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永康路

永康路旧时路名曾使用雷米路Route Remi,也有叫莱米路的,全长只有600多米左右。东起嘉善路西至太原路口,1884年(光绪十年)筑路,1943年改名为永康路。现在东段酒吧街恣意热闹,中段市井喧闹,西段则静卧着一栋栋挂铜牌的老洋房。

永康路是用旅沪法国人雷米的名字命名的。法国钟表商人雷米(Remi)是来沪经商的第一个法国人,开办了上海开埠以来第一家法国洋行雷米洋行。永康路上的雷米小学(市二中学前身)和永康路109弄、175弄的雷米坊(现在叫永康新村)都是用他名字命名的。

                         永康路街景


                         永康路街景        

                  

 说起永康路,其实那里一带正式名字叫永盛里。建于民国25年(1936年)是由法国人桑德尔在此建造砖木结构楼房85幢,其中沿嘉善路是12幢店面楼房,沿永康路主要是民居。

  上海弄堂的命名区境弄堂多以里、坊为通名,少数以宅、弄、巷、新村、庐、别墅、别业等为名。弄堂地名命名主要有描述性、祈愿性、纪念性3类,其中祈愿性的专名有祈求“吉祥平安”的,如大吉里、永吉里。有指望“福寿昌盛”的,如永盛里、福仁里、福庆里等。

那时候我家住在嘉善路兴顺南里,幼儿园读的是襄阳南路第一幼儿园。从嘉善路到襄阳南路,永康路是必经之路。


每天早上我会穿过兴顺南里的弄堂去读书


  幼儿园是一座漂亮的英式花园洋房



襄阳南路第一幼儿园优雅的环境


母亲每天上早班,五点钟就出家门了;父亲在杨浦区上班,路途遥远,每天都是“战斗的早晨”非常匆忙,没有时间送我。所以记忆中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从家里走去幼儿园的(想想现在孩子的娇生惯养,真为他们汗颜,有时候我也搞不清楚世界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

 那时候永康路还是马路菜场,两边的街道上都是卖菜的摊位,每天早上人来人往非常嘈杂,空气中还夹杂着一股水产品的腥味。为了躲避这份脏乱差,快到襄阳南路的时候,我喜欢穿一个弄堂再到襄阳南路,因为在那个弄堂很安静,而且在转弯处有一幢花园洋房,我喜欢看她二楼的阳台,当时我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别人家有阳台,我们家只有晒台呢?

其实晒台也不错,记得夏天的时候,傍晚邻居们会先在晒台上浇水降温,然后吃好晚饭,父亲会把我们家的电视机搬到晒台(这个电视机是我父亲一个朋友组装的,上海那时流行自己组装电视机),我们楼里的邻居会一起看电视,其乐融融。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电视节目应该是一个著名的沪剧:阿比大回娘家。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时光,真的也是蛮有趣的。现在的人已经难以想象一幢楼的人怎么会聚在一起看电视?



后来上小学了,记得有同学住在永康路的新顺北里,我们喜欢去她家玩,因为从她家的晒台可以连续翻越到边上人家的晒台。然后我们一群孩子会大模大样的从邻居家的晒台奔下楼去。为什么要奔?因为下楼一定会遇到楼里的大人,他们看到我们一定会骂:那里来的小赤佬?而我们一定也会吓得一溜烟地尽快逃离,生怕逃得慢的会被大人抓住,到家长那里去告状。这份刺激,对我们来说丝毫不亚于现在007电影里的惊险场面。

那个时候还小,对于住房没有概念,同学中有人住在淮海路的光明公寓,新康花园,那都是有花园的小区,那些同学的父母好像都是有部队背景的;更多人住在弄堂、新式里弄里,也有很多乐趣。比如在弄堂的防空洞里玩耍、踢球。


   新顺北里屋顶的晒台是连在一起的


在永康路嘉善路口的弄堂里就有一个防空洞,街道的活动室就设在那里。每周三开放,那里面有阅览室、有游戏节目,更有一台我们喜欢的电子游戏机。电子游戏机是模拟赛车,每玩一次需要一角五分,我们舍不得花那个钱。不知道街道是知道我们学生没有钱玩不起,还是为了吸引我们,在模拟赛车边上有一个游戏项目:78根木块搭起一个“小房子”,然后给你三个类似网球一样的球,如果用三个球能够把这个“小房子”扔倒塌,就可以拿到一张免费玩模拟赛车的奖券,每玩一次好像是3分钱。这个是我的希望,每次我都会去玩这个丢球的项目,期待能够得到奖券。

