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疱疮治法
天疱疮是一组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 
  病因: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又称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天疱疮抗体的反应部位病理组织学上是天疱疮的发病部位(棘解离发生的部位)。本抗体作用在表皮细胞间的结合部。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生于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lever分类法,即1.寻常型天疱疮,约占2/3.2.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约占15%。增殖型天疱疮,约占3%。 
  (一)寻常型天疱疮;在皮肤上突然发生黄豆大至蚕豆大水疱,有时可达核桃大,疱壁多薄而松弛,疱液开始清亮,以后混浊含有血液,疱破溃后形成疱液结痂、糜烂、常有特异的腥臭。在外力作用下,表皮极易剥离,或轻轻地压迫完整的大疱,疱液即在大疱内从压迫点向四周扩散,为nikolsky 征阳性。其发生机理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发生棘松解,而缺乏表皮细胞的内聚力。 
  一般仅有轻痒,治疗后留有色素沉着,不留疤。约有80%患者累及口腔,外阴及眼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顽固的糜烂极易出血范围广,烧灼痛明显、常常是本病的早期症状。   疱疹可以发生于各部位,背部,腋窝部及鼠蹊部则更容易发生。 
  水疱泛发全身,出现广范围的糜烂面,易并发感染、发烧、全身衰弱等症状。 
  (二)增殖型天疱疮: 是寻常性天疱疮的异型,皮损好发生于头面、腋下、胸背等处。初起为松弛的水疱,nikolsky 氏征阳性,破溃后形成糜烂,乳头伏增生,表面污秽,结痂 、有恶臭。   常侵犯口腔、鼻腔、阴唇、肛门等处粘膜,水疱极易开成糜烂面。 
  自觉症状不明显,有时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病变时轻时重,往往持续多年。 
  有人认为增殖性天疱疮可分为两型:①重型(neumann型)多与寻常性天疱疮相移行。②轻型(hallopeau 型)无明显水疱仅在间擦部位出现小脓疱和乳头状增生。临床上和增值性皮炎难以区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本病在表皮细胞间有igg沉着。 
  (三)落叶型天疱疮:在正常皮肤上或红斑上出现松弛的水疱,特征是极易破溃并形成油腻状结痂,出现限局或广泛性的剥脱,有腥臭。有时患处皮肤潮红肿胀及叶状痂皮,类似剥脱皮炎损害。nikolsky征阳性。   皮损多发生于头、颜面、胸、背部。口腔粘膜很少受累。自觉瘙痒,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四)红斑型天疱疮:本病亦称sener-usher症候群、脂溢性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异型,以红斑,小水疱为主,nikolsky氏征阳性可覆有鳞屑、结痂、好发于头部、面颊及胸背部。面部皮损分布多为蝶型红斑,酷似红斑狼疮。头部、胸背部多覆有脂溢性结痂,和脂溢性皮炎相象。 
  一般很少播散全身,预后良好,不累及粘膜,全身症状轻微。本症最后可以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

 
治法]:泻火,除湿,养阴益气 
  茵陈15 萆解15 白藓皮15 苍术9 薏苡仁18 麦冬12 玄参12 石斛12 生地15 太子参15 丹参12 黄柏12 扁豆15 金银花15

 
中医治疗天疱疮的偏方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平凡病,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表现为小儿头面肢体起疮泡,大小不一,如汤火烫伤之状,泡色透明,内含浅黄色浆液,此愈彼起,绵延不愈。   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土茯苓30g,生地黄25g,连翘15g、茵陈15g,黄芩12g、栀子12g、泽泻12g、枳壳12g,白术9g、苍术9g、淡竹叶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便秘者,加大黄12g(后下)、玄明粉15g(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   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

 
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方药】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25g,茯苓30g、薏苡仁30g,白术15g、扁豆15g、山药15g,苍术12g,陈皮5g、炙甘草5g,砂仁6g(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阴伤津耗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9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15g、玉竹15g、金银花15g,黄芩12g、玄参12g、麦冬12g,生甘草6g。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g,或用西洋参6~9g另炖服。

 
 天疱疮属于慢性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中年发病较多,男女比例接近,西医分为四型,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寻常型:口腔糜烂---易溃破的皮肤水泡---溃破后创面潮红,疼痛---丘疹或色素沉着,此类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 
增殖型:头皮腋下胸股等毛发发达处,年轻人多见,水泡---糜烂、增殖---渗出、结厚痂,可成片---可以继发细菌感染; 
落叶型:易溃破的皮肤水泡---黄褐色结痂,呈现叶片状,恶臭; 红斑型:头面居多,四肢少见。红斑---突然大疱---破溃---黑褐色结痂。 
诊断:松弛大疱+尼式征阳性+病理+血清检查 现代医学治疗: 
1、首选激素。坚持“及早,足量,慢减,维持”八字方针。严重者冲击疗法,但是要注意并发症。 
2、辅助: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 
3、口腔糜烂:1%过氧化氢漱口。外用激素霜剂。 中医治疗: 
急性期健脾益气祛湿,清热凉血解毒,慢性期益气养阴除湿解毒为要。 
1、毒热内攻:起病急,红斑或者水泡发展快,身热口渴,便干溺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清热凉血解毒 
《温病条辨》清营汤加减 2、脾虚湿困兼有心火: 
   大疱糜烂渗出,身热口渴,便干溺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健脾祛湿兼清心降火 
 温病条辨》清宫汤加白术茯苓栀子泽泻茵陈 3、脾虚湿胜: 
大疱发展缓慢,溃破成片,渗出明显,兼有其他脾虚湿胜症状。 健脾祛湿 
萆薢渗湿汤加祛湿汤 4、毒热伤及气阴: 
大疱结痂,兼有气虚阴少症状。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沙参麦冬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由于笔者年纪尚轻,在内科工作,临床上确实少见此类皮科疾患,于2001年到2015年十几年间,共接诊天疱疮患者十六例,多数是病患介绍而来,均经过西医诊断治疗效果不佳,而后寻找中医治疗,大多几经辗转来到北京求医,有一例患者甚至在笔者休假回家乡期间,找到笔者老家寻求治疗,但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笔者感触很深(特别是2000年,笔者曾到北京市医院进修中医皮肤),中西医结合治疗十天左右,均大奏其效,结合老师及个人经验,总结如上,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批评指正。 
病例一则: 
患者李某,女,54,大连人,2015年3月就诊,患者前胸后背十余处红斑,局部伴有皮屑、渗出、结痂,经当地皮肤病医院诊断“天疱疮”,因畏惧激素副作用,未敢接受治疗。随即赶到北京,刻下红斑伴有渗出,斑色鲜红,伴有全身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诊断为湿热之毒入血,法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白术10猪茯苓各20薏米30扁豆30白鲜皮10茅根10车前子10泽泻10双花10蒲公英10黄芩10舌草10    五剂 
二诊:患者服用五剂,未再加重,诸症减轻。唯有腰酸不适。原方加枸杞子川断,七剂。 
三诊:患者诸症减轻,舌淡脉沉。参苓白术散加减,十剂。四诊:临床痊愈,停所有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疱疮
中医治疗天胞疮
天疱疮如何有效的治疗呢?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愈后暴发大面积粟丘疹
水疱和大疱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