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如何做一个现代女人|《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中的建构与真实

到底如何做一个现代女人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中的建构与真实

文/不可解脱的玩家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不是一部关于主妇的简单喜剧,它内含着十分值得挖掘的有关真理的探讨。这主要反映在麦瑟尔女士在幻象与真相之间的不断往返。麦瑟尔女士由一个幻象建构者逐渐走向一个真相揭示者,这是一条该剧隐藏的故事展开逻辑。正是这一隐藏线索,使得该剧未来的故事走向,以及麦瑟尔女士的人物命运,十分值得关注!

一、早期麦瑟尔女士

麦瑟尔女士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小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她出身于一个大学教授家庭,父亲是某大学数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个依附于父亲而生活的“体面”太太。值得一提的是,麦瑟尔夫人的母亲,并无实用的社会技能,也并不想参与社会分工。其母亲亦是一个幻象建构者——在丈夫入睡之后起来卸妆,这在麦瑟尔夫人的母亲身上,已经开始实践。并且,直到麦瑟尔女士与丈夫分居的年代,其大约已年过五旬的母亲也还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同时,其母亲的另一大特点是喜欢求助于命运,而非自我。在麦瑟尔女士的婚姻出现重大变故之时,其母亲最大的依靠是“算命屋”,而非自我的能力与实践。在算命屋里,巫师通过观察茶被饮尽后,杯底中茶叶的形状,来判断世事的走向。当巫师告诉其母亲,茶叶的形状暗示着麦瑟尔女士将与其丈夫重归于好后,麦瑟尔女士的母亲便十分自信地排除了焦虑。

也许是受其母亲的影响,麦瑟尔女士也成为了一个幻象建构者。而同样的是,一切的建构也都指向同一个猎物——男人。剧集从麦瑟尔女士的婚礼开始叙述。在婚礼上,麦瑟尔女士直言,自己的婚姻是自己精心准备出来的——在6岁,决定自己的大学专业是俄罗斯文学;在12岁,找到自己的招牌式发型;在13岁,声称自己将就读布林茅尔大学(就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其母亲骄傲地同旁边的女伴说:住在凯瑟琳·赫本住过的房间)。同时,偶然性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在帮助麦瑟尔女士:她的室友是一个胖胖的、爱吃的女孩,这意味着她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共餐伴侣——一个不会偷走她男朋友的完美女伴。而且,麦瑟尔女士高兴地回忆说,这里有一群和她“志同道合”、可以一起探索新世界的女性。影片紧接着介绍了一个场景:年轻的麦瑟尔女士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女性,躺在椅子上,用扇子扇着肚皮,因为她们刚刚涂了漂白剂在皮肤上。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麦瑟尔女士遇到了她的结婚对象——乔尔·麦瑟尔。据麦瑟尔女士自己叙述,乔尔带她一起去看展览,听诗歌朗诵会。但其实,乔尔是带她混迹于脱衣舞俱乐部,听带有荤段子的喜剧。可以说,在影片一开始,麦瑟尔女士早期的建构者形象就暴露无遗。话语对于此时的麦瑟尔女士来说,只不过是她的建构工具——无所谓真,无所谓假,服务于目的就好。在脱衣舞俱乐部里,脱衣舞娘不慎将乳头上的装饰物甩掉,麦瑟尔女士将其捡起,送回到舞娘手中。而此时,舞娘对麦瑟尔女士报以感谢时,对麦瑟尔女士的称呼不是女士,也不是小姐,而是“小可爱”——toots。面对这样的称呼,麦瑟尔女士也显得并无所谓。对于此时的麦瑟尔女士来说,有价值的男人,就是目的,而其他一切,都可以用做手段。只要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建构出乔尔喜欢的形象,获得男人的认可,就是成功。多年之后,当婚变出现时,麦瑟尔女士和父亲的一段对话,则更是将其早期的人生态度来了一次提纲挈领的总结。父亲问麦瑟尔女士,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不中用的男人?麦瑟尔女士的回答是:他是个好丈夫,因为他能赚钱养家。也就是说,到此之前,麦瑟尔女士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是:男人负责互相厮杀,胜者拥有面包和女人;女人负责美的建构,胜者捕获胜出的男人。

