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新干线·散文」王忠明|复读的日子

作家新干线


复读的日子

<<<<<<<<.

复读前的迷茫

我连续参加过两次高考。
1978年高考名落孙山后,我内心郁闷至极。困惑、迷茫之际,就听从一帮同学建议,相随来到了距离家里十多华里的山西运城市垣曲县毛家镇清泉村马头岭进行农业劳动。这里是父亲所在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下属胡家峪铜矿矿办农场,我们每天有9角钱的报酬。
当年10月,矿里要组织待业人员,在距离家里两华里左右的后山修建一条运矿三级公路。说明是按照土石立方计酬,我们一帮同学就赶忙从农场回来参加修路。
期间经历了撬动一个两三米高的石堰,扰乱、破坏了一窝蛇的家园。几十条大小不一的蛇乱窜,吓得女同胞们双手捂住眼睛,脸色煞白,浑身颤抖,尖声惨叫;胆小的男同胞也是吓得扔掉手里的工具,玩命地一口气跑出去上千米,才停下脚步。胆子大,经常抓蛇的几位同学,这时候有了用武之地,很快每个人手里捏着几条蛇,像凯旋的战士,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自豪,获得了大家的瞩目。
到了次年春节前,修路工程完成。

 住进了“防震棚”

过完大年,矿里子弟学校成立复习班,征得父母同意,我立即报名。学习了不到一周,找不到任何感觉,就央求父亲能不能找找人,让我去公司子弟中学毕业班插班复读。
钟爱我的父亲做事有板有眼。看我意志力尚可,决心挺大,就立即行动,父子俩带着简单的被褥等一应用具,去离家几十华里外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附近“北平房居民区”。先把我的住处安置在了李伯伯家门口的“防震棚”。他叫李文俊,1921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沁县杨安乡南庄村,1939年7月加入共产党。曾任沁县第二区武委会常委、任新绛县公安局看守所长,审讯股长、晋南专署公安处二科主办科员、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保卫处科员;时任公司保卫处科长,年长父亲几岁,身体强健,一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十足的精明干练;他待人和气,是我父亲当年在太行山上跟随刘邓大军当基干民兵,运送弹药、伤员的峥嵘岁月中就相识的老战友。
那以后,我连续在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华北广大地区城镇居民,家家都由单位出工出料,建起的简易砖混“防震棚”居住了两个多月。
这个“防震棚”面积有10平米左右,安装着一扇一平米左右的窗户,屋内挑高大概有两米左右,水泥地板,墙面未进行任何装饰,摆着一个小写字台,一张单人床,一个木箱子,空间狭窄,显得有点压抑。可在远离家中的地方,有这样一处独立空间,令我欣喜不已。
李伯伯一家人待我似亲人。平时我上学,在子弟中学学生餐厅就餐,节假日,就在李伯伯家里,同他家里人一起改善生活。
李伯伯的老伴连润香,性格内敛温润,虽然年逾半百,却仍然保持着不俗的俊俏风韵,脸上不见明显皱纹,待人亲切得体。特别是她干脆利落的自己调馅、擀皮、包出来的只有大拇指肚大小匀称的“珍珠饺子”,令人观之爽心悦目,吃着鲜香可口,让我数十年难以忘怀。
印象颇深的,还有李伯伯年龄低我几岁,聪明伶俐的爱女李霞。她生的似如仙女下凡,不论是皮肤,还是身段、脸庞,都十分精致,没有一点瑕疵。她一直就职在公安战线上,深受领导和同事们喜爱、尊重。

