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锯缘青蟹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海水养殖优良品种。近几年龙海市青蟹养殖出现较严重病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疾病有:纤毛虫寄生、白芒病、红芒病以及有柄蔓足类茗荷儿寄生青蟹鳃部造成呼吸不畅死亡。分析原因,去年春、夏季气候异常,温差大,雨量集中、偏多;沿海水质条件降低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青蟹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青蟹体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力入手,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创造优良养殖环境,减少减轻疾病发生,使青蟹养殖能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1、  青蟹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1饱水病:病因是暴雨过后,池水盐度剧降、变淡,导致青蟹体内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适,在步足基节和复节等部位显水肿状,时间长雌蟹卵巢发育不正常,会腐烂。该病在每年5—7月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⑴保持池水盐度稳定(8—27‰范围),暴雨前要加深水位使池水盐度不突降。  

    ⑵ 暴雨过后及时排掉蟹池表层雨水并泼洒适量农用盐或抽取盐度较高的地下水以调节池水盐度。  

    1.2弧菌病:病因是养殖环境恶化,水质、底质变坏;投喂不新鲜饲料、残饵没有及时清除易造成弧菌大量繁殖。暴雨过后水温骤然升高时容易暴发弧菌病。症状:病蟹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池水中下层缓慢游动,食欲显著下降,不摄食或少量摄食,体色变白,附肢关节膜呈粉红色。  

    防治方法:⑴每10—15天用0.5—1.0ppmEM冻干粉经池水浸泡3—4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保持良好藻相和稳定的有益菌群,为青蟹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⑵定期用0.3ppm二溴海因消毒养殖水体,减少有害致病菌数量;一般消毒应选择泼洒有益活菌10天以后进行。暴雨过后应及时用0.3—0.5ppm二氧化氯消毒水体。  

            ⑶投喂饵料要求新鲜、干净;投饲量要适当,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新。发病时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3‰氟苯尼考、0.1‰病毒灵、2-3%维生素C,连续5天。由于我市青蟹养殖全部投喂新鲜低值贝类,内服药物效果较差。  

    ⑷发病池用0.3—0.5ppm聚维酮碘或季胺盐络合碘全池泼洒消毒,每日一次,连续3天。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扩大传染。  

    1.3白芒病: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青蟹不适引发的疾病;发病期多出现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由于池水盐度急剧降低,青蟹体内渗透压等生理机能失调所致。病蟹体质弱,容易在脱壳期死亡或并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后死亡。症状:病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者呈蔚蓝色),折断步足会流出白色粘液。在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白色斑点,病蟹的螯足、步足容易脱落,发病后4—5天死亡。  

    防治方法:

    ⑴加大换水量,及时排除蟹池表层雨水,添加盐度较高的地下水。(由于暴雨常带来洪水、泥石流,江河、浅海表层水质浑浊,盐度较低,此时不宜使用。)保持池水盐度稳定(盐度8—27‰的适宜范围内)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根本方法。  

    ⑵发病时,改投喂蟹用配合饲料,用0.5—1.0‰土霉素拌饵投喂7天,能缓解部分症状。  

    1.4黄芒病:是由于赤潮生物所致,多发生于高温少雨的季节或水质恶化的蟹池。症状: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淡黄色。  

    防治方法:⑴防止池水污染和赤潮水进入蟹池。发现病蟹应分开饲养以免相互感染。  

    ⑵使用0.5—1.0ppm枯草芽孢杆菌全池泼洒,改良养殖水质。  

    ⑶投喂新鲜饲料,不过量投饵,及时清除残饵,保持良好养殖环境。病情较轻可用0.5‰土霉素、0.1‰盐酸吗啉胍拌饵投喂,连续5天有一定效果。  

    1.5红芒病:病因是由于池水盐度突然升高,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此病多出现在卵巢发育较成熟的雌蟹(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虾蟹混养时,对虾生病大批死亡,青蟹摄食病虾也会感染病菌性“红芒病”,造成死亡。症状:青蟹步足基节关节膜处呈鲜红色,肌肉淡红,折断步足可流出红色粘液。  

    防治方法:

    ⑴ 虾蟹混养应控制合理对虾放养密度,以草虾1万尾/亩或南美白对虾1—2万尾/亩为宜,生态养殖,减少虾病发生。  

    ⑵保持虾蟹池水盐度相对稳定(在8—27‰适宜范围内)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⑶一旦发现病蟹应及时分开饲养。  