没错,钱就是一种胜负的衡量物——一种衡量社会关系地位高下的媒介物。当人类社会围绕如何建立权力体系展开时,众多社会关系的媒介物就开始变得丰富,供人类选择。在封建等级盛行的时代,拥有更高级的头衔、爵位,就是更高的权力地位的体现;而在商品经济大行其道的年代,拥有更多的货币——交换价值的表现形态——则可以算作新型搏杀之中的胜出标志。即使是在家庭内部,权力与媒介的效应也无处不在。在剧中,麦瑟尔女士由于婚变,被迫退居娘家。而在娘家,其子伊森对电视节目的迷恋,则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伊森喜欢看某一电视节目,而这是麦瑟尔女士的父亲亚伯所反感的。围绕电视节目事件,亚伯开始宣示他的家长地位,试图包揽裁定权。这是一种以血亲与自然等级为媒介的权力运作方式。而面对这种压力,麦瑟尔女士最终选择去工作——成为一名百货店的美妆柜台售货员。麦瑟尔女士试图通过工作,以挣到足够的钱,为儿子再买一台电视。很大程度上讲,正是对权力的不断洞察,慢慢促进着麦瑟尔女士的转变。而正是这种转变,也逐渐成为该剧的最大看点与学术价值。

作为一个努力建构幻象美的人物,早期麦瑟尔女士的形象虽然具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是却十分准确地折射着部分类似女性的人生策略。对于麦瑟尔女士来说,十年来,她每天都有一项必修课,那就是身材测量——量左脚踝围、右脚踝围、左小腿肚围、右小腿肚围、左大腿围、右大腿围、臀围、腰围,以及胸围。对此,麦瑟尔女士是十分执着的,十年来,每天都对此坚持如一日。这同样是一种“权力的游戏”。因为,对于女性来说,美的建构场域是一个战场,谁能在这个战场上拥有“更加完美”的身材,谁无疑就获得了比拼之中的更强大的衡量媒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丈夫乔尔出轨后,麦瑟尔女士在极度悲痛之中所表达的主题是“输”。为什么一个如此完美的身体,一个经过如此精心建构的“物”,会“输”给一个很“素”的速记员,一个很“土”的秘书。麦瑟尔女士的眼泪,像一条扭曲着流淌的黄河,不服、不甘、不解,成为了河水中永远无法涤荡去除的黄沙。然而,对于一切沉醉于“权力的游戏”之中的玩家来说,从来都是只有退潮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裸泳的尴尬。而当激战正酣之时,每一个人却都是那么的激昂与专注。除了身材保持以外,麦瑟尔女士还从其母亲那里继承来了关于卸妆与上妆的时机掌握。每天,麦瑟尔夫人会与丈夫一同躺下,然后在丈夫熟睡之后起身,卸妆。随后,在清晨,闹钟未响起之际,麦瑟尔夫人会悄悄起床,化好妆,然后再悄悄躺下。少顷,闹钟会响起,乔尔会转过身,抱着面带新妆,假装酣睡的麦瑟尔夫人,满是爱意地说,小懒虫你竟然都没听到闹铃响起。就这样,麦瑟尔女士精心维持着她用力建构起的婚姻生活。应当说,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麦瑟尔女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成功的,是“人生赢家”。精心的建构,使得麦瑟尔女士住进了纽约的上西区。纽约的上东区和上西区都是高档住宅分布区。上东区住的是旧贵族,上西区住的多是新贵族。麦瑟尔女士的住宅之豪华,曾让后来前来拜访她的经纪人、贫民苏西惊叹无比。而在消费方面,麦瑟尔女士也是自信十足,潇洒无比。剧中介绍,在一次节日前采购的途中,麦瑟尔女士老练地闯进“卢齐肉类家禽店”,跟“左撇子”炫耀地介绍,她家里请到了拉比来过节。“左撇子”于是热情地跑来接待,并建议麦瑟尔女士准备些羊肉,因为拉比喜欢羊肉。就在此时,一名普通的顾客生气地说,“抱歉,我正在买东西。”而面对此情此景,麦瑟尔女士简单询问了这位顾客的采购之后,大方地说,把她买的猪排算在我的账上。这里,我们再次遭遇了权力的问题。毫无疑问,在商品经济之中,谁拥有了更强力的媒介优势——也就是说,谁更“有钱”,谁就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麦瑟尔女士更有钱,所以店主“左撇子”才会中断普通顾客的购买流程,优先“伺候”这位“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无疑,若无婚变,麦瑟尔女士的人生是让深陷世俗评价标准的女人们羡慕,嫉妒的!

