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末 | 家长不找老师沟通,也能准确掌握孩子期末复习情况,辅导孩子学习……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更难教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当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的时候,老师就要注意了,可能你就要被家长缠上了。虽然在家校关系的处理上,我支持家长主动多和老师聊聊孩子的学习,但也不希望家长有事没事都来找老师聊天,以增进家校感情,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家长向老师咨询复习方法,学习情况的比较多,年轻老师没有经验,很热心地给家长讲解,一来二去的把时间都耗没了,耽误了教学工作,得不偿失。小岛老师有一个经验:每周固定一个家长咨询时间,老师针对家长反馈问题最多的几种情况做一个说明或者解释。

也有的家长是内向型的,或者家长本身也害怕老师,不知道和老师说什么。有的班主任很强势,看人下菜,碰上家长不太会讲话的,老师说话也不好听。一度让家校关系比较难以维系,家长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不善于沟通的,所以在学情问题上,各有各的妙招。对于家长不善于和老师沟通,又很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想在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辅导功课。那么家长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通过老师,只通过学生来了解呢?毕竟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岛老师分享3个小技巧,即使家长不找老师沟通,也能准确掌握孩子在期末复习阶段的学习情况。

1、多向孩子套话,了解课堂听讲效率

我在家长会上做过一次调查,家长每天和孩子聊天的内容。大概有30多个话题,这30多个话题涵盖了日常我们家长和孩子沟通聊天的话题,可是通过家长交上来的调查表上看,在期末复习阶段,家长和孩子聊得最多的就是复习、成绩、考试,这3个内容显然是符合期末复习的生活场景的。然而我以为家长会和孩子聊的文学、人生、美食、娱乐几乎在日常沟通的内容是只占了很少的一个比例,可能一个班只有那么一两位家长会和孩子聊学习以外的内容。大部分小学生家长日常沟通的内容都是写作业、学习、卷子、考试。所以我们家长会认为,我不找老师沟通孩子学习的情况,我找自己的孩子怎么问呢?我一开口说话,孩子从不搭理我。

家长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也难怪无法从孩子口中得知他的学习情况。所以这一类家长经常会被“假学习”孩子所欺骗,演技好的同学,可能会一直欺骗家长到小学毕业,家长都以为孩子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想要改变这一切,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如何跟小学生找话题。比如:可以听孩子讲讲学校的事,引导他们说说语文课,老师都讲过什么有意思的事。说说上课的状态,要是孩子总说,谁不听话,谁最喜欢讲话,谁被老师批评了,说明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是没有投入听讲的。如果孩子能够把老师讲的知识点,都变成有意思的话题,说明孩子是掌握好了每一节课的。做孩子的倾听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要首先克服孩子不愿意分享课堂趣事的问题。

2、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观察机会

有的家长会说,那我本身和孩子的关系也一般,平时确实没什么话讲。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观察机会,大部分中小学其实每学期都会举办1-2次公开课,不管是学校内的公开课,还是校外辅导班的试听课,家长都要参与进来,关注孩子能不能跟得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孩子在课堂上的一个参与度,他是否发言举手,回答问题时的表达能力等等。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排除有的孩子会表现自己,但是只要家长参与的多了,总能在公开课上发现一些孩子学习的秘密。孩子参与度不高也没关系,因为学习的能力,不是比拼课堂的活跃度,孩子是否抓住了课堂的重点,笔记的梳理,课堂听讲内容的吸收和转化,才是判断孩子是否认真听讲的标准。

不过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从没有这样的公开课,我也没给孩子报过辅导班,我该如何了解孩子是否在集体活动或者听讲活动上专注呢?他的学习能力如何呢?生活中,家长也应该做观察孩子行为的有心人。比如看电视,刷手机,对于电视中讲的某一个事、刷手机刷到的一个短视频,孩子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都会表现出来。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他感兴趣的事上,看一遍就会了。这样的孩子,家长不用太担心他的学习能力,只要保证孩子在学习上是有兴趣的即可。当家长发现了孩子在专注度和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后,应该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光批评是没有用的。家长批评得多了,反而孩子也不知道到底哪错了。

3、观察孩子上在线课的行为

观察孩子上在线课的行为,其实要和用电子产品的行为区别开。孩子刷手机、打游戏,是娱乐行为,不是学习行为。看孩子上在线课,小学低年级阶段,观察孩子是否坐得住。高年级阶段看孩子是不是能做笔记,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旁听,也可以假装无意旁听,在一旁观察。会学习的孩子,没事就会打开课程听讲,不会学习的,不管听没听懂,只会跟着老师大喊大叫。家长就要警惕了,参与度高不等于学到了知识,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区别“假学习”的孩子。

家长不找老师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点滴地观察和鼓励,才是家长的必修课。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不是靠家长的一腔热血,而是日复一日地耐心和理解。你是否愿意尝试我的3个办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开好高三家长会 (转载)
四点半课堂 ——剪纸&泥塑班家长会
高三阶段,家长与老师有效沟通三大建议
第一次  云鹤路第一次家长会2019.6.13
2019.7.18例会内容
期末考试结束后,和老师沟通时,聪明的家长都做到了这3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