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奈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克劳德 - 莫奈和印象派。

克劳德 - 莫奈1840 年生在巴黎,五岁时搬到勒阿弗尔,那地方在诺曼底,法国北边靠海。顺便:莫泊桑写过《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就在那里。他家家境平常:爸爸开杂货铺,很市侩;姑姑倒是个艺术爱好者。

十一岁上他进艺术学校,但不算个循规蹈矩的学生;那时他已经善于观察描绘,完成些漫画来逗趣;老爹贪财,把漫画放杂货铺里卖,价售十至二十法郎不等。如是 1857 年,十七岁的莫奈还算是个当地小漫画家呢。当然,那年也是他人生转折点:他认识了在诺曼底画海景和天空的欧仁 - 布丹。很多年后,莫奈如是说:

“我会变成一个画家,是因为欧仁 - 布丹让我这么做。”

而布丹是个不规矩的:笔触略粗疏,很快,抓住瞬间印象的那种套路。

因为布丹,莫奈学会了许多许多野外写生、观察光线、描绘动态事物的技法,还被布丹灌输了一招“在现场根据所见完成画作”的习惯,这对此后的印象派影响深远。二十岁那年被布丹介绍去巴黎求学时,莫奈已画过些诺曼底海景画,成了个离经叛道的艺术青年。

他不满足于 19 世纪 60 年代学院派的线条至上原则,不满足于在画室里循规蹈矩按格式完成作品。他伙同着同学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耶自立小组,野外写生,“当场描绘自己的所见”。

1863 年,比莫奈大一点的马奈,学威尼斯画派,又解构之,搞出了《草地上的午餐》,被舆论大肆抨击。

莫奈名正言顺站到马奈那一方。两年之后,他以海景画成名,又一年后,他描绘模特卡米耶——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肖像画获得作家左拉赞誉,被评论家卡斯塔亚里认定是“自然主义画家”,莫奈时年二十六岁。

以上这是莫奈二十六岁的作品。注意他对光影的把握,笔有点粗,但非常快。他希望描绘一个当场所见的印象,而不是涂涂抹抹的玩意。

之后的三年,他依然穷困。他在巴黎画海景,画河流,画浴场;他受荷兰画家容坎德提议,去了荷兰,画赞丹镇的风貌;用他自己的话说,“容坎德给我的眼睛上了课”。

可以说,1870 年之前的莫奈,主要想描绘的就是强光下的事物,他想抓住真实的场景,为此不惜牺牲画的细腻度。

时光跨入 19 世纪 70 年代后,他结婚了,也成熟了。当他在 1872 年画出故乡

勒阿弗尔海岸《印象 - 日出》后,就成了那一代人的代表:

莫奈不喜欢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线条至上,而喜欢色彩。

他喜欢康斯特布尔那样忠诚于自己眼睛的风景画,也喜欢透纳的光影。

他喜欢柯罗那样捕捉风的能力,“抓住瞬间的细节”。风涛、水光,摇动的这一切,他都想画。

他不喜欢既定的“理想的美”,而喜欢急速画下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好比,大家都不爱画张佳玮,但莫奈觉得,张佳玮也可以画,但不能今天画完明天画,画个一年半载。张佳玮站阳光下,好,就趁那时的阳光,把模样、光影都画下来。萝卜快了不洗泥,说不定把张佳玮画得面目模糊?没关系,当时阳光照你嘴上,你就这模样!

这种画法,张佳玮自己肯定不乐意:你是画我呢还是画阳光呢?但张佳玮忽略了:当时他跟阳光是一起扎在莫奈眼睛里的。

1874 年,他与他好友们联合展画——史称印象派第一次联展——他们的创新理所当然被嘲笑了,莫奈被作为靶子中心,那一派人被嘲笑为“印象派”。就像“歌特”、“野兽派”一样,“印象派”最初是句骂人话。而那年,莫奈正欢欣于自己的发明:买条船,自己坐在船尾,顺河漂流作画。偶尔画他的老婆。这就是他的旅行。

注意上面这幅画里,多种色彩笔触的堆叠。莫奈画绿色,不是纯绿色,而是许多不同颜色的杂合——这就是印象派的色彩理论。你要用眼睛看整体,而不是局部。

之后的五年,他和他的朋友们继续竭力对抗舆论,但不成功。大众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盯着画不放”的老习惯,进化到“退后几步,看画的色彩和整体气氛”。

而他还是在画烟雾之类,比如画圣拉扎尔火车站:

1879 年莫奈一度用大量冷色调描绘雪景,粗疏的史学家会认为那是他描绘新风格,但细心些的人会注意到:那年他妻子卡米耶病重逝世,他已经穷到连暖色调颜料(当时更昂贵)都买不起了。