二、幻象的破灭以及真相的显露

麦瑟尔女士的改变,起始于婚姻的重大变故——乔尔出轨。正是这次出轨,让麦瑟尔女士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因为,在她努力建构自己的巨大付出之下,有一股“真实的暗流”一直在涌动,并最终解崩了她努力维持的婚姻与生活。乔尔的出轨,意味着一种生活模式的彻底被颠覆——麦瑟尔女士负责建构,乔尔负责为这种建构买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场伦理悲剧。因为,在这种模式下生活,麦瑟尔女士与丈夫的交往,只能在这种幻象的通道之中进行。

在婚变发生后,乔尔最终把真相告诉了他的岳父——麦瑟尔女士的父亲亚伯。乔尔直言,其实他和麦瑟尔女士的经济状况早就出了问题——他们早就破产了,入不敷出,更不要说存款。但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话他是无法向麦瑟尔女士言说的。因为,麦瑟尔女士努力建构自己为“完美女性”,就是要对接作为“成功人士”的乔尔。而一旦乔尔将这些“失败”的要点告诉了麦瑟尔女士,那么麦瑟尔女士的幻象,便失去了交往的对象。所以,乔尔选择向岳父吐露真情。

从乔尔对真实的吐露之中,我们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洞察到乔尔出轨的原因——他需要摆脱“麦瑟尔女士幻象”带来的压力。只要麦瑟尔女士还在努力建构自己,那么对于乔尔来说,他就无法避免地要逼迫自己成为“成功人士”。两人婚变的导火索是一次乔尔的演出失败。乔尔在一次喜剧演出失败之后,无地自容,对麦瑟尔女士说,他要离开她,因为他在她心中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这便是幻象带来的压力效应。因为麦瑟尔女士太“好”了,所以乔尔必须也将自己建构成一个“成功”的人。从某方面讲,乔尔之所以沉迷喜剧演出,也同样是出于对成功的渴望。因为,事业上他已经破产,所以他必须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以维持他可以对接麦瑟尔女士幻象的地位。如果他自己没有成功的幻象,那么他便失去了和麦瑟尔女士交往的资格。正是因此,演出的失败才成为了二人分手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场彻底的失败,使乔尔的演艺生涯受到巨大打击,从而让乔尔再一次失去了成功的另一条途径。那么,既然无法成功,那就只能自觉地离开麦瑟尔女士。这也是为什么麦瑟尔女士会“输”给一个“素”气无比的女秘书。原因恰恰在于,这个女秘书“不好”,“不优秀”。因为她“不优秀”,所以乔尔认为自己“配得上”。正因为女秘书很“素”,所以乔尔也免去了“成功”的压力。

正是这种状况的出现,使麦瑟尔女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还要建构?既然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建构,并没有带来她想要的生活,反而使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那么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并且,如果摆脱了这种生活模式的话,她又该怎样安排自己的人生?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了麦瑟尔女士的选择——选择用喜剧的方式,呈现“真”。由此,麦瑟尔女士开始踏上了“显真”之路。

在做出求真的内心转变之后,麦瑟尔女士踏出的第一步,是打碎自己的肉体幻象。得知乔尔出轨后,麦瑟尔女士拿起酒瓶,饮至烂醉。然后带着酩酊的兴奋,冲进“煤气灯”俱乐部,来了一场即兴喜剧演出。演出的内容,即是说出自己的真实遭遇。并且,在演出的最后,也是该次演出的最高潮部分,麦瑟尔女士将自己的乳房袒露于观众面前。这是一种对“真”之“最”的追求。这是一种对真的极致追求——毫无遮掩,毫无保留。这看似一种冲动,但却是一种面向“真”的必然选择。在麦瑟尔夫人离开豪华的公寓,坐上开往“煤气灯”的地铁之时,麦瑟尔女士就已经开始打碎她的“完美幻象”。她衣着不整,头发被雨淋湿,眼神游离,并且如流浪汉一般握着手中的酒瓶。可以说,这一形象的出现,已经开启了麦瑟尔女士人生的新征程。从毕业于布林茅尔俄罗斯文学专业的淑女,到地铁里握着酒瓶的邋遢女人,整个剧情开始急转直下。在地铁上,就连普通的平民乘客,也都开始远远的躲离麦瑟尔女士。

