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在减缓教育焦虑中更好作为

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

在减缓教育焦虑中更好作为

随着国家中小学“双减”政策的推进,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在加剧,有诸多观点将之归因于义务教育结束后,中职与普高的分流政策,认为中职是不为家长认可的差的教育。那么,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家长意愿,将中职取消,全部改成普高,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一些媒体也不断推出持此观点的学者、专家的建议或呼吁,影响颇广。今年两会期间,亦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类似提案、建议。今年2月,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司长对职普分流的合理性、必要性作了明确阐述,并就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多样化、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等方面工作,回应了社会和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期待。本文就此谈谈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如何在减缓社会和家长教育焦虑中更好作为的问题。

从学生个体的角度看,初中后,一定比例的学生必须选择中职,而不能都去读普高,是由人的智力类型多元性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决定的。毋庸讳言,读中职的学生的学业成绩绝大多数都不理想,从这类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看,一般不适应或读不上以知识记忆和知识演绎为主要特征的普高课程,这些知识的特征是文化基础性的,与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使学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掌握,加上很强的应试目的,“以考试论英雄”,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行为。

实际上,最终要选择中职的初中学生差异程度也很大,总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尽管不适应或不太适应普高学习,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愿意学习某个职业教育的专业,或确实对某项职业的学习有兴趣,比较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这类学生,在职业学校相对是比较优秀的。第二类是虽然文化基础课的学生成绩不理想,部分人甚至比较差,但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或是喜好动手实践,愿意走学习技能谋生立业的道路。第三类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一部分人混日子,养成了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为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勉强维持校园学习,这部分学生容易影响集体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学风班风。部分学生直白:坐在教室就犯困,拿起书本就迷惑。另外还有一类则因长期厌学而放弃学习,直至辍学,离开学校直接打工就业,这以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又缺乏技能,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职业活动,不经过职业培训,职业前景就不会太理想。必须强调指出,我们并不能因此将这部分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恰恰相反,他们只是没有很好展现出各自的才能,没有获得适合其才能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模式,而这正是职业教育所要作为的。

因此,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对于上述部分的初中后学生,中职即为必然的教育制度设计。从学生发展的视角看,学生初中毕业,开始向成年人过渡,也出现一定的职业倾向,未能继续普高学习的学生就要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为步入社会,谋生立业奠定基础。在初中毕业的基础之上,这个职业教育的起始就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或者说,初中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是必然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世界工业化国家均不例外,是世界教育的主流模式,也是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现象,即使实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屋檐下的美国综合高中,也必须在校内实行职普教育的分流,并不是一统的普通教育,况且这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同一种学校实施,自身也存在诸多内在矛盾,对学术人才和职业人才的培养都不利。

由于中职集聚了学习差异极大的这几类学生,又没有普高的升学压力,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难度就很大,从条件和机制上讲,学习氛围和学风状况与普高相比会有很大差距,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中职这样的现实生源结构,是众多家长排斥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家长的孩子也身在其中。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能通过适合的教育途径和得法的教育模式,将之培养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甚至高技能人才,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辟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成功之路。

中职教育就是要对这些差异极大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变得更为重要,从而帮助和促进他们去谋生立业和发展生涯。社会诟病的中职教育质量问题,其根源其实是生源素质特点的问题,这与普通高中形成对照。为此,针对中职学生实际,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普遍比较严格,以改变社会和家长对中职学习环境和教育教学情况的担忧或误解。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学做一体、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这些学生对普通教育纯粹知识学习的不适,更符合真正的学习原则和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会得到重新激发。因此,中职教育的存在,就是给这部分学生提供除普高以外的另一种适合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模式,使其为谋生立业和发展生涯做好准备。

