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诗歌(十)

浅谈诗歌

文/杨金堂

十、结束语

关于写诗,我们说了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诗呢?我认为: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满激情的想象创作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平仄,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动感取胜。

上面这一段,是百度上所总结归纳诠释“什么是现代诗”的概念。在前面的篇章里,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无论是诗的形体、构思乃至诗中所需要的修辞方法,都不要成为我们写诗的桎梏。有些虽然按照了规矩去写,但写出来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不按规矩就是好的)。有些人写诗,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了究竟什么是诗。总觉得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分了行就是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人生的等等。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亢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等等。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是什么?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所以写诗的要求,首先是使用日常语言,务求准确扬弃藻饰。这意思就是说,无论写什么样的体裁,力求用词用语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周边的人能听的懂、看的懂的语言。在这方面,有些人为了增加诗语言的神秘感,故意用一些字(词)典里我们生活中不常用的语言,让人觉得好像越是认不得的字词显得越有水平。可就没想到,生活中有几个人,因为看你一首诗还要把字典词典放在手跟前,不懂的地方去翻书?前面说的只还是些故意用生辟字,更有些人靠着自己的感觉去擅自造字造词,让人不明就里。打个比方:1960年开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后简称为“文革”。这是国家在许多有必要的场合下提出的一个名称。直到现在,只要提到“文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指什么。同样是一句话,如果你任意组合两个字“文命”,“无文”,“阶革”……那一定不被人认可。再比如“鹅黄”,初春柳树吐出的嫩叶就是那种黄绿色的,如果你非要写“初春岸柳一片墨绿”,这显然是不对的。前几天看了一篇写雪的诗,把雪比作玉挺好,但为了凑字却写成了“玉翠”。如果单以玉而论,带翠的那是上品,可用来形容雪,谁能说雪像翠玉一般绿呢?

写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要创造新的节奏,就是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起伏感,而不是像拉家常式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虽然我们写诗也是在叙事或抒发感情,毕竟这是诗的体裁,字句是有限的。必须要抓住重点,突出鲜明,以精练的字词去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再有就是绝对自由的取材。所谓取材,仍然是注意“我要写什么”。自由取材指的就是“立意”时不要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打个比方:今天要去五台山,谁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圣地。那么你是不是会在车上时就去构思“写佛”的框架呢?佛可以写,别的一样也可以写。假如我看到那座“大白塔”直插云霄,气势磅礴,那你就写那座白塔,有什么不可以呢?

诗的本质要求是要高度集中,无论写什么,写什么都可以。但必须要写的精炼、突出。在这方面有的人在写作时,写的有些散。这和放羊一样,好的羊倌就是我把你放出去但却有把握能收回来,并且是在我的掌控下,想啥时候收就啥时候收。就比如你要写树,可以略带着写草写山去衬托。但如果在一首诗里,你用作写山写草的笔墨比写树的还多,那你不如一开始就去写山写草,何必要写树呢?或者说你认为写山最有感觉,那就换一下,专门写山就可以了。

感知,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灵感”。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刻意地去找。写文章的人应该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准备写,但大脑却一片空白,就连枯燥无味的词句都组织不起来。反之,有时候不经意间有了灵感,就特别的想写,肚里的那些话争先恐后的往出蹦,用不了一会时间一篇文章就写出来了。返过头来看,越是这样的,语句也连贯,转折也自然,中心思想也突出。时不时的还能整出那么三两个“警句”来。所以说,写诗它不是“砌砖”,砌的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所以说:宁愿十天半月不写,但凡去写,那就要能看得过眼去才行。

提炼是写诗的关键,写诗最要紧的便是立意,意义大小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诗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的,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

记得有一次在“田园书屋”举行“平型关杂志”座谈会时,有一位写诗人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以为分了行就是诗”,我特别赞同这一说法。前几年,我加过一百多个诗词群,并且在两个平台上负责过现代诗终审。好多人写的诗,诗意很淡,更有一些人,就连散文里都觉得“赘”的语句竟然用在诗里。一句话,二十几个字都说不完,在诗里虽然分了三行但还是那一句话拆开了,这确实是不像诗的语言。所谓分行,无论每一行的字多少,既然是一行那就要成为意思独立的一句话,而不是为了格式好看。尤其是那些并列句、递进句,更要强调这一点。

创造意象,是依据现有的材料和显示独立的创造形象的过程。一般的想象它塑造出的形象只是记忆表象的复活,受着生活原形的制约,感情的投入也不那么强烈,形象也就无法谈得上崭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形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共鸣。再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这表现的是我们作者所投入的感情,而并不需要纠结它是否符合生活本质。

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在一首诗里融合一致,而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境界。要想写好诗,首先要多读、多看、多学、多记,尤其是那些好的诗、唯美的诗,哪怕从最初的“临摹”开始,直到后来得心应手,话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比如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构思对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只是因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丽的宫殿,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察微的感觉与目光。在常人没有觉察出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满足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挖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对于这些,常在群里的人会有感触,比如群里的同题诗就是这样。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但要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功底和独特的构思和写作手法。

关于写诗,我只能说是个对于诗的爱好者。就以上写到的那些东西,也是借用了许多资料和百度上的东西才凑成“一堆”。或许对大家今后写诗多少能有点帮助。这里重复说明一下:不是我帮助了大家,而是许多有识之士奉献出来的知识,让咱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因为爱好我们去写诗,从不想这一生能成为诗人,但只要能做一个写诗人就足够了!”(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的技巧及感悟
浅谈初中生如何学写现代诗
[磁湖夜话]郭仙蓉:浅谈诗歌创作感悟
创作笔谈:提炼语言精髓 升华诗意美感——浅谈诗的语言
莫言:跨界写作——在新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展读87】自便诗人自选诗:颜小鲁(10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