随后,麦瑟尔女士被捕。虽然被暂时保释,但其仍然面临着多项指控,并最终走上法庭。而法庭之上,麦瑟尔女士的表现,则又引出了一幕关于“真”的冲突。在出庭之前,律师看到麦瑟尔女士一身名牌的体面打扮,对麦瑟尔女士说,就这样穿着出庭。当时,麦瑟尔女士并不理解律师的意图。而等到了出庭之时,律师强调了麦瑟尔女士是穿着体面的女士,并且法官对麦瑟尔女士的判定是——鉴于她以往良好的表现,以及在社区之中的良好地位,并且她看上去很受尊敬很体面,所以准备对她进行淡化处理。可是,就在此时,麦瑟尔女士却突然很“较真”:麦瑟尔女士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原因是观众们都是烂醉如泥的,所以她并没必要太正式而严肃,并且在这样一个通俗的舞台,她并不算“出口成脏”。所以,言语淫秽的指控,她并不接受。法庭上的表现,让麦瑟尔女士得罪了法官,从而再次被监禁起来。同时,她还面临200美金的罚款。故事大概发生在上世纪中叶,所以200美金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一桥段之中,我们可明显看出麦瑟尔女士的转变。她本可以借助她光鲜的外表获益。但是,她拒绝了。她更看重的是“真”。也就是说,她不再想要活在幻象之中。如果她接受了法官的宽大处理,那么这意味着她再一次以幻象而活。而这是此时此刻的她所不愿意接受的。对于此时此刻的麦瑟尔女士来说,她更看重的是世界的真实面,即她是否真的有罪。可以说,透过麦瑟尔女士,我们实际上在跟随镜头观赏整个社会的建构化——麦瑟尔女士解脱了家庭中的建构,但又遭遇了超出家庭后,更大范围内的虚假。不过,由于法律的强大,最终麦瑟尔女士还是在第二次出庭时做出了妥协。但虽然如此,麦瑟尔女士不仅没有放弃对真实的渴望,反而更加坚定而执着。

随着故事的推进,麦瑟尔女士对幻象化的反抗达到了极致。在第一季结尾部分,麦瑟尔女士经经纪人苏西的安排,得到了一个本应使她大放光彩,正式踏进演艺圈的机会。但是出于对真的渴望,麦瑟尔女士却将其“搞砸”。在当时的喜剧圈,有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名叫索菲·列侬。索菲·列侬依靠饰演一名皇后区的家庭主妇而为人熟知。舞台上,作为家庭主妇的索菲,膀大腰圆,憨傻幽默。然而,现实之中,索菲却是一个巨富。索菲的住宅相比于麦瑟尔女士上西区的住宅,则又是另一个更高档次的豪华住宅。索菲的生活极其考究:接待麦瑟尔女士的管家,宛如为英女王服务的侍从一般,彬彬有礼,一丝不苟;在与麦瑟尔女士会谈之前,索菲先要让管家确认一下房间的灯光是否事宜;索菲委婉地嘲笑了麦瑟尔女士大口吃马卡龙的情境——一片正宗的马卡龙需要配合适当的饮品吃上两个小时;麦瑟尔女士离开时,索菲送了麦瑟尔女士一件豪华的皮草大衣。这一切让麦瑟尔女士十分惊诧。她不禁开口问索菲,你是如何做到舞台上一个样,舞台下一个样的?索菲的回答也很干脆——她买通了媒体人。

涉及到演出的问题,索菲的理念更是让麦瑟尔女士感到难以接受。按照索菲的设想,麦瑟尔女士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角色。索菲试图给麦瑟尔女士灌输这样一种思想:表演是一出“诡计”(gimmick),上台的人,需要有他的人格面具(persona)。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得麦瑟尔女士与索菲分道扬镳。因为,麦瑟尔女士之所以选择投身喜剧,正是出于对“真”的渴望。麦瑟尔女士认为在喜剧之中,她可以表述“真”。如果打碎了幻象之后,又要在喜剧演出之中重新以建构而生存,那么这对于麦瑟尔女士来说,无异于自我背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麦瑟尔女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与索菲的合作,并在“煤气灯”俱乐部的演出中,打碎索菲·列侬的建构幻象。在演出的当天,经纪人苏西邀请索菲的经纪人前来观看。但不料,演出的内容却是对索菲·列侬的大胆抨击。由此,索菲的经纪人告知苏西,麦瑟尔女士从此已写入了他的黑名单,她们将受到他的绝对封杀。于是,不久之后,苏西沦为“煤气灯”俱乐部的收银员,而麦瑟尔女士也被禁止出演。这也就是说,在幻象破灭之后,麦瑟尔女士又开始为真相,付出代价!

