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践家的哲学与哲学家的实践


写在前面:9月1号,儿时记忆里的开学日。欧陆思想联萌想邀大家一起来上课。熟悉的夏莹老师舒服的十分钟阅读时长;碎片机动的课堂;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构图。30天30讲;每天早晨8点想试试每天都来留言里打个卡吗?提提意见、谈谈感受、或者就一句:嗨,我又来了!都行。你敢坚持,我们就敢给惊喜。月底见喽各位!
——黄竞欧


文|夏莹

实践家的哲学与哲学家的实践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有一个著名的讲话,准确地概括了他的老朋友的一生。他说到了他的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则是剩余价值理论。但同时,面对拥有这样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家,恩格斯却这样去界定他的老朋友的思想属性: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

学习和研究哲学这么多年,我的确深切感到了这一判定的重要价值。从古到今,从未有一个哲学家在书斋里的学问曾经如此直接地改变了世界。马克思做到了。他用他的哲学惊醒了那个时代的劳动者,并以如此真实可行的方式去敞开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不仅是一种实践哲学,更是一种哲学的实践。

在我看来,这近乎成为了马克思可以在西方哲学史上标注自身一个哲学特性。青年马克思曾经在他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将人的思维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的问题视为一个实践的问题。这里的实践,所相对的正是那些仅仅关注思维概念的经院哲学家们。后者能够将针尖上站几个天使这样的命题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加以论证。

马克思鄙视这样的哲学。因此他在这部天才大纲的最后喊出了一个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作为这一独特哲学的传人,那些被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们,则必然要兼具两者,他们总要能够读懂哲学,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为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而进行现实的斗争。

马克思在20世纪30年代的复兴,在德法思想界被融合入精英知识分子所构筑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中。它构成了马克思之后其思想发展的一条理论路线。这一路线与马克思刚刚去世之后所形成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诸多观念上的差异。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思想直接成为了德法工人运动的一种指导思想,他的理论直接变成为一种现实的行动原则。由此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内部两种路径的分裂,社会批判理论偏重哲学,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则偏重于行动。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与作为理论家的马克思似乎构筑了两个马克思的形象。

但一个意大利共产党人,甚至一度成为了意大利共产党党总书记的葛兰西,以某种方式将两个不同的马克思融合起来,并实际上构筑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

安东尼奥·葛兰西,出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上的一个贫寒家庭。依赖于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都灵大学哲学系的学习。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葛兰西就开始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不仅用自己的一支笔,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开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不幸的是1926年他被捕入狱,被判20年监禁。葛兰西是一个身体十分羸弱的人。监狱中的生活加速了他身体的衰弱,到1937年,年仅46岁的葛兰西就与世长辞了。

漫长的牢狱生活将葛兰西剥离出他所热爱的革命实践运动,但却给予了他一个相对封闭而安静的思考空间,让他可以完成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另一使命,即基于他曾经的革命实践建构一套相对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于是就有了33本,共2848页的一部《狱中札记》,该书共分6卷出版,分别就哲学、政治、历史、经济与文学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非常有见底的思想。由于狱中简陋的条件,决定了葛兰西不可能如一个标准的学者一样,以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思想,但却成就了他作为思想家的阐发方式。严格说来,《狱中札记》是一个个包含着思想灵感的星丛。它对马克思的阐释并不局限于马克思的文本与思想的脉络,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葛兰西前半生的革命实践。为什么革命没有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葛兰西而言,远大于早期马克思思想中异化理论究竟说了什么。于是,在葛兰西整部《狱中札记》中,他直接用“实践哲学”来替代马克思哲学。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这种隐而不显的替换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应对当时狱中严苛的检查制度,但这一替代本身却开创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路径。正是葛兰西,第一次,让马克思思想中固有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关系被凸显了出来。

但我们需要知道葛兰西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来谈论实践哲学呢?这里的实践,既不是德国古典哲学当中的道德,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制作、劳动。它所意指的是一种人能动的行动。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在这一意义上说关注的是人的能动性得以可能的条件。面对当时的现实革命,当时占据主流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总是将历史的铁的必然性放在首位,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不过成为了历史的螺丝钉。人是历史得以显现自身的中介和工具。坚持这种历史必然性的唯物主义者们在面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斗争中表现出一种懈怠或者无奈。既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必然会将它带向灭亡,那么所有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其实都是多余的,一种等待革命的状态在20世纪的30年代蔓延开来。

作为革命家的葛兰西一方面当然无法认同这样一种等待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但同时也发现完全无视历史条件的限定而任意的盲动所付出的代价更大。因此,他的实践哲学试图调和的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必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如果将人的能动性变成一种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有效理论,需要坚持这种实践哲学的态度。这是一种被葛兰西称之为“绝对的历史主义”的审视世界的态度。这是葛兰西给自己的实践哲学的一个定性。什么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呢?比如葛兰西眼中的历史必然性并不如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一般,具有永恒的不可更改性。相反,对于葛兰西而言,历史所呈现的必然性如同政治经济学家们所谈到的市场的自发性,它一方面表现为我们自身的能动性的选择行为,同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建构了一个与我们所有的意志都不那么相符的发展路径。人的能动性表现在人面对历史的时候提出的诸多“假定……”,假定我们这样做,会怎样,假定我们那样做,会怎样,并在这种假定当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在选择过后,以回溯性的方式来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在这里,历史的必然性实际上依赖于一种绝对历史情境,这就是葛兰西所理解的绝对历史主义。

我赞成这种历史的必然性的概括方式。那些在历史上看似必然发生的故事,在当时其实总还是依赖于某一两个人略带偶然性的选择,因此必然性的形成本身并不那么必然。我想这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想告诉我们的核心要义。在这个不那么必然的必然性当中,人的实践的能动性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并且这种能动性在其践行的过程中同时还保持着对于一种历史潜在规律的敬畏。

就这样,葛兰西为我们示范了一个哲学家如何关注行动,同时也向我们示范了一个行动者如何构筑哲学。要完美的做到这两点,真的很不容易。

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竞欧1九76

进入激萌活动群 | 赞赏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关系,物质与意识
H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解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重大理论问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