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休闲】周末不知道干啥?来这里体验下博物馆奇妙夜
来上海电信博物馆,和我一起回到旧时光。

延安东路一转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默默伫立。

明窗之内,是历史钩沉的深邃;

明窗之外,是上海的车水马龙。

上海电信博物馆,一场奇妙夜徐徐拉开帷幕。

游人穿越千年,走进这时光隧道,

一幕幕传奇,正式上演。



1

海上寻梦

从1871年开始

中国最早对公众开放电报业务的城市是上海,而上海电信最早就是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于1871年4月18日在外滩开办电报业务开始的。

1918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买进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一块地皮,筹建新大楼。1921年12月新大楼竣工,这幢大楼就是上海电信博物馆现在所处的地方。


当年上海滩上的人力车、有轨车、跑马场早已隐入迷濛的浦江烟水,淡淡地变成了一片遥远的梦。博物馆中的很多老物件却静静地躺在这里,成为上海电信发展的重要见证。

这块大北电报公司的牌子,从第一次悬挂门楣开始,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时代的更迭。↓↓↓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首任总裁爱德华.史温生的铜像↓↓↓

上海电报局1881年3月成立,这块石质招牌就嵌在当时上海电报局大门的门楣上。

2

见字如面

穿越时空的摩尔斯电码

电信的最早表现形式就是电报。

1884年的电报机与印章、旧时账房先生专用的数字符号、不同时期的电报纸……这一件件已经被扔进时空隧道的工艺品,安安静静地呈现在一盏盏明灯之下。它们究竟见证了多少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又承载了多少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上海收发公众有线电报的设备大致经历了摩尔斯电报机、电传机和智能电报终端三个阶段。

清朝末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的一个男报务员在拍发电报,桌上放的是一部摩尔斯电报机。


嘀……嘀嘀……长长短短的摩尔斯电码,最终化为文字传输到远方。
3

语音通讯

吴侬软语犹在耳畔

电话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发展和沟通模式,听筒里传来了远方亲人的声音,那种喜悦又非电报可以比拟。

1882年3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开通磁石电话交换所,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经营性的电话交换所。直到如今5G时代开启,语音通讯仍是大众主要联系方式之一。


穿着旗袍的外国小姐姐?这个大圆盘是什么?

原来它叫做“旋转档夹查号系统”,话务员通过它可查到全部电话号码资料。1931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首次在上海使用。这种旋转档夹人工查号一直沿用到1989年5月,被计算机自动查号所代替。

“侬姓啥? 吴姓王。啥个王? 草头黄……”的童谣,就是上世纪60年代上海公用电话亭最真实的写照。那时候,整个弄堂往往只有一台电话,负责接电话的阿姨爷叔经常在弄堂里穿梭,手拿扩音喇叭,传递出老上海里弄文化中的温暖人情。

如果时光退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你脑中会涌现出哪些画面?大尖领衬衫、低腰喇叭裤、扛在肩上的录音机、霹雳舞、大哥大、BB机?这一排排陈列于玻璃框中的无线通讯设备,引发参观者强烈共鸣。



4

红色电信

永不消逝的电波

黄浦江畔,外滩边上,古朴厚重的电信博物馆里,竟然还藏着一个小小的放映厅!放映厅里,经常轮播着《永不消逝的电波》、《风声》等红色影片。

尽管在岁月长河中,那段斗争的历史只是其中短暂的一瞬,但是,红色通信人那种对于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以及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代代传承。

.......

上海电信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延安东路34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延安东路34号电信博物馆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2)
免费参观二三十年代的老保险库 上海这三个博物馆 你来过吗?
开展|永不消逝的电波——天津电报历史展来啦,尚属首次,赶紧来瞧
延安東路【圖文】
红色特工与战友假戏真做,上海解放后,李克农急电陈毅:要找到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