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德行,再多财富也保不住

作者:王杰

人的一生不能不和财富打交道。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拥有了财富,财富是不是就一定属于我?我求得了财富,是不是就一定能保住财富?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什么是属于我的?对这个问题,中国文化几乎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有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厚德载物。对一个官员来说,除了他自己的生命外,他所背负的一切——地位、权力、财富、名誉等,都是外在表象、身外之物。若要守住保住这一切身外之物,与自己的自然生命相始终,唯有积善成德,靠德行来支撑,也就是《周易》上讲的“厚德载物”。只有积累德行,有崇高的道德,高尚的品格,才能承载现在所拥有享有的一切。若无德行支撑,有权有财者就会滥权任性、骄横无礼、忘乎所以,这些身外之物就会把人压倒压垮压死。正所谓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第二个观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的思想,意思是说,如果是以不正当、不合理、不合法手段获取的财富而放弃道德,对我来说就像是天边的浮云一样,我是不取的。凭借小聪明得到的财富,如果没有德行,即使得到了,也守不住它,一定会丧失掉,“虽得之,必失之”。孔子更关注忧虑的是自己的德行如何,而不是财富的多少。他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感到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团结在周围,道德有感召力、号召力、影响力。孔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多学生自觉自愿跟随他,就是道德的感召力,而不是权力的感召力。权力的影响力是暂时的,非权力的影响力则是长远的,而道德、人格、品行、操守就是属于非权力的范围。孔子的这个思想在儒家经典《大学》里的表述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也是,通过不正当不合理不合法不择手段获取的财富,也一定会以你不愿看到的方式,意想不到的方式全部丧失流失掉。厚于财货者,必薄于德;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小财是财富,大财就变成了包袱祸害。儒家所强调的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三个观点,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中庸》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那些有德行的人,守住了做人做事、职业道德的底线,夯实了为官为政的根基,不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俸禄、名誉乃至生命。为什么还能得其寿呢?儒家反复强调仁者寿,仁者就是有德者,仁者心里坦荡荡,无忧无惧,人无忧,故自寿,“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对生命大有益处。庄子在战国时代活了83岁,这与他崇尚自由、蔑视物欲权贵不无关系。孟子寿高84岁,也与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不无关系。儒家、道家注重“修德养生”的理论,正是对仁者寿、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思想的印证。反之,如果一个官员没有德行,身居高位,即“不仁而居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那么,对社会来说,是把不良风尚播撒给社会和老百姓了;对自己来说,“德不称位”,则必有灾殃。如果无德而禄,德薄位尊禄厚,那么,殃祸速至,殃祸必至。古往今来,那些身居高位贪得无厌,结果又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这就是在德财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给我们提供的三个答案。人生是否幸福快乐,不在名车豪宅财富多少,不在钟鼓馔玉富贵如何,如果没有德行支撑,没有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财产再多、权力再大,都保不住,最终都会付诸东流。人生是一条没有返程的单行路,唯有德行,能够决定人生命运;唯有德行,才能守住人生的平安、幸福。(王杰)

(原标题:德行比财富重要)

来源: 学习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德载物,如果德不能担得起财富、权力、声望,就算得到了也得还回去
郭继承丨权力财富的背后是德行,厚德才能载物!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
儒家的修身之道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学《道德经》:德行,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