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魏书生,教学要民主:第五、民主式教学的教育教学观,六、教学生善于发现和思维(2)——提问(二十一)

第五、民主式教学的教育教学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理论以培养人的一切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

六、教学生善于发现和思维(2)

关于学生的提问,很少有人分类。甚至不少人将提问与质疑混淆。我们认为,提问与质疑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前者是个大概念,后者是个小概念,是提问的一种、我们试从提问的性质上,作如下分类:

1、设想性提问。这是一种设问学习方法,即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材料,尤其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前,自己提出若千问题,作为自学的思路指导,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下面介绍-下“5W1H设问法”,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方法,可帮助学生掌握从何提问、问什么。

“5W1H”是英语中 What(什么事).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o(什么人)、Why(为什么)和How(如何)6个词的缩写这种设问法要求我们阅读时,从以下6个方面去思考:

①What--什么事件

②When--事件发生的时间

③Where--事件发生的地点

④who--与事件有关的人物

⑤Why--事件发生的原因

⑥How--事件发展的结果

学生如果能从这6个方面探讨还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2、疑难性提问。(1)学生已知中的疑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同教材中提供的新内容、新概念不一样所产生的矛盾(虽然仍属于学生已知范围内)。产生疑难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方面的原因(知识、经验不牢固或缺漏等)而产生的;二是由于理解水平方面的原因(疑难的有无与多少,反映学生间理解水平的差异)而产生的。

(2)学生未知中的疑问。学生学习语文,不是知识的重复,而是由已知到未知,螺旋上升;学习未知的东西,更有疑难问题的产生,不管是产生在重点处或难点处,还是产生在非重点处或非难点处,学生都应质疑问难。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疑难问题必然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就难点来说,有的是教材本身固有的,往往学生普遍感到疑难,如古诗古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以及外国作品的语言等;有的在教材本身来说不算是难点,对于一些基础差或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却成了难点。

(3)由误导而产生的疑惑。由于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解释不当或不一致,教师传授或学生家长辅导等有毛病,导致学生产生疑惑如小学语文《伟大的友谊》一课中提到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的最后两卷。而思想品德课中却提到,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花了十一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的最后两卷。学生便提出疑问,都是教材,说法不一,到底谁对谁错,经査《辞海》等有关资料,发现原来是恩格斯用了2年时间完成了其中一卷接着又用9年时间完成了最后一卷。

3、怀疑性提问。有的把怀疑性问题与疑难性问题混为一谈,这是不确切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西班牙哲学家、作家乌纳穆诺说:“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会人怀疑和自觉无知。”我国数学家赵访熊也说过:“不要以为书上的白纸黑字都是对的,即使是教科书,也有错的时候。读书时养成审视的习惯,就能发现问题,并提高分辨的能力。”甚至工具书也有错误,清朝道光年间,王引之为《康熙字典》作《字典考证》。订正其错误达 2588 条之多。

从怀疑的角度上所提的问题有两种:

(1)由于教材本身的矛盾,使学生产生疑惑而引起探究的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杭州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曾给报社去过一封信,信上写道:“在学习语文第6课《称象》时,我们发现了课文插图有问题,课文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但是画中的曹操却比大象还高(曹操站的地面和大象的船是水平的),这是怎么回事?请你们把插图改过来好吗……”

(2)教材本身无矛盾,而是由于学生理解水平等原因误认为是错。例如:《第一场雪》一课“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的“罩”字,有的学生提出异议,认为“罩”字用错了,应改为“披”字。再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学生误认为其中的“焦急”和“耐心”两个词用在一起是矛盾的。

学生提问的分类,还有其他方法。例如:1、从学生提问的内容分:有的问题是作为自学的思路指导:;有的问题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概念;有的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有的问题是教材中知识点,能力点;有的问题是加深理解的;有的问题是展开想象的。

2、从学生提问的对象分:有的问题是问自己;有的问题是问教科书;有的问题是问工具书或有关资料:有的问题是问别人,如老师、同学、家长等。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愿问、敢问,还要培养他们善问。学生提问的方法与质量直接相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时时悬设一个具有指导性的问题,不仅可使阅读全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可不间断地获取知识的启迪和智力劳动的乐趣。

1、让学生明确问什么。从一般意义上讲,学生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但是,我们要逐渐引导学生讲究提问的质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主要应提问什么?

(1)提问中心问题。学会抓主要矛盾,以中心问题的解决带动非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意思,文章的重点处等。

(2)提问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即要害问题,它的解决可以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打开缺口。中心与关键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中心处也是关键所在,有时是分别存在。如引人注目的开头,巧妙转折的过渡,催人深思的结尾等。

(3)提问系列问题。这样的提问,俗称“打破砂锅纹(问)到底”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利于向广度和深度探求。

(4)提问疑难问题。学习不能不求甚解,疑难问题应该提出并加以解决。疑难问题常常是学习进程中或深入学习的绊脚石,提出疑难问题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2、让学生明确问谁。

(1)问自己。陶行知提倡自问自答自为师。遇到问题,首先要问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谢觉哉提出:“我们要在那不大明白的地方考自己,自己出题目,自己答复,答不出来,找同志商量,把书本拿来读。”

(2)问教材。有些问题是因为没有认真读教材所存在的,这就要加强自学,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找答案,或通过分析教材归纳答案。

(3)问工具书或有关资料。在这方面,要注意提高学生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的能力,并养成习惯。在查阅中,常发现解释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鉴别,以取其最恰当的,或将它们的各种解释加以综合与提炼。这三问都属于民主式教学的第一步,属于发现式自学范围。

(4)问同学。有些问题可以问同桌同学、同班同学或其他同学问的时候,一要虚心听取,二要一起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5)问老师。在以上所问仍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有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询问(主要应在课堂上提问),有的问题可在课余请教,在其他适当的时候与场合请教也是可以的。如果有自学深造方面的重要问题,还可以“登门拜访”。这两问是民主式教学中的第二步,属于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互学。

(6)问家长或其他人。现代的学生家长学历较高,向自己的家长请教是方便的。有些家长不能解决孩子的疑难问题,可多方求教。

向各类人请教,要诚心、虚心,礼貌用语。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当然,所请教的答复不一定全是对的,要分析比较,批判吸收。3、让学生明确怎样问

(1)多方面提问。就是从许多方面提出“问号",以求得答案。这是一种自问自答的好方法,陶行知说得好:“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他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问的方法。如读一篇记叙的文章,可提问:写的是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事情中都有哪些人?人物和事情怎么样?都是什么时间?都在什么地方?事情发展的趋向是什么?总起来看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什么?

(2)多角度提问。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提问的角度:多角度提问,有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包括:

正向提问与反向提问。如读一篇文章,正向提问就是从正面提问,理解文章,一般不怀疑或反对作者的观点和文章所讲的道理。但又不是盲目地、不假思索地赞同和接受。反向提问就是从反面提问、探究,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顺向提问与逆向提问。如读一篇文章,顺向提问就是顺着文章原来的顺序提问、求答;逆向提问就是从文章末尾开始提问求答。读-篇文章,一般不是从后面往前提问,常常是顺逆提问结合进行。

单向提问与多向提问。单向提问请教是常有的,多向提问值得提倡,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知识。郑板桥在总结别人的学习经验时说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这确是经验之谈,值得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课前预习到自主学习
《参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别迷茫了!暑假应该这样预习新课!
针对性提问
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