对比之下,普高是按中考成绩的档次录取在不同层次高中,在每一所高中,同一层次的学生的集聚度较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程度比较小,便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整体推进。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所以普高的学风一般比较好。这是人们和家长所看重的。然而,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入学前进行了中考选拨。假如所有学生不经中考选拨,全部进入普高,进行一统的课程学习,不可想象的情形却是可想象得到的,整个高中由于学生学习差异程度的极度放大,教学活动和授课进度将无法正常进行,必将生成一批差的普通高中,大量学生留级甚至辍学将不可避免。这种情形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可能并不会感觉到什么,因为这批学生仍然集中在头部高中之内,但是原来那些上中职的几类学生并不可能“幸运地”进入到头部高中之中,而是仍然集聚在末端高中,进行不善长的普高课程学习,自信心将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和学习氛围不佳,学生熬过三年,却并不能给家长带来期望的学习效果和达到理想的高考目标。这种情形下,这些学生的家长或将不再淡定,因为他们并未获得自己想象中的高中教育。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处于一定的精英教育地位,甚至是与高等教育并列的谋生立业途径,世界工业化国家具有相似的发展经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大多数青年人就业发展的主要教育选择。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为谋求更好的职业前景,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增长很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为在激烈的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名牌大学资源的竞争中胜出,人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孩子谋求更优质的普通教育,通过校内校外对孩子的学习不断加码,造成学业负担不断加重,基础教育出现异化,与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目标不相符合,对国家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民族兴旺产生严重负面后果。近年来,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进一步遏制这一弊端。但是“双减”又与家长的“焦虑”形成矛盾,推进过程中阻力不小。于是,有观点认为,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初中后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进入到中等职业教育,这是家长们不愿意的,落实“双减”,取消中职、普及普高是必然选择。


  根据上文分析,取消中职、普及普高却是根本行不通的,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也是与国家战略不相符合的,现实中也是没有可操作性的,是一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家长希望孩子追求普通教育和更高学历是很正常的,然而,追求高学历是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则是另一方面,满足了大家追求普通教育和更高学历,并没有改变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表面上皆大欢喜,实际上隐患重重。也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移,就不需要中职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移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国完整产业链对普通技术技能岗位大量需求却是客观现实。有观点认为,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大规模产业工人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不符合实际的。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更需要中职发展,保持中职一定规模,只有中职基础稳固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才有稳定和高质量的生源。不是一味简单地把学生继续引导或推挤到普通教育一座独木桥上去,造成更多学生学业失败和社会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失衡,制约国家战略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真正落实。因此,国家实行中职教育是基于产业需求、产业安全、民生就业、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只有个人教育需求、社会需求、国家战略更好契合,个人教育的选择才更有用武之地。

同时必须看到,国家坚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限制学生学历提升,但并不愿意看到学生仍然去挤普通教育一座独木桥而造成更多学生学业失败和社会人才结构过度失衡,解决的途径就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和有机衔接格局。新的时期,在中等职业教育,单一的中职,特别是升学渠道不畅通,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这也是家长排斥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需要对中职教育进行适应性的多样化改革,而不是取消了之,例如形成中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中高职分段、中职本科高职分段、职教高考等多样化模式,更好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目标都是定位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便可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学习兴趣和生涯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路径,真正实现学业成功和生涯发展。因此,在新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必然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从就业教育走向职业基础教育,从就业导向走向就业与升学并举。

特别是职教高考,虽然不是中职的全部,只适应部分有愿望有能力的学生的需要,却是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的重头戏。在中职的几种类型学生中,有升学愿望和能力,特别是瞄准本科的,主要是第一类学生。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完善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批应用型本科学校将进一步扩大面向中职的招生规模,本科职业学校则主要招收中职毕业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吸引一批准备读普高的学生,转向读中职。这是值得鼓励的好事,因为这有利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社会人才结构,更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拓展学生的成才路径,帮助学生谋取更好职业前景,而不是都挤向普通教育那一座独木桥,走单一发展路径,这对国家和个人都十分有利。

通过中职适应性改革,从制度层面建设包括多个层次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教高考制度,完善中职升学通道和中高职贯通培养体制,使得职业教育途径更加多样化和柔性化。一方面,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就业和多种升学途径的多样化需要,以谋取更切合自身实际的更好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适应产业提质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高移的需求,进而为造就更多工匠人才和大国工匠奠定基础,更好支撑我国制造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建设技能型社会,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动。

    因此,提出教育政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不应采取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是应具有国家战略思维,从学生生涯发展、合理人才结构、国家产业安全、实体经济发展、民生就业需要、社会稳定大局、民族长远利益诸方面统筹兼顾,着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一方面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成才体制,这才是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缓解“中考焦虑”须从完善中招政策突破
“5月1日起,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家长们别误读也别焦虑
[首藏作品](7717)职教“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能缓解家长焦虑吗
UC头条:取消普职分流采取何种模式?分3种可缓解家长焦虑
中职与普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利于缓解教育焦虑
中考之后,你打算让孩子上中专还是普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