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梅葆玖的家风传承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这是梅葆玖先生最爱的京剧唱段《梨花颂》。4月25日,8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北京病逝。斯人虽已逝,余音仍绕梁,人们沉浸在曲韵悠扬的京剧唱腔中,寄托哀思。


梅葆玖出生于梨园世家,四代从艺,父亲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更是一代传奇。梅葆玖幼年学戏,子承父业,一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梅派京剧艺术。从演戏到生活,梅家家风代代相传。

慈父言传身教话尊师


几乎每次采访,梅葆玖先生都会向记者谈起父亲梅兰芳曾如何教导他,父亲给他最深的记忆就是“慈父”,行胜于言,以身作则,从来不会长篇大论、口若悬河。


梅家有四个孩子。在梅葆玖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拍过桌子、发过脾气,总是耐心、温和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一点一点地给他们分析,从不疾言厉色,更没有打骂过他们。梅葆玖记得,父亲曾这样说过:“把孩子吓傻了,就更听不懂了。不厌其烦地解说,总能让孩子明白的。”经常有人向梅兰芳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梅先生总是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不论是让孩子刻苦学习,懂得尊师重教,还是理解家国情怀,梅兰芳都是以身作则,自己先去做,做好了,给孩子们当榜样,同时教育孩子,而不只是做口头文章。


“父亲非常强调尊师。” 1943年,梅兰芳请来旦角名家王幼卿,为9岁的梅葆玖开蒙。父亲对他说:“王老师要给你教开蒙戏,有一条你要记住,你可别听我的片子,这出戏王老师怎么教你怎么唱,你别说我爸爸那个腔是那么唱的,你这个不对。要是让我知道了可不饶你。”梅葆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


梅兰芳不但在言语上教导孩子,更在行动上作表率。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教过梅兰芳绘画,在一次文化名人的会议上,齐白石穿着朴素坐在一群达官贵人中间,备受冷落。梅兰芳在众人簇拥下一进屋就看见了齐白石,他赶紧挤出人群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扶老师上首座,看见梅兰芳的举动,全场哑然。梅兰芳则大声介绍:“这是我的老师,齐白石先生。”事后,梅兰芳在给齐白石的回信中写道:“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在梅葆玖眼中,父亲在戏里是柔婉女子,生活中却有着坚毅不屈的一面。在日寇侵我山河、凶焰嚣张的岁月里,他因不肯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艰难度日。梅葆玖知道,父亲当年为了坚守自己做人从艺的底线,所面对的考验远不止这些,有时甚至是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日本人想请他演出,梅兰芳就请保健医生吴中士为自己注射伤寒针,以求发起高烧,躲避日本军医的检查。吴中士不忍心这样做,可梅兰芳却说,我已决心不给他们演戏,就算死了也没有怨言,我死得其所。


父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也把梅家尊师重教、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像父亲那样从艺为人

在梅兰芳的教导和培养下,梅葆玖也成长为一名京剧艺术家。他唱腔圆润甜美,戏剧功底深厚、技艺精湛,能胜任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和京剧等多种剧种和角色,梅派京剧艺术因此得以传承。


熟悉梅葆玖的人都知道,但凡沾着戏,他都特别较真。有一次,梅葆玖在国家图书馆和交响乐团一起演出,现场发生了点小意外。当时合作的是知名交响乐团,舞台空间几乎被铺满了,由于表演区域太小,梅葆玖在表演时碰了一下小提琴的弓子,导致其中一个字没有唱准。下了台,梅葆玖就急了,一定让助手找到当天的录像重看。这时,图书馆负责人赶紧解释说:这场是纪念演出,音视频仅馆内留资料,并不是用来播放的。工作人员看了回放后,也觉得梅老师演出很完美。可梅葆玖还是不放心,特意请了专业的录音师,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就为了修改这一个字的唱腔。“不能给观众留下年纪大了能唱就不容易的印象。我要让观众认可,我虽然年岁到了,但是我的艺术是完美的。”他要求自己,要像父亲那样对待艺术。


