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教材四上第一单元《走月亮》精读引领课

        精 课(二)

      ——《走月亮》+《月光启蒙》

一、学习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的写法,写自己经历过的某场月下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二、学习过程

流水般的月光洒满大地,村庄、田野、树木、庄稼、大道、小路……都笼罩在银色的轻纱中,静谧、祥和。在这诗意的月色中,与妈妈一起走月亮该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

让我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仿照着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某场月下情景吧。

任务一:理清作者描绘的月下场景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有几个月下场景?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本文主要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以“走”为线索,写出了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

——“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小路、小溪边、村道和田埂,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月亮牵星四个场景。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对“走月亮”这个习俗的理解。

——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散步。是以前江浙一带的一种风俗,即“吴俗”,指年轻妇女们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结队而游”,以祈求美好的生活。作者结合白族村寨“唱月”“跳月”“玩月亮”的童年记忆,来歌唱母爱深情,并非描写一种民俗风情。

任务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月夜之美

课文以“走”为线索,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用“~~”画出“我”看到的画面,用“≈≈”画出“我”想到的画面,用“--”画出“我”闻到的气味,边读边想象文中语句所描绘的画面,和同桌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交流汇报预设如下:

1.品读第12自然段。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耳海里淘洗过吗?……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一幅“月亮升起”图。(出示相关图片)

——从“洱海”这个云南标志性的景点,想象出月亮渐渐从洱海升起来、月光如洗的样子;从四个含有“照亮了”的排比句,想象到“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等景物的变化和画面的连续性构成的一幅皎洁的月光图,想象到月光好像把地上的一切都依次照亮了,感受月夜的明亮和柔和。

2.品读第4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都抱着一个月亮!……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1)学生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预设如下(相机出示图片):

——从两个含有“流着”的句子,仿佛看到了溪水,仿佛闻到了山草和鲜花的香味,从而想象出了溪水、花草的香与月光相互交融的和谐的“溪水流香”画面。

——从含有“可爱的小水塘”“抱着”的拟人句,想象出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明亮、皎洁的月亮,这是温馨的“水塘抱月”的画面。

——从“阿妈洗衣”“我做小船”的“洗衣做船”的画面,体会出“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小结:“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是作者眼中所见,“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作者鼻中所闻,“阿妈白天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是作者心中所想。作者把这些内容巧妙地融汇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灵动的、令人神往的“月下溪景”图。我们想象的时候也要调动多种感官,根据文字去想象画面哟。

2)请大家借助下面的支架,读一读,背一背有画面感的优美生动的句子。

细细的溪水,__________,灰白色的鹅卵石_________,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6自然段。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预设如下(相机出示图片):

——从收庄稼前要对村道“修一修,补一补”,想象到了“修补村道”的画面,作者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图景。

——从“秋虫唱着”“夜鸟拍翅”“鱼儿跃水”,想象到了“虫唱鱼跃”的画面,作者勾勒出了一幅安宁祥和的夜景图。

——从“果子的甜香”“果子挂满枝头”,想象到了“果园飘香”的画面,作者描绘了一派丰收的图景。

——从“种油菜”“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稻谷成熟”等想象到了“种菜栽稻”的画面,在一幅幅画面切换中,感受人们的辛勤劳作,感受丰收在望的景象。

2)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同样调动了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看,还用耳听、用鼻闻、用心想,一幅幅小的画面构成了一幅大的“月下田园”图。我们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着月夜下的丰收景象。

任务三:聚焦重点句段,入情入境想画面,感受月夜亲情

作者描绘了这么多美好、温馨的画面,都是为了表达对浓浓的亲情的怀念。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句段中感受到了“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交流预设如下:

1.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在全文出现了几次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全文出现了四次,一咏三叹,不仅让画面有了流动感,而且流露着“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兴奋和幸福以及“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情意。

2.品读第8自然段。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既在写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在写地上的阿妈和“我”,阿妈就如天上的月亮,“我”就像那小星星,月亮牵着星星,阿妈牵着“我”,多么温馨、多么甜蜜的画面!

——文段中的四个“走过”,表现了“我”和阿妈的亲密、依赖的关系。

任务四:拓展阅读《月光启蒙》,由读到写,抒写月夜之美

1.阅读《慧眼观天下》中的《月光启蒙》,运用多感官想象画面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说说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交流预设如下: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三个方面描述了妈妈为“我”“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三个难忘而温馨的画面,从中体会到母亲给予作者的浓浓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2.你经历过这样的月下情景吗?请看四张月下美景图:荷塘夜色、乡村小道、中秋赏月、海边风景图,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的写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写一个画面吧。

看到月亮慢慢地往上爬:

品尝着美味的月饼:

——总结评价:美景和亲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美景,处处洋溢着亲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版备课】从想象画面、徜徉诗意到迁移表达——《走月亮》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学手记|2 走月亮(第一课时)
初中《走月亮》课件
2 走月亮
2.走月亮
四上《走月亮》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