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文阅读Ⅰ “情境化问题”新题型第二课 (教案 课件 学案)

  
  

上期链接:


现代文阅读Ⅰ 情境化问题新题型精讲精练第一课(教案+课件+学案)

【试题编写理论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 

“能力素养银线”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综合统筹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面。

“授人以渔”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或者说是关键能力。这些高阶思维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试题设计思路】本微专题内容: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重在训练学生概括能力高阶思维。课时安排:课堂讲解一课时,课后练习评讲一课时。同步配有教案+导学案+课件。适合二轮、三轮精讲精练巩固提高专题复习课。课前预习1练,课堂练习1练,课外巩固练习区4练,每练都配有详尽解析。所有练习教师重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概括主要信息,找到得分点

以下内容有配套课件(上课用)

“情境+问题”三种题型分类讲解

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

题型认识:通过文本外的新材料,考查考生对文本内观点的理解。答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文本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然后再来阅读题目给出的新的材料内容,并运用文本内已知的观点,对新材料内容进行“对点剖读”。这就是能力考查点: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认识新题型】(重在对新题型形式的感知,不一定要做原题)

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题目本质】 以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材料内容。 

【答题重点】文本观点+结合观点对文本外材料内容进行

【答题思路】

①况周颐的“读词之法”1+王国维读词的评析;

②况周颐的“读词之法”2+王国维读词的评析;

③况周颐的“读词之法”3+王国维读词的评析。这道题非常典型。

【参考答案】

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茗”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每点2分。答案既要扣紧况周颐的论述,又要结合评析中对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

【答题心得】既要扣紧况周颐的论述,又要结合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况周颐的“读词之法”包括什么方法,在文本中要找出来;题目中新材料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要读出来,然后对点分析。

【认识题型1·文内观点→文外材料 新高考选择题3】

我们先来看看新高考选择题3的新题型。

2022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第3题解析】(原题上一节课已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  )(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借鉴价值】选项题3还是沿用文本内推断文本外的命题模式。解答这道题要抓住关键点——材料观点;难点在于对选项内容的理解,选项有时涉及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读懂选项内容也是解题关键。有了观点做支撑,再来对比分析选项内容,选取最合适或不合适的一项,也就不难。

【详细解析】材料一观点:第一段总体上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创新,第二段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材料一的总体是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继承与新时代创新。

A.韩愈强调“师古”,只有传承的一面,没有发展和创新的一面。

B.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了立足中国之本,辅以外国富强之术。虽然也有对本国的继承与创新,也有对外国的学习与借鉴,但洋务派强调更多有是政治体制和科技发展。与材料中所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不甚相合

C.鲁迅所论是“文化”,与材料论述主题契合。“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就是指对内不失传统,对外不失吸收,跟上世界潮流。

D.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原来在河东的地方很可能就变到河西面去了。这一熟语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季羡林所言是指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时期各有发展,此时你兴盛,彼时他兴盛(共同构建世界文化之繁荣)。

综合选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备考资料】现代文阅读Ⅰ新高考创新题攻略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新题型变化解题指导(三)(文档 课件)
语文 | 浅谈信息类文本阅读中情境化论述题的破与立
【2020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方法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王兆鹏 |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