但是这个项目看着简单,其实还是蛮难的,基本上很难赢。好在负责这个项目的阿姨对我不错,有时候看我连玩几次都没有拿到奖券,就会偷偷的塞给我一张奖券,让我兴奋不已。说实话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温情的。

很快小学要毕业了,大家要考初中,那时候同学们第一志愿都是市重点的市二中学或者上海中学。填市二中学的比较多,因为市二中学在永康路上,非常近,方便。我因为搬家,所以没有参加徐汇区的考试,跟小学同学就这么失联了很久,这也是后话了。


永康路改造初期,是搞成时尚小店的模式,区政府好像想借陕西南路时尚一条街的名气,把客户引导到永康路来。可惜永康路的人流量太少,那些小店生意不景气,基本都难以维持。后来改成了酒吧街,一下子就火了。主要是周围的老外都慢慢聚集到永康路,形成了这条街上外国人比中国人多得多的热闹景观。但来这条街的老外大多是“外国屌丝”,不是很有钱的那种,但这里放松愉快的气氛确实很有感染力,让他们流连忘返,夜夜狂欢。

现在的永康路经过整顿,已经旧貌换新颜,改成了以咖啡馆、甜品店为主的小资氛围。但走在永康路上你还是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市井味道。街边的那些老房子,路边闲聊的老人,甚至于窗沿下随意晾晒的衣服,让人感到跟这座城市没有隔阂,距离很近,甚至于还有些亲切。这个感觉不同于香港的兰桂坊,兰桂坊也喧闹,但缺少了一些生活气息,不像在永康路你随时随地感受到是融入这个城市的感动,而不只是一个过客的体验。永康路的市井气息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元素之一。


永康路浓浓的市井气息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元素之一。


 

永康路上著名建筑


               上海市第二中学教学楼

市二中学教学楼是著名的法国赉安洋行设计的


四十年代美国飞机航拍的雷米小学全貌

 

说起市二中学,那可是非常有名的学校,她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务本女子中学。194719日,上海市市立务本女子中学迁至永康路200号。196711月改名上海市第二中学。


                 务本女中的女子棒球队


    务本女中的学生在阅览室和花圃

市二中学的教学楼(当时叫法国雷米小学)是法国工部局1933年请著名的赉安洋行设计的'国际式'建筑,建筑3层,1934年设局部四层作学生活动空廊,平面一字型,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教室采光良好,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立面作横线条处理,除立面入口旁设有两个圆形的舷窗外,没有多余的装饰。

       

       

                  市二中学教学楼实景


雷米小学的学生在接力赛跑


 雷米小学学生毕业照

 

赉安洋行在上海摩登建筑的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雷米小学教学楼是赉安洋行的主要作品之一,是现代主义在上海发展之初,赉安洋行设计的建筑中真正意义上接近现代建筑的一个,是地道的国际式建筑。

                   摘录自上海市第二中学网站

80年代市二中学校门


周总理在上海机场与市二中学手风琴队学生握手,成为轰动全校的大事

 

永康路109弄、175弄《永康新村》




      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109弄原为雷米坊,砖木结构,1931年竣工。175弄是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里弄住宅。该别墅都有独立式大花园,沿街建筑并配有车库的毗连式单体,多种单元户型的二层洋楼。说是二层楼房,实际有三楼,靠沿街的单元不管是从前门还是后门进楼房,都得上楼梯进入二层客厅,一楼就是车库及佣人房而已;靠里面单元楼房,由于上海天气比较潮湿都是挑空设计,上几个台阶就直接进入房内的客厅。据说解放前都是在上海洋行工作的洋人和有资产的富人阶层居住的,所以也俗称“外国弄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神秘的雷米洋行大楼
永康路109弄原雷米坊
【逛上海】双面小街“永康路”
#老寿带你兜马路#永康路
老上海记忆:石库门里弄
石库门弄堂就是上海 闲话老上海市井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