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天士,一个只看病,不著书的医家

一个只干不说的医生,他的结果会是怎样。

当你看到这,一定会想,这不就是老黄牛呗。悄无声息地过一生就好了。

但偏偏有一种人,就能做到只干不说,但依然流芳百世。

我说的是叶天士,一个只看病不著书的医学大家。

但他依然非常有名,有名到他的门人把他的临床经验汇编成书后,依然在业界流传甚广。

再加上现在宫廷剧的盛行,以至于有些火爆的剧情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个名医,那这个名医必然就是叶天士。

以至于我就好奇了,为何这个叶天士,能做到大人物,小人物都喜欢他呢。

原来人家有根基,从祖辈开始,就和徽商和浙商有交往,这些商人会请他们去指点药材之类,再加上他们家族几代,除了医学,都懂些文学古董字画篆刻,于是士大夫们也争相与他们家交往。可想而知,士工商们都有来往,交友多,交友广泛,于是名气自会各处传扬。

(一)

我原来不知道为何叶天士话不多,不著书,就只是看病。后来才知道,他们家的特色就是看小儿科,俗称“哑科”。你不用交流,用心看就好。

是不是他这个不说,只管干的习惯就养成了呢。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里,父亲,爷爷都是名医,要说起他家庭的擅长点,那还是儿科。尤其是他的父亲,治疗小儿外科。可惜他的父亲去世早,所以虽然叶天士出生的家庭不错,但也是在十几岁就算是独立成人了,你想,没有了一个父亲的家庭,自己不自觉就成长了许多。这就是环境的无形力量。

于是他这时就跟着他父亲的门人学医,因为他的环境,天天接触的就是病人,就是药材,就是书籍,基础底子好,学医起来丝毫不费劲,而且进步飞快。

但在他觉得自己学成了之后,在给别人看病时,遇到一件事。当时他看了一个人的病,断言是“消渴病”,无法医治。结果过了几个月在大街上,又看到了这个人,他当时都惊住了,于是问这个人他的病是如何好的,病人告诉他,是一位寺庙的老和尚给看好的。

他觉得自己要登门去学习才是,于是想方设法就去那里做了学徒。

自从那之后,基本上若是他听到谁比他的医术高,他都会偷偷埋名去拜师学医。

直到有一次,他的一个老师给一个妇人看病,觉得妇人之病不可治,而他出手则把妇人的病而治好了。当时他的老师说他有叶天士的风采,他才没有再隐瞒下去。

也是从那开始,他才算是没怎么再去拜师,反而来找他学习的人多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想强大,只能是不停地先去吸收,才有可能沉淀下属于你的。

(二)

叶天士在临床上没有留下著作,有的几本书都是他的门人们所整理,像《温热论》,像《临床指南医案》,这两本算是比较出名的,但你去翻阅,就会发觉他的书读起来,没那么通俗易懂,若你是个医科入门级,读起来不觉的有啥厉害的地方。

这也是医学的一个难关,就拿叶天士来说,他家可是几代行医,擅长儿科,但轮到他这个第三代,反而他最厉害的地方是在内科,是在温病上。这也就是说,人的思维这个内容,靠培训达成不了,这只能是属于自己的。就像科研,你想不到,别人就能想到这一层,这就是一个天赋。你看叶天士,他就想到了从卫气营血方面来治疗温病,为何想到了这些,和他所看过的书,和他所看过的病人,自己心里的体会是分不开的。

所以,在他的三代里,他最出名,而他之后,虽然他儿子辈也学医,但也是没有他的成就大。

生而逢时,再加上你要会想,你才可以。

他所处的清朝初期,西医还没怎么传到中国,再加上他是个全科能手,于是找他看病的人居多,另外也和他拜师多有关,你想,你这么厉害,还都有这么多的老师,每个老师那里都会有对他的议论,那他岂不是越发的有名气。

而且对于叶天士来说,他对他一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目标,就仅仅是看病而已,结果就是他看病比别人高出了一大截子,于是别人就把他作为了一个目标,于是就会有人愿意不辞辛苦去把他的经验汇集出来。

(三)

有时,人就有受虐倾向,他不说,不写,偏偏就是有很多人想听,想看,于是明知道那些书不是他本人所写,还是愿意去买,去看。

你能做到这样,这一生也就行了。

平凡的一生是谁都要经历的,你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小人物,结果有朝一日别人把你顶到了大人物的位置上

世界有没有变好,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但你看到有的人从来不去想这些,他就想着看病治病而已,但你愿意去找他看,愿意继续去求助,去治疗,说明我们就是在往好的方向上走。