插班学习

住处落停了,接着马不停蹄,父亲带我去离我住处不远的一栋平房,拜见了与两口子都很熟悉,在中条山有色公司子弟中学担任教导处负责人,兼任地理课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冯聪敏。冯聪敏老师二话不说,即刻答应父亲的诉求,让我第二天早上就到学校找他入班。
第二天早上,我如约赶到公司子弟中学,冯聪敏老师把我介绍到了外语教师向仕梅担任班主任的班里,插班学习。
向老师形象端庄大气,性格温婉,专业素养高,课堂设置令学生身心愉悦,教学效果良好。
地理课老师,自然是由冯聪敏兼任。到底是中国最高师范学府毕业,他专业素养令人仰止,上课从来不翻看讲义、资料一眼;一支粉笔在手,一边讲授知识要点,一边就把所需要的各种地图绘就出来;形象生动、视觉冲击力强,学生们的一切知识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班里,我有幸聆听了1932年12月出生于广东惠州,195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1952年9月参加工作,在北京中国有色设计研究院为苏联专家作翻译;后随苏联专家来到中条山,1961年8月至1983年8月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1983年9月任子弟中学副校长,1989年9月任子弟中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级),1992年8月退休的高级教师,蜚声三晋的名师张高衫老师授课。张老师是班主任向老师的爱人。
张老师是大高个,身形消瘦,文质彬彬,英俊潇洒。他大学学得是英语专业,但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一生都在钻研语文教学的精妙,从未放松学问。他学养深厚,博览群书,听他略带广东方言的普通话讲课,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他人品高尚,不在任何人面前显示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对自己的男孩子不擅长看书学习,偏好从事烧锅炉的岗位工作,深表理解和尊重。
张老师长期喜好抽烟,烟瘾还不小,不幸患上了患了肺癌,退休仅一年多,就去世了,令人扼腕叹息。
几个月的插班学习,留下挺深印象的是班里两个校花、班花级的女孩。记得一位叫王莉,一位叫胡柯,她们都是天生丽质,气质高雅,学习成绩又好,是班里班外男生们关注的焦点。不知她们如今工作、生活境况如何,希望她们一切安好!

再遇名师

由于我在公司子弟中学插班学习,实属于麻袋片绣花——底子太差,跟不上各科老师的教学进度。三个月后,我主动退出,进入授课地点教室在公司机关小学的社会补习班学习。
在这里的第一堂课,授课教师是1939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63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63年10月至1964年9月,在临猗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教师;1964年9月至1970年5月,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担任教师;1970年5月至1980年5月,在铜矿峪矿子弟中学先后担任教师、代理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1980年5月至1983年5月,调公司教育处任科长;1983年5月至1990年7月,先后任公司子弟中学党支部书记、公司教育中心主任兼子弟中学党支部书记,教育中心主任兼子弟中学校长。1990年7月至1999年9月,任公司教育中心主任、教育处处长,期间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基础教育与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堪称名师的高级教师张文强。
张老师个头有一米八左右,是身体健壮,形象俊朗,颜值颇高的大帅哥。他上课同样是一页讲义、资料都不带;一边精神抖擞、情绪激昂的用略带山西晋南方言的普通话讲解内容,一边就动作流畅,快速的把知识要点用一笔遒劲、漂亮、潇洒的板书罗列出来。历史课程中的人物、事件、时间等等要素,他是不停顿一秒,如数家珍,脱口而出,令人叹为观止。一间教室挤进来听课的有近百人,课堂上却是鸦雀无声。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上政治课的老师,名叫张秀林。他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1943年6月22日出生, 1957年9月1日至1963年7月,分别就读于临汾市一中初中、高中部。1963年9月至1968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68年12月29日,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抚顺市红透山铜矿工作。1970年9月20日,调转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1978年2月15日,调转到中条山有色公司水泥厂工作,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子弟小学校长。1982年9月10日,在中条山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92年9月1日调转到中国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任社科部主任、党办主任。1994年9月,出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1996年4月出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教程》一书。1996年6月晋升为教授,1998年九月出版《书山学海秀于林——一位教授的拼搏之路》一书。
名牌大学毕业生,学养、专业素养、知识面都不容怀疑。张老师在课堂上语速不急不缓,轻松愉快,他地理本专业以外的政治课知识要点也能熟练驾驭,娓娓道来,平添许多魅力。
本来复读是令人焦躁不安、压力山大、烦闷不已的极苦差事。因为遇到了上述精英人士,倾听他们传授知识,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是身心愉悦的高级享受,亦为不可多得的学习良机,故而其他一切不良心境都无影无踪了。
最终结局是,我参加了1979高考,被“一条龙”录取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启了我人生崭新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说《燕归巢》连载之一二
【原创】毕业20周年寄语
红军师长与闽西红军的故事
临城记事
【灵璧故事】那些年,晏老师一家待在防震棚里的日子
浴血中条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