如果莫奈也在 1879 年死去,那他就是个商业上不太成功的、善于勾勒动态的、对色彩极其敏感的印象派画家。但这,还不是全部。

19 世纪 80 年代,莫奈喜欢在诺曼底旅行。伟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说他看见过莫奈出外狩猎,带着自己的儿子们,背着画板跑,偶尔看见中意的云,就立刻停下,当场描绘着色。1886 年,他四十六岁,一个重大转折:他的画商丢朗 - 吕厄,在美国找到了销路,莫奈开始有钱了。他终于能够在吉维尼村买地居住了。1888 年,他开始创造著名的麦垛联画:他指望在不同季节、天气、光照之下,塑造一个麦垛的无数形象。这促成了 19 世纪 90 年代,他的鲁昂大教堂联画。

而在 19 世纪 90 年代,莫奈旅行少了。他在吉维尼建起了那传奇的日式花园,设置了日式拱桥和睡莲池,然后不断描绘这一切。当然,他偶尔还去伦敦和威尼斯作画,但他多少有些老了。1914 年他七十四岁,他的眼睛开始背叛他。

所以,这一年他开始准备的”大型装饰画“让世界震惊。他准备了一年多,在 1915 年秋天开始,画到 1922 年 4 月,完成了最后的传奇巨作,他的大睡莲壁画,他希望“让人们产生在睡眠无边无际的幻觉,像个开满鲜花的水族馆”。他做到了。虽然那时,他绘画几乎已分不清色彩,只能靠颜料管上标的字母来辨别颜色。

做结论了。

莫奈和印象派的画,不是乱涂抹。他们都是学过正经画画,然后有创新思想的人。

他们不喜欢新古典派的即定的构图、捏造的美丽。

他们也不喜欢学院派那种高雅的主题。

莫奈欣赏柯罗,欣赏康斯特布尔,欣赏特纳,欣赏那些非主流但真实的画家。

他们想描绘”眼睛看到的东西“,想描绘最平凡的主题。

莫奈作画很快,笔触很粗。

用色彩的间杂、快而密的笔触,描绘光线的变化、水流、雾气、池塘这些流动的东西,截取那一瞬间,最真实的东西。

莫奈晚年,越来越倾向于描绘他的感受;他所看到的东西给予他的感官感受,他要用色彩表达出来。

所以,看他的画,别鼻子贴着画死看;退后一点,看全体,感受他试图给你的那种整体感,那种质感和印象。

他试图让草地、山峦、谷堆、教堂、池子、阳光、空气都成为一个整体。他试图用色彩、光线和质感,给予你一整个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浓烈体验。所以 1895 年,批评家布劳内尔写到:

“莫奈的艺术,已经成为了自然本身。”

莫奈比较坚持自己,是个坚定的写实主义画家。他强调一定要忠实描绘自然,一直致力于捕捉飞逝的片刻,是个极端的印象主义者。塞尚形容莫奈:“他只不过有一双大眼睛,但却是多么奇特的眼睛!”

现在说说莫奈的经历。他出生在法国巴黎,在诺曼底海边长大。18 岁受布丹的指引决定做一名画家。19 岁在巴黎经布丹介绍,认识巴比松派画家,进入巴比松派画家指导的瑞士美术学院,认识了毕沙罗,开始和写实主义的艺术家来往。20 岁入伍 22 岁因病退伍回到故乡哈佛港,然后到巴黎进入格莱尔画室认识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耶。26 岁《绿衣女人》参加沙龙展,27 岁《庭院中的女人》落选沙龙。1870 年 30 岁时到伦敦参加第一届法国美术家协会展览。1871 年在伦敦遇到避难的毕沙罗,后经荷兰回国,发现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买下数幅,开始对日本浮世绘感兴趣。1872 年在哈佛港作画,画了《印象日出》。1874 年到 1882 年参加印象派大展。1884 年开始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作画。1886 年参加美国印象主义大展。1889 年他和罗丹在巴黎举办联展获得成功。1890 在吉维尼买了一个大房子修建水上花园,开始画睡莲和日本桥。1890 年着手画“白杨木”、“麦草堆”连作,这一年梵高自杀。1892 年画“卢昂大教堂”连作。1895 年旅行挪威。1899 年夏天画“睡莲”连作,秋天在伦敦与泰晤士河畔作画。1900 年因为白内障一只眼睛暂时失明。1906 年继续画“睡莲”系列作品。1908-1912 年开始威尼斯的连作画。1912 视力恶化,1914-1916 年开始画大型睡莲壁画。1922 年另一只眼睛也因白内障濒临失明,不得不放弃作画。1923 手术恢复部分视力,再次拿起画笔直到去世。

