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修行

         感悟修行
         文/ 阎爱生

 佛学,并不深奥,学佛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学佛,说到底就是学做人。即完成人生命觉醒的方法,以达到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的目的。
佛教的宗旨便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身。它不仅讲放下,也讲提起。提起宗旨、提起智慧、提起慈悲;放下烦恼、放下执著、放下痛苦。我们之所以放不下,恰恰是因为该提起的还不够。学佛不是放弃尘世间所有责任、义务以及担当,而是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更有智慧!所以修行,不是对精神的催眠,而是对灵知的唤醒;所以觉悟,不是心识的透析,而是自性的明达。

 那么,究竟佛从何觅,菩萨何处?其实,佛就在我们心中,菩萨也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朴实的言行感化别人。好的,让你跟着学习;坏的,让你以此为戒……这就是菩萨。在向别人学习好的方面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修行。发现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圆满。多看自己的缺点,方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真正的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图,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真正的善,只有一颗慈悲心。选择善良,不是软弱,因为我懂得了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应。 选择宽容,不是怯懦,因为我明白了宽容了他人,就是宽容了自己。当我们悟懂了生命原本是一种责任的时候,该完成的我们就要去完成。由此而知,生命本就是历练智慧的过程。向前总有些苦难辛酸,这就需要勇敢笃定更好地去对待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的是浮华,却看不透其下涌动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实际是他掩藏了难言的苦;有些人脸上挂着笑,心里满是无声的泪。爱炫耀的人,其实心灵多在空虚;常居上的人,方知高处不胜寒。故而怎么舒服就怎么生活,别人的评说,真的没那么重要,你的幸福与快乐,不在别人的眼神中,而在自己的手心里。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内外兼修,人生几十岁的旅途,看过这边风景,必然错过那边彩虹,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彻底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轻松和自由。
 得确,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也要随。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奋发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综上亦悟: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就放弃。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人的一生维艰,唯有觉悟方能减少一路的负重……

 也许,我们正狂热追求的,并非我们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社会;也许,我们正为之肝肠寸断的,未必是我们真正想爱或该爱的,只是一时的不甘心。
 独坐下来,静赏花开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一半禅意,一半烟火, 每一缕阳光,都是生活的芬芳。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优雅到老,便是精致的岁月。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举棋不定时,看看这100句话
延参法师经典语录
每句话可以品半辈子,精华语录
十二属相的本命佛
生活 不单单是眼前的苟且
精妙话语: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