    ⑷发病池及时加注淡水,调节过高盐度,病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1.6纤毛虫寄生症:寄生于青蟹常见纤毛虫有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等。大量寄生时青蟹摄食减少,呼吸困难,常因脱壳不遂死亡。病蟹症状:头胸甲、腹部长有黄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手摸病蟹有滑腻感。生产中经验:池水呈茶褐色、淡黄色(硅藻为优势种)时,纤毛虫繁殖受抑制,青蟹不易发生纤毛虫寄生;当纤毛虫寄生到青蟹口部附近,病蟹已无法开口摄食失去治疗意义。治疗上应早发现,及时对症治疗。此症顽固,易产生耐药性,难彻底治愈。对养殖生产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⑴平时定期用0.5—1.0ppmEM冻干粉泼洒池水,保持水质良好稳定,池水硅藻为优势藻相,水色呈茶褐色, 抑制纤毛虫繁殖。降低发病率。发现水色突变应及时泼洒防治纤毛虫药物。  

    ⑵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正常换水,及时捞除池内残饵。  

    ⑶用0.5—0.8ppm新洁尔灭、0.7—0.8ppm纤虫速灭(主要成分:一水硫酸锌)或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可杀灭大部分纤毛虫体。要注意经常轮留使用同效的不同杀虫药品防治此病,以免产生耐药性。  

    ⑷用0.5—1.0ppm新洁尔灭与5—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浴2.5—3小时能杀灭病蟹体表寄生的纤毛虫。  

    ⑸幼蟹用0.5—1.0ppm制霉菌素药浴12小时可杀灭大部分聚缩虫,副作用小,对幼蟹比较安全。  

    1.7脱壳不遂症:该病发生的原因:①主要由于水环境突变,青蟹免疫力降低,病菌感染引发的;②青蟹体质较差、久不脱壳;或体内缺乏钙质、甲壳素、脱壳素等必须的微量元素;③另外,池水盐度过高、换水不足;青蟹受惊扰、强刺激或离水时间太长也会造成脱壳困难。该病常发生在秋季、养殖后期。病蟹症状: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旧壳无法脱掉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⑴定期泼洒0.5—1.0ppm枯草芽孢杆菌,保持良好水质和底质环境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⑵集中脱壳前2—3天水体泼洒8—10ppm生石灰,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虾用多维等营养物质,连喂6天。  

    ⑶秋季易发病季节用0.4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并注意夜间开机增氧,避免青蟹缺氧,出现“逃岸”现象。  

    1.7有柄蔓足类茗荷尔寄生:2001年我市海门岛近千亩蟹池,大面积发生青蟹鳃部寄生茗荷尔;造成青蟹鳃组织受损,呼吸困难,因为脱壳不遂先后大批死亡。茗荷尔属有柄蔓足类,俗称“海豆芽”,身体分为头状部、柄部、蔓足部,头状部有5片白色壳板,柄部有伸缩性,在蔓足基部每側有二条丝状附着器,体呈棕褐色;利用丝状附着器吸附于青蟹鳃部,吸收蟹的营养。发病期:每年6—7月间,发病水域盐度在6—12‰之间。病蟹症状:头胸甲上有1—2处红棕色斑块,剥开后可见病蟹鳃部寄生有2—4只体长0.6—1.5厘米棕褐色茗荷尔幼体,鳃组织损坏严重,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不摄食,因无力脱壳而死亡。后其他养蟹区也发生该病,发病面积、损失情况均较小。  

    防治方法:

    ⑴目前没有较好治疗方法;  

    ⑵在流行季节青蟹池不要从海区直接进水,用水须经过蓄水池沉淀或沙滤后使用;没有条件的应在进水闸门上安装60目筛绢网过滤后再注入池中。  

    2、 青蟹病害防治的几点体会  

    2.1由于以前青蟹较少大面积暴发疾病,国内对其疾病防治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基础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技术不成熟,缺乏针对性药物和防治技术。目前只是简单地以症状划分疾病,对青蟹病原缺乏深入研究。  

    2.2青蟹疾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原则,通过定期泼洒有益活菌改良养殖水环境,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为青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养殖水体盐度相对稳定,降低青蟹发病率。  

    2.3我市青蟹养殖现状为以青蟹为主,虾蟹混养。饵料全部使用新鲜低值贝类。商品青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养殖过程容易造成残饵污染,水质恶化,青蟹疾病逐年增加,特别是纤毛虫寄生症频繁发生,增加用药成本和养殖风险。应逐步推广新鲜贝类与配合饲料混合投饲的养殖方式。要及时清除残饵,适时换水,保持良好水质、底质环境。  

    2.4青蟹疾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泼洒法、浸洗法;全池泼洒能彻底杀灭水体病原菌,但用药成本高;浸洗法对病蟹实用、成本低,效果好。浸洗时选择面积较大塑料桶盛药,药液深度以2—4厘米既可,浸泡时间应视水温、青蟹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纤毛虫寄生症,虫体易产生耐药性,难彻底治愈,治疗时要注意经常轮留使用同效的不同杀虫药品防治此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养青蟹,青蟹的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户,请收好这份史上最全的技术!
梭子蟹养殖技术(转载)
现如今工厂化养殖技术备受欢迎——鲈鱼技术
七星鱼养殖技术
常见鱼病防治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