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新干线·散文」郭峰|生日遐想

作家新干线

生日遐想  

今天是我63岁生日,一大早就收到妻子和两个女儿生日的祝福及微信红包,深感无比温暖与幸福……

63年前的今天,我出生在一个偏避山村的贫寒家庭里,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供我上了师范。毕业后当了教师,又转行公务员,而且我还创办了垣曲县首所民办学校。二十八岁成家,生了两个女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父亲是个孤儿,三岁就失去了双亲,在本家一个婶母家长大,他的婶母善良慈爱,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常听父亲说,为了抚养他,他的婶婶将自己亲生女儿都卖掉了。父亲长大成人后,为了报达养育之恩,1973年经过多次请求领导批准,将自己工作从县城的空压机厂调回位于祖籍王茅寺沟的垣曲县陶瓷厂,吃住都在他的婶母、我的奶奶家里,只要有空就陪伴在奶奶身边,给奶奶做饭,洗衣服,看病......,村里人,身边人都说父亲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大孝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应该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儿子。

我是在长直乡南洼村张家庄长大的,父亲和母亲是“半路夫妻”,他们结婚后生下了我,作为父亲的独子,延续了郭家的香火。母亲前面育有一女两男,是我同母异父的姐姐和兄长,他们皆为张姓。父亲到张家时,大姐12岁,大哥6岁,二哥仅3岁,后又生下了我,小二哥4岁,父亲挑起了这一家人养家糊口的重担,平时上班,周末回家种田,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和全部的心血来支撑着这个家,为了不让我和姐兄之间有什么差别,一直让我和姐姐哥哥们一样叫他“叔叔”,在我的记忆里自己从来没有过“爸爸”。父亲待姐兄们如同亲生儿女,有时甚至比我还好,供他们上学,让他们三个人全部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生活。在我家的亲戚朋友里,在我家方圆几十里乡邻中,谁都知道父亲恩善,“心肠好”,是个“大好人”。

1983年,我24岁,这一年,是我一生中极为痛苦的一年。那年清明节,父亲执意要将我从没见过的早故的伯父的遗骨,埋葬在我的亲爷爷和奶奶的坟头前,办完伯父的丧事第三天,父亲就住进了垣曲县肿瘤医院,经检查,贲门癌晚期,做了手术。就在他术后恢复期间,奶奶也因年老多病,卧床不起了,看着父亲思念奶奶的样子,我带着纠结不安的心情,找了堂兄家的小四轮拖拉机,从病床上拉着体弱不堪的父亲到了离我家二十公里多的奶奶家让他们最后一次“母子回面”,那天,父亲看着病床上的奶奶,只说了一句话:“妈!我挺好,您保重!”。这年腊月初十,父亲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离开了他还没有来的及谈婚论娶的唯一的儿子!离开了他牵挂和善待过的所有亲人。时隔一周,腊月十八,奶奶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在王茅镇柳庄村寺沟家里与世长辞。奶奶离世后,我为了表达她对父亲的养育大恩,尽管当时我一个月只有34.5元的工资,尽管我还没有成家立业,尽管叔父万般拒绝,但我还是坚持和叔父两个人平摊了为奶奶办后事的所有费用。

四十年来,我雷打不动,年年清明节必去给奶奶磕头上坟。亲爱的父亲,后来我才明白,您那年为什么要把伯父的遗骨埋在爷爷的身边!现在想来,儿子那时确实太不懂事,在您生前从没喊过您一句爸爸,给您老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也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亲爱的奶奶,您对父亲的大恩大德,做孙儿的我要永记心间,讲给后辈。

父亲去世后,因姐姐和两个兄长都已成家,我便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记得那些年我还种地的时候,每到周末,母亲总是把我干的农活安排的非常紧:犁地、除草、担粪、修堎、打农药、……,总有干不完的农活。还记得我在县农机局上班时,夏收季节,我找了割晒机回去收麦,母亲总是埋怨“地里丢的麦子太多,不如人工收的干净”。到了周末回到家里,早上我想睡一会懒觉是不可能的,母亲总是在星空高挂的时候就叫我起床上工,而且还总是嘴里念叨着“咱家地可要种好,别让人笑话”。