三、真实的交往

建构是建构者的通行证,真实是真实者的墓志铭。当麦瑟尔女士被封杀之后,她再次遇到了和她分别已久的丈夫乔尔。而此时,麦瑟尔女士已经不准备再以幻象将自己呈现给乔尔了,她决定以真实的面貌,来面对乔尔。

在儿子的生日派对上,麦瑟尔女士大口地吃起了蛋糕,毫不在乎淑女形象。在她吃不完的时候,她邀请乔尔帮她吃掉剩下的部分;在另一时刻,麦瑟尔女士又做了一大盘蛋糕,并且当着乔尔的面大快朵颐,并声称这是宿醉之后无可厚非的事情。到此,麦瑟尔女士已经完成了彻底的转变。她不再是每天要测量自己身材的完美幻象。她不再decafe自己,她也是有消化系统的,她在宿醉之后,也是要关照自己的胃的。

真实的交往,带来真实的体验,这种真实的呈现,反而起到了加深麦瑟尔夫妇感情的神奇效果。于是,在吃完蛋糕后,麦瑟尔夫妇又有了一次神奇的性爱。并且,在这次性爱之中,麦瑟尔女士多乔尔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真相:从前,每次做爱之前,她都会先去洗手间,把内衣的纽扣解一半,为的是让乔尔在解自己内衣的时候,不至于费太大力。也就是说,在从前的日子里,即使是性爱,对于乔尔来说,也不是真实的,也是经过巧妙加工的——麦瑟尔夫人说,她只是想让一切对乔尔来说都很简单。对此,乔尔的回答是:有些东西值得自己努力去争取。

第一季的末尾,对于乔尔来说是艰难的。因为,麦瑟尔女士不准备再隐瞒任何事情,所以等待乔尔的,是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真相。其实,麦瑟尔女士诸多的喜剧表演,都被人偷偷地录了下来。于是,当乔尔到一家音像店采购之时,他无意间听见了店里播放的碟片内容。碟片里播放的,正是麦瑟尔女士在“煤气灯”俱乐部的表演,演出的内容,正是对乔尔的吐槽。这让乔尔无比难堪,恼羞成怒的乔尔,拿起店里的碟片,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愤然离去。随后,夜晚时分,乔尔来到“煤气灯”俱乐部,并且当场看到了麦瑟尔女士的表演,而表演的内容同样是对乔尔的讽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麦瑟尔女士遭到封杀,但巧妙的苏西,又通过一个著名喜剧演员兰尼,使麦瑟尔女士又具有了一次登台的机会。在麦瑟尔女士演出的过程之中,由于真相的揭示具有一定批判性,于是观众中的三名醉汉对她发出了质疑。面对质疑,麦瑟尔女士直面,回击。随后,醉汉对麦瑟尔女士进行了辱骂,并愤然离场。这一切乔尔全部目睹,并且跟随三人立场,并将其中一人暴打。在暴打醉汉的同时,乔尔声称,“她是好的”。也就是说,出于环环相扣的原因,乔尔也突然成为了承受矛盾的“媒介”。对于乔尔来说,真实已经在向他全部显现,他将面临痛苦的对真实的接受过程。剧集的第一季,在麦瑟尔女士的一句“晚安”中,落下大幕。而同时,这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真实到底意味着什么?真实意味着矛盾,意味着相反,意味着不和谐。真实还意味着纯粹的立场性的对立,甚至是不可调和的根本性对立。恰似麦瑟尔女士的演出,当她说出真实的时候,她会愉悦一部分人,但会惹恼另一部分人。有的人会为她欢呼,有的人会辱骂,离场。接受真实,意味着接受事物的良性与劣性两面。恰似乔尔对麦瑟尔女士的接受,如果要接受真实的麦瑟尔女士,乔尔就必须接受大口嚼蛋糕的“吃货”妻子,也必须接受解开扣子的艰难的过程。因此,这部高分美剧,其剧情会往哪里发展,是十分值得我们跟进与关注的。当麦瑟尔女士不断将真相揭示出来之时,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麦瑟尔女士自身的命运又会经历怎样的跌宕起伏?同时,不得不让人反思的是,这个世界要的到底是什么,幻象遍布的世界,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要想加入这个世界,就必须戴上面具——从家里,一直带到社会。是不是要想参与这个世界的繁华,就必须加入到一场虚幻的总体建构?

因此,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到底会怎样成为了不起的她,这个要不断揭示真相的勇者,到底会经历怎样的波折?这不得不说,十分让人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集一下全放出飙到9.1分,这部新剧果真了不起!
女人羡慕,男人爱慕,TA究竟有何魅力
9.1,观众等她等得好苦
女性爽剧,满满福利
让女人羡慕、男人爱慕的女人回来了
8集换了5000套华服,她是行走的种草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