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帝国之崛起》一部男人的成长史

图 网络 文 似水若烟

《大秦帝国之崛起》陆续看完。

一开始确实无法接受这种风格,或许说,让人无法立即入戏。一样的题材,难免要拿来作比较。《芈月传》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而《大秦帝国》便完全的遵从历史。

遵从历史,初看不惯,但当你倾注全部精神看下去,便会由衷地赞叹,不愧为良心剧。

它让你重温历史,许多典故原原本本的展现,许多真相实实在在的演出。

如果说《芈月传》是一部女人剧《大秦帝国》便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

宁静的芈月有别于孙俪的羋月,她演的是一个中年以及老年的芈月,风韵犹存而内敛,她不再把自己当女人,而是一个母亲。

一个为了儿子愿意牺牲的母亲,为了培养儿子而鞠躬尽瘁费心劳力还不讨好的王之母亲。

这个世上唯一能够伤到芈月的也只有她的儿子而已。

或许许多强势并且智慧的女子,能够看透世事,能够赢取天下,却始终无法捉摸和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甚至为了儿子王位的牢固而心甘情愿的赴死。唯有她死,别的孩子才不会心存妄想。

玉同王字,王字三横乃天地人,一竖贯穿。

为王者,不可有软肋。

为王者,不能心太软。

为王者,要有虎狼之雄心霸气,不是你吞并别国,就是被别国吞并。

这中间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王国的成长之路。

而赢稷重用的丞相范睢却是最让人侧目的彻头彻尾的小人。

我一直以为伪君子比真小人讨厌。

伪君子是明明一肚子坏水,偏要想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外加披上一件理直气壮的华服。

而真小人是害人害得光明正大谋事谋得理直气壮,就是不择手段了,就是重利轻义了,我是小人我怕谁的嘴脸让你一清二楚。

可范睢这个真小人真正让我见识到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的可怕。

可是你不得不承认范睢之辈比起英雄白起,确实治国更有方。

作为君子,凡事都要师出有名,都要仁义为先,确实缚手束脚。

如战神白起之国在先王在后,不杀降兵,信守承诺。

首先他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战神。首先他是秦国人,然后才是王之武安君。

不像范睢,他没有对错,没有是非,没有正邪。他首先是臣子然后才是人,凡事以王之心思揣摩,然后才是国家之胜负。

治国,需要如范睢之辈,说出王心中想说却不便说的话,做出王心中想做却不便做的事。先王而后国,先君而后臣。

如果不是小人范睢的攻人之策,即所有降兵降民皆杀,赵国的二十万降兵一旦休养又使赵国的兵力大增。从而,六国合纵攻秦时也不会只有十万兵马了,到时,秦国又会是一番苦战,而不是如此轻而易举。

可是杀降兵降民毕竟是灭绝人性的。

有些堂皇的事情背后,需要阴谋;有些冠冕的表面背后,需要诡计。

有些罪名,需要别人来担;有些恶事,需要有人来帮。

王者要的是你顺应他的意,不是教王的对错。

所以,君子难以善终,奸诈总享荣华。

小时候看戏剧,奸臣总是大花脸,声音也总是低沉沙哑难听得很。

当时觉得皇帝真是个大傻瓜,谁都看出这样的角色是奸臣,偏偏皇帝最是信他的话。

我在说的时候,先生一口饭差点笑喷。

好吧,抛开戏剧角色的扮演不说,王者之道便是任人之道,他如何不明白哪一个是为国,哪一个是为君,哪一个又是为了己呢?

只不过,奸诈之徒善于捕捉王者的心思,揣摩王者的意思,然后顺应王的决定而不是顺应所谓的民心。

为王者都寂寞,他需要有一个知他懂他并且愿意没有底线没有道义没有原则的唯他的命是从的臣子。至于这个臣子是打哪门子心思,只要他是死心塌地忠于王就行了,因为这两者间是相依相赖。

没有这臣子,王真的是孤家寡人;没有这王,这臣子可就啥也不是。

所以,王不会杀他,也舍不得杀他。

大秦帝国不得不提的还有苏秦。

只为酬知己,甘愿死间。

苏秦与太子妃清白无暇。

一个赏识,一个报恩。

一个以命相托,一个以死相报。

或许,这般生死相报的知己,只有在古代才有。

至死无悔,哪怕需要奴颜婢膝,需要做让自己最不耻的事说自己最不屑的话,只因有个强大的信念在支撑,便甘愿以一己之辱灭强齐之国。心愿达成之日,也是苏秦丧命之时。可是他那么心甘情愿,那么慷慨无怨。

长平之战,历时三载,近一百万人参与,是冷兵器时代参战人数最多的。

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兵书所说的十倍于敌方可围之,可白起却以相同的兵力便敢围赵军于谷地。看似是白起与赵括的对敌,其实说到底是秦王与赵王的对阵。

秦王一心想要吞并,赵王却一心想要防守。

一个霸气雄心,一个只求自保。

两位王的气慨才是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

战神白起之悲是所有英雄之悲,上将军白起之可怜是所有武将之可怜。

秦国从弱到强到一统天下,需要五六代人的共同努力;可是毁于一旦的,却只需要一代。

历史之所以惨烈,在于血的教训。历史之所以沉重,在于铁的真实。

这一部戏,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个多余情节,没有一个多余的表情与台词。

整部戏精简得哪怕你只错过几分钟,便会不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每个演员一个眼神的变幻表情的转变甚至不用台词,你便能看出事情的变化与转折。

有时候甚至从站姿,背影就是满满的戏。这是演员最厉害之处。

而这部戏最让人叹服的是精、减。精致与简洁,不多余,不造作,不拖泥带水,不无故拖延时间,甚至不必要的片头与片尾,也一并减了去。

王者之道是任人之道,任人,必须看透人心,看穿人性,方懂得如何为己所用。

一个统治者的成功,很多限度是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

一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其实也是一部男人成长的戏。

是秦昭襄王赢稷如何从一个重情重义的小孩子到叛逆期一心想要摆脱控制的青年,然后是唯有其母死去,方算真正成长成熟稳重并且渐露锋芒渐显雄才伟略的王者。

没有经历,就不会有成长。

没有经验,就无法真的成功。

没有独立,就无法真的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霸者,有雄心壮志,会韬光养晦,懂任人之道,善审时度势,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以及决策决断的谋略。

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无法成就强秦;没有经历斩断情丝成为孤家寡人的寂寞,不算真正王者。

成长,一直都伴随着疼痛甚至是切肤之痛。

而王者,注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无人能出其右的寂寞。

                    2017717日星期一1929

                                                   长按上面的二维关注

                                                    你的每一次点赞烟儿感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帝国之崛起》是谁造就了白起最终的悲剧?
央视热播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制作组竟犯了这样的错误
白起被杀时已经七八十岁了,为何秦昭王如此痛恨白起急于杀他?
范睢“杀”白起 杀神为何挡不住?
一部《大秦帝国》映射出的职场百态,看看你是哪一种?
秦王赢稷为什么含泪都要赐死武安君战神白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