母亲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记得我小时候打扫家里卫生时,母亲总是要求把所有的角落打扫到位,家里的东西必须放的有条不紊,盆盆罐罐必须从里到外擦的干干净净,村里人,亲戚们都知道母亲是个利索人。

近二十年来,母亲生过几次大病,印象里至少有三次很重,每次哥哥和嫂子们都让准备母亲的后事,而我总有一种信念,母亲不会有事,每次我都找遍县里名医给母亲看病,而她总是逢凶化吉,安然无恙。

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她一生失去了两位丈夫,她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在她中年时先走了,尤其是我的姐姐——她的亲生女儿2015年先她而去,对她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以沉重的打击,面对如此多的人生磨难,母亲从来没有被击垮,她始终以坚强的毅力快乐地生活着。

2020年农历5月初一,母亲突发脑梗,我叫来了县医院最好的大夫邢万生院长,连续十三天的液体,丝毫没有作用,这一次我的梦想被击碎了,我再沒有将母亲从病床上拉起来,从此她卧床不起了,而且一天不如一天,至今已经接近二年了。

儿子的生日是母难日,妻子说,今天你要好好感谢一下老母亲,她买了一些母亲还能吃的食品让我去看望母亲。平时自己忙,这一天我拿了椅子,坐在母亲的病床前,看着96岁满脸沧桑,只能呻吟,受着病魔折磨痛苦在身的老母亲,我的心如刀绞,百感交集:我觉得,母亲近一个世纪的生涯,堪称是一个生命的传奇,她为了她的儿女坚强的活着,也许这才是人间最大的母爱!母亲近几十年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我为此感到比较安慰;我感谢母亲几十年来对我的严厉,使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我为母亲还能在病床上再一次和我一起过生日感到踏实,我对母亲说“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还记得您给我小时候生日时用火烤的生日面环吗?”,母亲轻轻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她是对一个63岁儿子的放心的示意,妈妈,您一生要强,儿子没有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

这一天,我坐在母亲的病床前整整呆了三个小时……

我和妻子是1986年结的婚,妻子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二十年前,我一个人上班挣工资,为了改善家里的生计,妻子辞掉民办教师做起了生意,卖过衣服,卖过鞋,开过小加油站,她跟着我吃了不少苦,从无怨言。1997年她安排了工作,1999年,我们创办了垣曲的首所民办学校——垣曲县银杏初中,从那时起,我们的家景才逐渐好起来。办学初期,我们吃了不少苦,在二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她给了我太多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我们的学校办得出了名。

我是一个懒于做家务的人,妻子在家里里里外外,吃喝拉撒,做饭洗衣带孩子,现在想起来确有愧欠,我们现在都已退休,学校2019年也已停办,我和妻子如何能过上快乐休闲的退休生活,我觉得是自己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了。

两个女儿也还争气,老大现在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后,二女儿在晋中市当公务员,她们都已成家立业。这些年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尽其所能帮到哪里,总想让孩子们把我早年失去的父爱补回来。我和妻子总是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孩子,经常愉快地接受孩子们在我们面前发些小脾气。我认为,孩子们这个年龄会有许多苦恼,尤其是工作中的苦恼,在单位领导面前不敢发脾气,在同事面前不能发脾气,我们作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发泄负面情绪提供场所,为孩子交心提供平台,我觉得作父母的应该永远是子女的知己与朋友。严师未必出高徒,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宽松的朋友关系,“老郭”是我两个女儿对我经常的称呼。令我高兴的是,两个孩子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她们传承了前辈善良、诚实、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六十三年的岁月,对家庭有自豪、有遗憾,有安慰,也有愧疚,无论如何,亲情永远是无价之宝。对至亲片段的回忆留下文字,记在心里。

六十三年的岁月里,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亲人的感动,家人的感动,朋友的感动,他人的感动。这一切皆是人间大爱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普天下人人不老,大爱永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悦读·散文】许久香《 两个蟠桃》
冯巧迎:尽孝不能等
我只养你到18岁
曹永亮 || 躲避“生日”
下辈子,我做你的妈妈
女娲的人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