。长长的石板做茶几,圆圆的石板盖水瓮。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听说上面的大领导,名人,都不去住宾馆,就住在这个石头小院里,一住便是十天半月,甚至一个伏天。我估摸着,丈夫若要再气着我了,我就一个人来这里住上十天半月,甚至一个伏天,哈哈,那才叫一个安然、惬意、接地气,看他再敢气我。

(四)亲亲黄河水

    石板街引道,一路向下,弯弯的青石板道像蛇一样伸到河边。

    在这里,若不是两岸相对而出的巨石嶙峋,我便以为是江南的水乡。我们欢呼雀跃,手里举着的遮阳伞不约而同的扔在河边湿草地上,惊得一只灰褐色的半鷀扑棱棱得飞了起来。我跑过去看看它的窝里,有五六只比鹌鹑蛋略大点的鸟蛋,灰扑噜噜的还带着大小不一的灰黑色斑点。我悄悄的退后,算是对它们一家的保护吧。

    河边很宽敞,我们没有成群扎堆,各自散开。我稳稳的蹲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看着远处嫩绿色的水汪,水面平静,一点皱褶也没有,也没有其它脏的漂浮物,水里的沙子很粗粝,有几条深褐色的小鱼儿,伏在一起,好像从不惧怕生人。我去撩泼水面,它们摇着细细的尾巴,眨眼间就不见了。

    眼前的水,看着就亲切。清粼粼的,双手掬住,便一点颜色也没有了,送到嘴边,喝一口,甜甜的,有股淡淡的腥味,洗一把脸,凉滢滢的,真叫一个爽快。对面属内蒙管辖,站在古营堡上,尤其是站在乾坤湾的山顶上俯视,像一个牛鼻子伸进河里,此时在河面上看,一点也不像,牛鼻子上堆放了一些内蒙人的游艇、小船、橡皮筏之类的物件。我们来得早,河面上一只游艇也没有,很安静。

    我盯着水面,心想,此时若要跳起一条二尺长的黄河大鲤鱼该有多好啊。奇怪,水面静的出奇,静的看不清她的走向。欲语又止,总担心言多有失。正好,高清老师自言自语:“这水为啥动也不动?”冯老师说:“深水静流!”好一个深水静流,解我疑虑,长我知识。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今日与名师同行。这一路上,耳边听到的皆是他(她)们高雅的谈吐,好像那些精美的词句就挂在嘴边上,嘴唇一动,出口成章。他们都有大智慧,大智使人安定。一点也不错。我在他(她)们面前,空空洞洞的,好像成了一个空壳。那时,他(她)们特别安静,静的也就像这水,动也不动。

    我站在远处看,女老师们蹲坐在河边石头上的背影,仿佛是天上落下来的一簇簇美丽云朵,在黄河水里洗那双落满粉笔的玉手,黄河水是碧清的,几双手,仿佛能搅动万里黄河。

(五)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偏关,神牛犁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一带洪水泛滥,生灵涂炭,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下凡治理水患,拯救百姓。

    于是,太上老君骑着他的神牛,来到偏关境内。为耕治河道,昼夜犁河。有一天夜晚,附近的明灯山眨了眨眼睛,要给这一辛劳的老农一些光亮。不料,神牛受惊,它使出浑身牛劲,向前急转了几道弯,就形成了s形的弯状。之后,这个美丽的传说传到现在。莫说大人,就连三岁小孩都会说;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犁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这个传说太精彩了,只要你站在这里,就会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所吸引,就能感知大自然的神功奇力,所造就的老牛湾与黄河水的神韵。一段构思精美的神话,无不体现出偏关人的智慧与远见。以一个老农的思维,指挥着水流,张罗出一个可人的、神奇的、像八卦形的弯曲的壮丽景观。为后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宏基。然而,s形的弯状,给好读书,读史书的人埋下伏笔。他们苦思良久,某一日,豁然开朗,好似《桃花源记》的武陵人,终于来到一个理想国。所以,乾坤湾的力量正在这里孕育。

    乾坤湾像极了六经之首《易经》里八卦图。八卦,是中华民簇的始祖伏羲所作,后经周文王将八卦组合,用来修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充溢着哲学、数学、逻辑学的辩让理念。而在这里,却形成了地域特色的天然发源地。是大自然赋予的一块宝地,也是上天赐予偏关人民的财富 。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我站在乾坤湾的山顶上看黄河,是看不到黄河水的浑浊与喧嚣的。唯有澄碧和沉静安然的绿色地带,在大美中蜿蜒。一座座山梁将偏关托起财富和金融的峰巅。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是黄河文明永恒的背景。

    我的思绪也随这个故事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扶着车窗往外看,漫山幼松,摇摆成绿色婆娑,为黄土高坡披上新装。为了贫瘠的山梁上蓄住水分,每一棵树根底部,都修凿出一个半圆的水泥鱼鳞坑,在鱼鳞坑上刷一层白色,护着树根。那是他们用一锹一镢,挖掘着土地,黄土在黑色的铁犁下面,开放着一朵一朵黄色的花朵。可见,百姓耕挖了多少个飘满风沙的早春啊。远远望去,那白色的鱼鳞坑好似牛蹄一般。恍惚间,绿树白蹄,缠绕山间,车轮疾驰,群山生辉。

    汽车沿着灰白色的水泥路,转弯,转弯,再转弯,究竟在这山道上转了多少个弯,已记不清了。回首俯视那静静的半弯墨绿,她总是在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人们的到来。

                                 (作者 郭林风 系繁峙作协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有400年历史的古村,荒废后,竟变成了“网红”旅行地
陪老人回故里寻祖(一)
我的一只脚在山西另一只脚在内蒙古|海聊内蒙古
偏关老牛湾
再说偏关(历史人文篇)
[摄影原创]黄河长城握手处老牛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