由于孩童时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一生偏爱“水”的题材。莫奈被称为“水中的拉斐尔”,他对于水和色彩的表现有着杰出的成就。作为印象派大师,少不了对“光”的热爱,他不断探索光影下的自然景物,对同一主题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作画,以捕捉光影的变化对自然景物的气氛影响。他绘画的方式是把细节简化和单纯化,使我们更关注意象而非繁复的细节。描绘水的移动性,莫奈的笔触直而奔放。他的大笔触可以增进绘画的进度,捕捉到瞬间的印象,使绘画更接近于真实。莫奈非常注重对光源下的自然的描绘,他的画能很清楚地显示光的来源,莫奈笔下的人和自然在光影下是互相辉映融为一体的。为了使光的表现更真实,他加重了阴影对比的强度。比如同样是《青蛙塘》(1869),雷诺阿和莫奈就有不同的描绘手法。

雷诺阿《青蛙塘》

莫奈《青蛙塘》

比起其他人,莫奈把考察物体表面在不同时间、不同空气状态下的反光特点的变化性质更推进了一步,他制定了严格的方案来画连作画。比如干草堆和卢昂大教堂系列。

吉维尼的干草堆(1984 )

请一定点开大图看,太美了!

莫奈晚年很恋家,一方面是身体状况视力问题,一方面是他的亲人相继减少希望更多地和家人在一起。花园外的世界一直不太平,所以他更愿意留在家中做画。

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活得最久,而那时候现代主义绘画已经出现,野兽主义 1905 年,立体派 1907 年,达达主义 1915 年,1924 年超现实主义,所以莫奈见证了印象派的没落和新兴画派的兴起。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印象主义,在家中描绘水、睡莲、日本桥,研究对光的处理。他早期的画是对熟悉事物的简洁描述,而到了晚期作品就复杂多了,因为身处小空间和狭窄视角,有清晰边界和几种固定的色彩,反而他的笔触和色彩更倾向描绘广阔无边的景色,景物之间分不出边界,绵绵不绝的感觉。这是不是也反应出他身体状况不佳只能局限在小空间作画的纠结和苦闷的心境呢。1899 年他开始画睡莲,到 1926 年他只能在卧室窗口观望大花园作画。

关于日本浮世绘对莫奈的影响,我直接把评论里张佳玮的内容贴在这里供参考。

这幅画肯定最有名。

然后吉维尼的桥和莲园都是日式风格。
浮世绘因为是印刷式画法,更平面化,更讲究大面积色块,当然还有东西方透视法的不同,这些都在后来的莫奈画里有体现。
实际上他 1907 年之后的睡莲画里不再有天空,纯粹是水面图纹时,有说法就认为他这种纯平面装饰性的做法是从浮世绘里学来的。
梵高是学歌川广重就不提了,但梵高知道歌川广重,也是 1886-88 那些年在巴黎接触了印象派这拨人的缘故。浮世绘在他们那组人里简直是代代相传的秘密。
哦对了,莫奈还有一个学浮世绘的大证据。

这幅是葛饰北斋的。

这幅是莫奈 1866 年前后的。

1918-1924 年这个阶段的画,因为他的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他的画也越来越混杂难以分辨边界。想想,1900 年一只眼失明,1912 年视力恶化,1922 年另一只眼也几近失明,他后来的 20 多年一直在和视力做斗争,失去了塞尚描述的“看自然的大眼睛”,作为一个写实主义画家,着实是非常悲哀的事。

日本桥和睡莲(1899)

一定要点开看大图哦,会震撼的。我个人比较喜欢 1900 年前的日本桥系列,是他的巅峰之作。

日本桥(1918-1924)几乎失明时的作品,由于视力模糊,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许多作品缺乏细节,变得非常抽象,色彩也十分强烈。他对此也非常不满意,摧毁了许多作品。

关于晚年的睡莲,这个纪录片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莫奈不肯离家,宁愿死在自己的画作前,整个世界都动荡不安时,莫奈躲进了自己的画室。当他在家中作画时,他心里其实很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有在前线战死的人们,也忧心自己生命的意义。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看到那么多人为国捐躯,我怎能还在考虑用哪种颜色或者笔法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欣赏这些莲花作品时,要知道这些作品沁满了当时的惊惧与创伤。他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将情绪尽情宣泄在作品上,所有的规则都被抛开,色调变得非常厚重或者深沉,油彩切过整个画布,画上的物体紧紧相嵌,有时整个图上几乎看不到水,就象现实世界中的天翻地覆,

(1914-1917)

推荐阅读


1、莫奈最出名的17张名画

2、毕加索的画到底好在哪里?(多图完整版)

3、中国艺术家不能“融入”西方

4、人体油画创作里的唯美主义

5、世界著名人体油画大集合欣赏

6、绝美人体雕塑艺术欣赏


*互动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象派画家莫奈
光影 · 印象
【莫奈印象派之父】静美画家,光的诗人
AT大师|莫奈:印象主义开山祖师
真正的“印象派之父”到底是谁?
70岁老人钟爱睡莲,一口气画了251幅,一幅卖了5个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