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一代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

随着癌症免疫治疗的兴起以及抗体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抗癌新神器——双特异性抗体(bsAbs)迎来研发热潮,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均在努力抢跑这一赛道,中国也是bsAbs疗法研究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21年8月,发表在《J Hematol Oncol》的一篇LETTER,全面梳理了全球和中国范围内bsAbs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何为bsAbs?有何优势?
▲▲▲

bsAbs,是指能够同时靶向两个抗原或者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或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

由于癌症复杂的发病机制,针对单一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往往不足。而与普通抗体相比,bsAbs具有特异性高、靶向性强、稳定性好、用量少、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对癌症治疗意义重大。

bsAbs研究趋势:美国和欧洲引领潮流 中国奋力追赶
▲▲▲

发表在《J Hematol Oncol》的该篇LETTER,分析了bsAbs研究的全球趋势,并比较了中国与全球bsAbs临床研究的差异。

通过在线的开放式临床试验登记平台,获取bsAbs研究的临床试验信息。收集以下研究信息:组织机构、识别号码、位置、阶段、参与中心、疾病、状态、注册、靶点、作用机制(MOA)范围和开始日期。根据制药公司的属性(跨国或国内)将临床研究分为两类。

共检索到1997年~2020年272项bsAbs的临床研究。29%的研究来自中国的机构的企业,紧随美国之后,排名第二。

国际的bsAbs临床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I期(n=161)、I/II期(n=54)和II期(n=51),III期临床研究数量甚少(n=4)。

2014年以后,国际制药企业的抗肿瘤bsAbs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中国是自2017年才开始呈现暴涨趋势。I/II期和II/III期研究设计的数量逐渐增加,新的bsAbs研究设计也已经出现。不过,大多数临床研究都处于招募患者阶段,并因各种原因,一部分处于暂停状态。

对于国际的bsAbs临床研究,实体瘤(58%)和血液肿瘤(42%)几乎各占一半,血液肿瘤亚型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中国的bsAbs临床研究,近91%针对实体瘤,血液肿瘤的研究明显不足(9%,所有亚型都为淋巴瘤)。

国际的bsAbs临床研究是多中心设计(85%)为主导,而在中国,单中心设计(54%)和多中心设计(46%)数量基本持平。

对于全球,所研究实体瘤瘤种的分布,乳腺癌(n=40)、肺癌(n=36)和胃癌(n=31)位居前三名。

中国相关研究则更多聚焦于胃癌(n=18)、食管癌/胃食管连接部癌(n=16)、膀胱癌(n=10)、胆道恶性肿瘤(n=8)、鼻咽癌(n=6)、胸腺癌(n=2)。

对于bsAbs靶点,国际研究主要关注基于CD3靶点的bsAbs(n=63),涉及T细胞通路;中国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具有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的PD-1(n=9)/PD-L1(n=7)通路。

总之,1997年~2020年期间,全球的bsAbs研究数量迅速攀升。美国和欧洲引领了bsAbs的研究趋势,中国也正在蓬勃发展和奋力追赶。

被寄予厚望的抗肿瘤bsAbs终将造福患者
▲▲▲

纵观全球bsAb的研发趋势,可以发现,在研究的方方面面,国内和国外不同之处甚多。为了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构建药物生态系统和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结合,中国更先进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命正在转化为抗肿瘤药物创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有希望的抗肿瘤bsAbs将会问世,更多的治疗策略也将被研究,最终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选题审校:王冠儒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J Hematol Oncol. 2021 Aug 16;14(1):124.  

Anticancer bispecific antibody R&D advances: a study focusing on research trend worldwide and in China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3998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总览
J Hematol Oncol | 天津医科大学尹海芳团队:研发一种基于树突状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通用型...
【综述】J Hematol Oncol丨外泌体在癌症进展和肿瘤微环境重塑中的新兴作用
硅基介孔纳米棒的构建及其在可视化基因递送和长效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双特异性抗体临床现状及挑战
​高分文章不是梦!这本有望破10分的期刊,国人发文占比过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