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体,不过是武帝身边的边缘人物!

东方朔,一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半仙之体的存在,甚至认为他可以预知未来,这个人究竟有多么牛呢?在黄晓明主演的《大汉天子》第一部中,东方朔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就靠测字算命,就把剧中所有的人物完全玩弄于鼓掌之中。

在他的倾心帮助下,汉武帝刘彻从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成为了一代圣主贤君。这个故事尽管听起来十分的过瘾,但和史书上的记载却大相径庭。

三千奏牍:脱颖而出是因不同于众。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是齐国人,他好读书,尤其是古代的各种典籍,精通百家之学,以精通儒家学说为最。说东方朔是隐士、高人,是不对的,东方朔想入仕,想有所作为,因此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史记·滑稽列传》

汉武帝继位后,广纳天下贤才,东方朔便来到长安公车府上,要怎么去说动汉武帝呢?东方朔利用了自己的能力,给汉武帝写的上书有三千个竹简之多,公车令派了两个人才能把这些书抬动。他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当然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三言两语的事,也可以写成鸿篇巨制的文章。想入仕的人太多,要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要有一些惊人之举,这就是东方朔的智慧。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史记·滑稽列传》

这些竹简里有东方朔多年来的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东方朔的治国之策和治世之戒,才让汉武帝读起来欲罢不能。汉武帝把这些竹简从上午读到晚上,遇到一些精彩之处,便用笔勾圈出来,连续读了两个多月,才算把这些竹简读完。于是汉武帝拜东方朔为郎中,让他经常陪侍在自己的身侧,想进一步考察东方朔的才能。汉武帝经常找东方朔谈论天下大事,每一次谈话,东方朔都可以让汉武帝十分满意,而不会不高兴,因此,汉武帝经常赏赐东方朔御膳。

放荡不羁:隐于朝堂的智者,任人唯亲的高人。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就会清楚,东方朔确实有能力,但却不是一个治世之臣。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一次和汉武帝交谈,都能让汉武帝感到十分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件怪事。只能说明东方朔善于揣摩上意,迎合汉武帝的意思,从来不敢触怒他,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而一个真正的治世之臣,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且并不怕当面顶撞皇帝。我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东方朔显然是不合格的,东方朔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巧字上,而治国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拙字上。

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担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妇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接下来的表现,只能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他相近每次吃完饭,都把剩下的酒肉用衣服裹起来带走,因此,每次都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汉武帝赏赐的钱财绢帛,东方朔也会立即拎走,拿不动的就用扁担扛走。东方朔并没用这些东西来赈济百姓,而是用汉武帝赏赐的钱财绢帛,去把长安城中美丽的女子娶做夫人。但往往一年左右的时间,他就会另觅新欢,所有汉武帝的赏赐,都被东方朔用来找女人了,这活脱是个渣男,和智者的形象相距甚远。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史记·滑稽列传》

于是汉武帝身边的人,都称呼东方朔为“狂人”,他们议论纷纷,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东方朔这样一个疯子,居然安排在身边予以信用。汉武帝对他们说:“你们懂得什么?如果东方朔不是倒行逆施,而是和你们一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又有谁能比得过他呢?”在汉武帝眼里,东方朔并不是什么狂人,而是真正个“懂事”的人,东方朔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欺骗世人,把自己伪装起来,目的就是来保护自己。

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史记·滑稽列传》

做官的人都会因避嫌,而不推荐自己的亲属做官,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但东方朔却不在乎,他推荐自己的儿子作郎官,后来又晋升为侍谒者,常作为大汉的使者出使。有一天东方朔在宫中行走,很多人围了过来,他们对东方朔说:“先生,先生,很多人都认为你是个狂徒,你自己怎么看呢?”东方朔笑了笑,然后对他们说:“像我这样的人不被世人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智慧,我不是狂徒,当然也不是什么智者,我就是在朝堂之内的隐士!”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接着说:“过去的人提到隐士,都是指那些藏匿深山之中修身养性的人,认为这些人高深莫测,实际上,他们不过是逃避现实,无所作为的人罢了!说他们是隐士、高人,还不如说他们是逃兵!”东方朔喝了几口酒,借着几分酒兴继续说道:“想脱离世俗躲避金戈犬马,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宫殿之中、朝堂之内,也可以做到避世,并做到全身而退,何必到深山之中,去受那份清苦呢?”东方朔从骨子里是看不上那些隐居深山、不问世事,所谓的隐者和高人们的。

口舌之利:看的通透,活的洒脱!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史记·滑稽列传》

当时汉武帝的博士宫里,有很多饱读诗书的老学究,这些人都看不惯东方朔,有一次他们聚集在一起向东方朔发难,他们说:“苏秦、张仪不过是逞口舌之利的人,因为遇到了明主,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而如今先生饱读诗书,又有陛下这样千古难出的明君,为什么您跟随的陛下十几年,官位不过是侍郎,究竟是您的问题,还是陛下的缘故呢?”这些人的动机很明显,他们要告诉东方朔,不要认为你自己很有本事,你在陛下身边十几年,不过就是一个打杂的人而已,如果有本事的话,早就飞黄腾达位极卿相了。实际上这些人,是典型的书呆子,党同伐异是他们的强项,治国理政却一无所长。

东方生曰:“是国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说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过去的情景和现在完全不同,如果生搬硬套,那只能说是古板不通情理。你们这些人整日里就想着如何对付我,不把自己的智慧,用在治理国家和安抚天下百姓上。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会去想如何把别人比下去,只会想当时当世的事情,如何去解决。这是过去范蠡和伍子胥他们要做的事。陛下是千载难出的英明圣主,很多事情只要看在眼里,没有什么问题,自然不用去说,不用去过问。难道非要去挑毛病,鸡蛋里面挑骨头,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吗?”东方朔的这一番话说下来,这些饱读诗书的博士们一个个都哑口无言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疯疯癫癫,不像正常人的东方朔,原来骨子里,把一切看得都那么通透。

结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东方朔曾建议发展农业以强国,但这和汉武帝开边兴利的国策并不相符,对于想建立不世之功的汉武帝来说,东方朔的点子是个好主意,但却不合时宜。东方朔没有坚持,而是继续做他的潇洒隐士。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老了,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所说的话一反常态,他对来看望自己的汉武帝说:“陛下,《诗经》里说,飞来飞去的蝇子,会落在篱笆之上,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能够听信谗言。如果流言四起,那么就会祸乱国家,造成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够远离奸佞小人,不要听信他们的谗言。”汉武帝点了点头,对左右说:“你们是不是感到很奇怪,东方朔居然说了这么多有道理的话,而不像平时那么疯疯癫癫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东方所收起了自己的诙谐,说出了发自内心的声音。过了几日之后,东方朔病逝,算是得到了善终。

东方朔是个有智慧的人,但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他尽管轻狂,却能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却能做到独善其身。依靠的不是他超人的智慧,而是隐于朝堂的定力,他不是没有观点,而是他的观点并不被汉武帝所信用。因此从始至终,东方朔不过是武帝身边的边缘人物,从来没有参与过真正的大政。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其以识人、用人之能而闻名天下,东方朔穷极一生,只做到了太中大夫,这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奇人――东方朔
用皇帝赏赐一年换一个老婆,大臣弹劾他,皇帝:他有这个资格!
滑稽列传(四)
古代四大滑稽人物,通过讲笑话进谏帝王,《史记》列传记载
东方朔(《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及译文
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