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测与评价

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弥补课内教学之不足,拓宽人的视野,发展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性情。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这一块长期处于“无政府”的管理状态。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测与评价探索”就是要就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指导和调控,从而激励和鼓舞学生将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检测、评价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些建议是我们构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检测与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1.重视形成性评价。受遗传、家庭、学校、教师、社会潮流及风气等的影响,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活动所表现出的态度、热情等是存在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及合作态度;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全面的过程中的评价,才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定性评价。传统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单一。考试是主要手段,分数是主要依据。其实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是学生学习中极为有限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明确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时的表现力、感染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都是传统评价手段量化考核难以进行的,而定性评价则可根据同学、家长及老师等的观察所得,在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3.倡导多元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依据有限时间、从有限的角度、实施有限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准确,有的甚至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科学的评价是在活动中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既重视教师的评价,也关注同学的评价;既重视家长的评价,更关注学生自己的评价。增加评价的交互性,使其成为教师组织下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的评价更全面、科学和客观,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4.按年级分阶段制定评价标准。如《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所提出的阅读目标共15条,要在初中三年里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将每一条目标落实在每一学年的教学里,纳入到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检测和评价体系中去。再以阅读目标中的第15条为例,该条的内容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考虑到九年级参加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我们把这项目标分解到初中三年之中,即:七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明确“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范围和要求;七八年级每学年要阅读三四部名著,阅读总量每学年不少于100万字;九年级上学期阅读一两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60万字。

5.确定检测与评价范围。以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后的名著导读所列篇目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中所列具体篇目及“建议”中的推荐范围为基本检测与评价的范围。

二、检测、评价内容

1.阅读态度,有无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否自觉阅读,有无探索精神,有无制定长期和近期的阅读计划等。

2.阅读能力。即有效阅读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条理的把握能力,提问的能力,思考与判断能力等;

3.阅读方法。即是否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是否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有无建立阅读档案、自己的书库等。

4.课外阅读的数量。即阅读的面有多宽,阅读的量有多少等。

5.课外阅读的质量。即知识面有无增长,阅读综合素质有无提高,写作水平有无提高等。

三、检测、评价方法

1.分层查阅法。实行组员——阅读小组长——教师三层级检查制,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考查。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读书摘录本》、《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学期末验对,其他内容阅读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老师每月查一次,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小结或总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等。

2.日常观察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评价,除查阅规定的资料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恒心等,以便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调控。要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3.笔试法。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采取笔试的方法,结合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就统一要求的课外阅读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等设计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建议各地中高考每年都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的题目,尤其是教材后的名著导读所列篇目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中所列具体篇目及“建议”中的推荐篇目要列入重点考查的范围。

4.活动展示法。举行阅读汇报会、综合知识竞赛活动等;开展读书卡展览、读书笔记评比交流、习作发表获奖情况通报、班级博客读书心得欣赏、班级黑板报和手抄报及读书笔记抄录展示、装帧精美学期优秀作文和读书笔记合辑等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在课前五分钟的语文活动和专门的读书课中,让学生或讲述故事,或朗读摘录的精彩片段,或向同学推荐优秀文章书籍,或就书中内容进行辩论等。

5.阅读考查晋级法。阅读级别分五级,七八年级每学期考查晋级一次,九年级上学期考查晋级一次,也可提前考取下一级别。具体操作中,依据考级项目中的必读书目和学生在申报时填报的选读书目,命题考试。考级过程是: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资格认定——考试——发证。申报表由姓名、性别、年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等内容组成;资格认定是由学生推荐的评委对申报者的读书笔记等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参加阅读考试;考试一般由两名主持人(一名教师、一名学生)主持,5至7名评委(评委由学生推荐的读书小博士组成),考试内容有口试、笔试,有必答、抢答,最后由评委依据参加考级者各项内容所得分数进行等级认证,总分在70分以上者方为考级成功。发证即由学校颁发统一制作的“阅读等级证”,证书内容为:

XX同学:

祝贺你顺利通过X级考核,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XX学校课外阅读考评委员会

                    X年X月X日

  “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测与评价探索”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但管就比不管强,做就比不做强,有办法就比没办法强。现在看来,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测与评价探索”课题研究,起码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课外阅读这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使中学生课外阅读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措施和办法、有督促检查和测试的系列活动。

 (本文刊发于《广东教育》2009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什么 读多少 怎样读
“不要过没有梦的生活!”
课外阅读存在的三大问题
中学生课外阅读容易出现的的问题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王健稳(北京八一中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名著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