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这里,另一个在你心里

《桃花源记》野史

《天天古筝曲》 来自中国古筝网 13:53

      当时的陶渊明深深体会到百姓生活的悲惨,但又非常无奈,现实社会已无处寻找可以安居之处,在《桃花源记》中通过伏笔表达了对于死后世界的美好向往,其实讲的是渔夫误入死后世界的故事。

      一村的人幸福地生活在某个封闭的地方,早已忘记自己其实已经在秦朝战乱中惨死。时间就一直定格在秦朝,而这个地方就类似于坟堆。渔夫误入其中,跟他们讲到晋朝的事,才使得村民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死了,这里是死后的世界。渔夫离开村庄后,太守按照他留的记号回去找,当然是找不到了的。因为村民记起了一切,便连同死后世界一起消失。

      文中暗藏了三条线索:线索一:小溪两旁只有桃树,桃花正在飘落。(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树据说有辟邪功能,所以能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桃花四月初飘落,即清明节前后,落英缤纷即满天纷飞的纸钱。桃树 小溪 落英缤纷,这场景不就是《桃花源记》里的场景么!线索二:村里纵横的小道连接到了每家门口,每家都拿出食物招待渔夫。(阡陌交通,……,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阡陌”有“通向坟墓的小路”之意;小路通往各家意在上供,“酒食”可能暗指祭品。(想来吃的还是秦朝时的祭品……)线索三:南阳刘子骥听到这个故事,也去寻找,但没找到,病死了才把心愿了结。意思就是死后才能找到桃花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杀的战场,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相互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那时候很多文人从北方逃难到了南方,保不齐与陶渊明有所往来。陶渊明又是一个饱读儒家经典具备浪漫主义色彩向往田园生活的文学家,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而东晋又与前秦有过战争,结合秦时征战四方,死伤无数的事实,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此篇,来描述战乱中枉死的百姓心中的不甘。


- 壹 -

◆ 《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贰 -

寻悠梦中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叁 -

一生只为一次误入:桃花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肆 -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大后千万别看《桃花源记》,简直细思极恐……
《桃花源记》背后隐藏的真相:渔夫误入死人国,吃得酒食或是祭品
东晋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有多“阴森”,你没读出来吗?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级试题集锦1
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夫的奇幻秘境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