陌生人总会这样问:对于艺术如此较真的一个人,会不会不好相处呢?其实,梅葆玖与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没脾气”的人,从不苛责于人。


一次,梅兰芳剧团在燕郊剧场演出。司机接上梅葆玖后,就急忙往剧场开。可是,车子到了剧场后,司机回头一看,发现后座只剩下梅先生的包,人却不见了。司机顿时慌了,支支吾吾地说:“我中途就打听了一次道,也不知道把梅老师丢哪儿了。”


原来,司机不熟悉去剧场的路,找了两条街都没找着地方。眼看演出时间临近,司机就把车停在路边的加油站去打听路。这时,梅先生打了声招呼,便下车去了洗手间。可能是因为心里急着找地方,司机竟然忘了等梅葆玖上车,便一个人开到了剧场。


梅葆玖发现司机不见了,本想着“司机绕一圈肯定还得回来”,可过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不见踪影,演出时间快到了,他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眼看前面有位出租车司机刚加完油,梅葆玖赶紧走上去:“您先别走,麻烦给我送到燕郊剧场吧。”“你得了吧,这都什么时候了,梅葆玖早唱完了!”梅葆玖一听,乐了:“不会不会,我就是梅葆玖!”


到了剧场,梅葆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专门找到剧场负责人,替司机说情:“司机也是怕耽误演出,这个事的发生绝对是偶然,别有什么处分,我现在好好的。”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梅葆玖先生好友傅谨曾这样评价梅葆玖:在梅葆玖身上,能看到梅家的家风。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他一直把梅兰芳先生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艺术,对待人。


去了天国要向父亲有个交代

一生为戏,传艺一生。梅葆玖对京剧艺术,尤其是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还有很多念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京剧艺术后继有人”,是梅葆玖一生心心念念的事。他曾表示:希望中国戏校、北京戏校可以请老艺术家回校,帮助年轻人拔高技艺,与下一代从艺者聊艺术、谈文化。


梅葆玖在琢磨京剧艺术的同时,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多年来,他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为继承和弘扬京剧梅派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男旦是梅派艺术极具特色的一点,梅葆玖也一直倾心于男旦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希望男旦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此,他不仅多次登台表演,为后辈讲述并演绎,还欣然接受邀请,到高校开展京剧艺术讲座,并广收弟子,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近50名梅派后学,而男旦弟子只有胡文阁一人。


梅葆玖曾对胡文阁说:“希望你能传给第四代,把梅派男旦艺术一代代传下去。这样,去了天国,我才能跟我爸爸有一个交代。”


回想起进戏校上的第一堂课,胡文阁记忆犹新。因为梅葆玖在那堂课上,讲述了父亲梅兰芳的故事。梅葆玖对于胡文阁的培养,与当初梅兰芳对他的培养如出一辙——“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灯光烤、戏服沉,一场演下来累得直喘,后背全湿”“三九天在院子里练舞剑,手冻得握不住剑”。也正是这样的执著劲儿,男旦艺术才有了新一代的传人。“师父的使命感重于泰山,总结自己一生的事业,他觉得自己对得起父亲,也对得起梅派。”


对传统艺术的恪守传承还体现在梅葆玖做人的修为上。对于弟子,他格外重视品性教育。“你们要把国粹中蕴涵的仁、义、孝和中国传统的魅力弘扬出去。”这是梅葆玖晚年多次在弟子面前提出的要求。



忠孝节义,对国家忠诚,对长辈孝敬,对自己坚守气节,对朋友有情有义,这是梅家祖辈相传的家风,也是梅葆玖做戏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他们的精神如盛放的傲骨梅花,芳香四溢,传承不息...



来源:清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葆玖| 家风传承: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
京剧大师梅葆玖生前十大经典瞬间
梨园葆玖:古韵曲终人未散 世间再无梅大师
2016年梅葆玖去世,将自己的财产全捐给国家,葬礼上妻子悲痛不已
京剧大师梅葆玖:一生为戏,传艺一生
今日最热:评论:梅葆玖的梅派神韵具有充满诗意的范本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