书中你看到是别人,其实你照出来的是自己。

就像我看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觉得难,觉得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为何他认为久病入络就要这样治疗呢。

发现拜师有个好处,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都会是真实的语言,你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弱,于是师傅拜的足够多,你自然就水平比别人高,自然做得事情就会让一般人想不明白。

所以,很多人反映看叶天士的医案,挺烧脑的。他呢,每个案例,也不解释,就只是把这个事例给你摆出来,你懂了就懂了,不懂就放在那里就好。

这就是每个人的使命不同,对于叶天士来说,他这一生就是来看病的,言传身教来说,他就只管做好身教,言传自动就有人去做。

(四)

叶天士也不是完美的。

他很牛,但是自己母亲生病,他还是没看好,他的家仆看到他着急的样子,于是说,后街上有一个章姓大夫,总是说他水平比你高,要不让他来看看。

叶天士一听,立马说,能为大言,当有实学,速请之。

结果章姓仔细诊治后,看到叶天士的药方,说立方用药都不错,之所以不奏效,是因为欠缺一位攻邪之药,而自己的儿子,面对年事已高的母亲,还是有些畏手畏脚了。可见,总说医不自治,不是没有道理。外人就客观了许多,有一邪,就用一方。正如内经所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可见,名人也会有失误之时,无名也会有识士。

看看书,见识见识人物,你自然也会发现自己的独特。这就是我们为何要见天,见地,见众生,因为我们都在自助,在互助。

有一句话说文人相轻,想到了历史江湖上有关叶天士和薛雪的八卦传闻。

二人都是当地的名医,有一次遇到一个病人,一个打更的,浑身浮肿,身面发黄,在薛雪,那里看病,号脉诊后,薛雪说这个病很严重,不好治了。结果,这个更夫,出门时,偏巧遇到了坐在轿子里的叶天士,他说你这个病,就是烧柴火熏蚊子时感受毒邪了,回去吃两天药就好了。于是给这个打更的病人开了药方。病治好了。

这事被薛雪知道了,他实在是觉得很没面子,他比叶天士小了十几岁,想想他当时没有叶天士的医术高明也是应当的,但他就是生气,于是把书房改名叫“扫叶庄”。结果可想而知,好事人就告诉了叶天士,于是叶天士也不示弱,书房名叫做“踏雪斋”。二人算是结了梁子。

两人都是吴县人,都说距离产生美,这真的是距离太近了,美也就没有了。

但正是因为有两人之间的竞争,不服,于是才让我们后人渔翁得利,可以看到叶天士的《温热论治》,以及薛雪的《湿热条辨》。

(五)

有时看他的书籍,就在想为何他能对经方做到加减化裁如此娴熟,再深入下去,发现他最爱看的一本书是《伤寒全生集》。

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医家陶节庵,余杭人,对于叶天士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他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人。

这本书,他直到六十八岁时还在看,还时不时对书中加上自己的评论。

有时,有的人,有的书,你要一生才能吃透。

叶天士,看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然后是《伤寒全生集》,于是他有了自己的《温热论》思想体系。

都是同样在一片天地间,但就是因为你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于是你的气候不同,于是你的治疗思路要变。

这就是为何他的处方能如此灵活。因为你若是不变,你就把自己给困住了。

这样一变之后,他的疗效上去了,他的经验形成了。

我一直在想,他到底诊治的病人该有多少,能让他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

所以你看他的书,在《临症指南医案》里没有什么强调这个病应该如何,该如何怎样,就是摆出来放在那里,让你觉得你也可以这样,你也可以不认,去另改样。

人都是会变的,会思想的,世间哪里会有如此多的一定,不都是见山开山,见路开路,趟过来的。

(最后)

就像我看他的门人整理的叶天士的相关书,我看不太懂,但挡不住我看久了,我再去看书,再去看有人在网上写的病例,写的各种治疗,你自然就会知道哪些属于胡编乱造,哪些属于写字功底,强过于看病的水平。

对叶天士的一生来说,他看病越多,他就越强调“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这也是为何,医生总是会看病越多,会越胆小。有时真的就是偏差一念间。

以至于,到了他的孙子辈就没再习医,转而研习儒业。

这是幸,还是不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叶天士循证医学思想探析
他与著名中医叶天士齐名,因嫉妒,治好一叶天士放弃的病人
天医星下凡——清代名医叶天士
叶天士盛名的原因分析(作者?金庆江)2010
名医故事---温热大师叶天士
从解郁不用柴胡,说被扭曲的中医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