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路那座上海杂技场

每年七八月都是游玩的高峰期。现在的爸爸妈妈早早就帮小孩安排下假期里的行程。回想起老早,虽然条件没有现在好,但“白相”的玩意儿也蛮多的,去看杂技就是其中一项,而且这项事还蛮隆重的,既在去之前有所期待,看完回来还可以回味,小朋友们都乐在其中。

在上海杂技场正式“定居”南京路之前,演出都在搭建的大棚里进行,场地也会有所变换。直到1964年,曾经的静安寺路444号,“仙乐斯宫”的所在地改头换面,这里成为老少皆知的看杂技表演的固定场所。而现在,上海马戏城在大宁板块上,市中心的这片地方又用回“仙乐斯”这个名称。

曾经的“仙乐斯”

上世纪30年代,百乐门、仙乐斯、丽都和大都会四家,并称老上海“四大舞厅”。


仙乐斯舞厅建于1935年,是沙逊爵士的私人俱乐部,名为“仙乐斯舞宫”。相传,当时上海房地产大亨“跷脚沙逊”,和友人去百乐门大舞厅消遣,不料,由于他打扮一般,且是个跛足,服务小姐爱理不理。于是沙逊依照美国纽约“仙乐斯舞宫”的全部样式,同比例地安置在了上海静安寺路444号,与百乐门一东一西对垒。

《建筑月刊》1936年第4卷第9期中有关于“仙乐斯”的描述:

上海静安寺路马霍路(今黄陂北路)畔,新添一幢壮严灿烂之舞场,厥名薛罗絮,其设计殊为别致,盖墙间不置窗户,室内空气系借电气之调节,故大有四季常春之概。尤足称者,虽场中宾客众多,吸烟时喷出之烟雾,有空气调节机为之抽送,故场内常呈清朗,不若他处舞场之烟雾迷漫满室也。场外之停车场,宽大持甚,自驾汽车停放于大门口正中场上,汽车夫驾驶者则停于左首旷场。

1937年仙乐斯舞宫外景

它从私人俱乐部转变成舞厅是在1937年5月,并迅速蹿红为上海滩档次最高、生意最旺的娱乐场所,不过对外营业仅两三个月,就因战争爆发歇业。


自1950年6月起,仙乐斯兼营书场以维持开支,到1953年,舞厅宣告停业,改为“仙乐书场”。经过改造,设有座位612个。1960年改为木偶戏专用剧场时扩大了评弹演唱舞台,装上高3米、宽6米的活动台口供演出木偶戏用。剧场虽归属木偶剧团,仍兼供评弹演出。

1962年优秀传统书目在此公演,受到听众欢迎。1964年上海市人民评弹团新编中篇评弹《芦苇青青》连续客满达半年之久。

市中心的杂技场

1964年后,在南京西路400号也就是当时“仙乐书场”的地方,圈起了一个半固定式的场地,后来还在外架设了钢架围墙,内安装简易板条凳。1979年,杂技场重新翻建成圆形的上海杂技场,成为当时城中的时尚地标之一。

1964年上海杂技场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杂技场给大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不少欢乐时光。这里曾是上海唯一的杂技马戏专业演出场所,新颖的圆顶建筑,上下两圈白色墙面,中间嵌以蓝色玻璃条形窗。

1979年的样貌

那时,在它对面还有新造的上海美术馆,出了它左手的小花园,马路对面就是一家名叫“海燕”的咖啡馆,这也是城中的一个名声遐迩的去处,大概四十五岁以上的上海人都是有点晓得的,后来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毁了。

在一开始,很多人看杂技还是去大世界的,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杂技表演团体到上海“大世界”进行为期几个月的表演,节目也常常惊险刺激。比如有一位老上海回忆当时在大世界看的一个“飞车表演”,场地中间是一个一两层楼高的桶,观众围在桶口处,演员骑着摩托车在桶里沿着桶壁转圈,当驶近桶口时,观众中就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1986年拍摄的老电影《公寓》里的外景地就是南京路上的杂技场

从当年“白相”大世界,到后来去上海杂技场看马戏,上海人的娱乐生活以那时候的条件来讲还是蛮丰富的。

1995年,上海杂技场这座著名的地标建筑被拆除。

杂技表演的魅力

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杂技团是中国著名的杂技艺术专业表演团体,凭借着高超的杂技技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魅力。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杂技场


74岁高龄的金克敏老人是上海杂技团的第一代杂技演员,观众最熟悉的《快乐的炊事员》便是他和双胞胎弟弟一炮打响的。

幼年在孤儿院度过的兄弟俩,1956年进团,成为杂技团早期的学员。金克敏回忆说,他们最早是在人民广场搭起的大棚里表演,大棚不是固定的,都是演出前演员自己搭建的。“碰上刮风下雨就很倒霉,尤其到了冬天很够呛,太冷了。”

对于当时的小朋友来说,能进杂技大棚看表演是难得的事。看完表演,小朋友回去还会想着模仿演员的动作,不过这种行为也很危险,没有人在边上保护,一不小心要跌骨折。


《大跳板》是上海杂技团的主打节目,多次拿过全国和国际比赛的金奖。谭代清进团的时候是从2000个报名的孩子里被选为40名学员之一。作为《大跳板》最重要的二接,他直到50岁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四十年的杂技表演生涯虽然非常辛苦,但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的生活,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定粮比别人高,有四十几斤,伙食标准是14.5元,那时候工资可能36元都没有。早上馒头、稀饭、酱菜都有,中午荤素搭配。”

金克敏、金克强兄弟


杂技团经常会排演一些让观众觉得新鲜的小节目。金克敏、金克强这对双胞胎长得很像,于是团里的老魔术师设计了一个节目:弟弟先坐在观众席上,随后上台被装进一个箱子里,箱子升到空中,打开,里面是空的(这时弟弟已到后台),而哥哥出现在观众席上,大家就非常惊奇。

杂技最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神奇,还带着些英雄主义的气概。所以只要有机会去杂技场看了表演,回来肯定要跟小伙伴炫耀的。

1987年,上海杂技场演出内景

上海杂技团是中国第一个进行商业演出的文艺院团,1980年赴美国纽约等六城市,1981年,上海杂技团派出80人的演出团,携大熊猫东渡日本,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商业演出,从那之后开始向世界大市场进发。

(综合:《消失的仙乐斯》作者 李涣之,上海故事《快乐的杂技》)

点击回顾上海各区县老照片:

《老早底额浦东新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南市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闸北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杨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虹口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黄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普陀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长宁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静安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卢湾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徐汇区 侬还认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详的地名》

看懂上海粉丝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戏院/上海杂技场
表演类项目(上海篇)——海派杂技
江西省杂技团赴俄罗斯巡演纪实
叶多多寻亲游记-第廿三章·虫鸣之谷(4)杂技天团
梁谋| 曾经的地标——上海杂技场(09.12.25)
【听】杂技剧《战上海》5月首演,以技巧见长的杂技如何讲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