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谈|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编者按

为更好地发挥协会在婚姻家庭建设领域的专业价值,突出协会会员的积极作用,普及推广家庭教育理念,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从10月16日起开办“专家谈”专栏,围绕家庭教育、婚姻辅导、法律普及等方面专家著作,选取其核心内容连续刊登。第六期推出北京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理事单志艳博士的《家庭教育学》节选。

作者介绍

单志艳,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家庭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研制工作(2017年发布)。出版《发展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家庭发展学》等多部著作。主编两套丛书,《当代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理论丛书》和《家庭教育科普丛书》(0-18岁孩子家长用,16本)。获中国关工委2018中国家长教育“金推手奖”个人奖。

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家庭建设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家庭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体身心发展问题。

家庭中个体身心健康存在问题,很多人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

二是家庭关系问题。

(1)婚前问题

男女双方都没有做好承担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女婿(或儿媳)角色准备,就进入婚姻生活,导致婚姻关系不稳,家庭关系出现各种问题,有的甚至离婚。

(2)夫妻关系问题

婚后夫妻没有把良好、和谐的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建设第一要务,而是把孩子作为家庭重心,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妻子将情感重心放到孩子身上,丈夫被冷落,父亲教育严重缺位,出现第三者等问题,婚姻亮起红灯。

(3)家庭成员关系

很多中国家庭三代同堂,导致婆媳关系紧张。老人过多插手家庭关系与第三代教育,导致家庭成员关系不睦。

(4)家庭内外关系

夫妻与双方亲戚之间关系处理不好,间接影响夫妻关系。

(5) 亲子关系

因为不会处理夫妻关系,导致父母一方或双方与孩子关系或过于亲密,或过于疏远。

三是特殊时期如孕产期与哺乳期时期家庭问题。

孕产期与哺乳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特殊时期,也是考验婚姻生活的重要时期。如果夫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没有处理好,这些时期家庭成员关系会非常紧张,严重时可导致婚姻破裂。

四是隔代教育问题。

中国三代同堂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放任等。《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调查发现,二分之一家庭的结构模式是三代同堂,两代人如何共同教育好孩子,以及隔代教育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家庭。

五是不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不注重温馨、和谐的家庭文化建设,导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家长自我成长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比如,初中生家庭产生的特有问题不仅是由于孩子自身的心理变化导致的,也与家长的变化以及家庭的整体需求有很大关系。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已进入中年,有91.38%初中生的父母年龄超过36岁,处于成年中期,正遭遇来自生理、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困境。

工作方面,受到来自年轻后辈突飞猛进的压力;婚姻方面,夫妻关系趋于平淡;获得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较少,遇到问题时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即处在“中年危机”中。初中生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长中年危机的影响。

2

家长自我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问题

很多家长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意识,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的技巧,使孩子缺少情感疏通和心理关怀,有的家长还经常用打骂、处罚和唠叨等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也无法应对网络带来的冲突与困扰,不能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应对信息大潮。

3

 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中国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家庭在教育中重智轻德、重智轻能,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且要求过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没有真正按照中国文化特点,培养身心和谐、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1)重管理控制,轻自主发展

家长普遍对孩子自主性发展重视不够。家长对子女管得太严,因学业而发生冲突较多,特别是初中时期。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希望能自主安排学习,需要家长逐步放手。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2015年调查中,问及“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最不适应哪些方面”,有18.43%的初中生认为“父母管得更严”使自己难以适应;调查亲子间最易发生冲突的方面,选择“学习”一项的高达62.19%,仅次于“玩电脑、游戏”,可见学业冲突已然成为亲子冲突的主因,凸显出家长未能根据孩子的学习变化适当调整教育方式。

(2)重物质需求,轻精神生活

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但是对精神成长关注相对较少。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无限满足、有求必应,但是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孩子缺乏人文关怀、素养培养和心灵陶冶。

(3)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

在教育功利化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尤为重视。于是,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成绩优异,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用“育分”代替“育人”。比如,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能力,不引导孩子磨炼意志,不提高孩子的耐挫折能力,不注重孩子的交往能力培养。

(4)重完美成功,轻心灵滋养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家长们普遍认为,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有高学历,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历要求很高。由于家长对孩子投入过多,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家长心理难以平和,容易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家长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孩子付出的代价是失去自我,成年后易引发精神与心理疾病。


栏目转载内容已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同意,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来源|《家庭教育学》(内容有删减修改)

作者|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生现在越来越难管,家长要怎么办?
家庭教育“体检”不期而至
初中生叛逆难交流,家长可以这么做!
谱写家庭教育的新篇章
亲子关系对初中生学业影响较大
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孩子和自己有话可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