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民俗系列(一)」王钦|有一种年味叫穿新衣

线

HAPPY NEW YEAR

有一种年味叫穿新衣


过新年、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过新年穿新衣的历史由来已久,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东京梦华录》载,过年节时,热闹地段都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供人们购置过节。新年长幼悉正衣冠,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一样,是春节除旧迎新的重要习俗。

民国·《平谷县志》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人们穿着整洁漂亮的新衣服,走家串户、欢喜拜年,寓意辞旧迎新。多种样式、五颜六色的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更加美好。

春节为什么要穿新衣?这不仅仅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风俗,更多的是文化财富。穿新衣是因为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在传统文化中,除夕中的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是中国农历旧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有着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所以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都尽量给自己穿上新衣服。春节穿新衣一来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的一年的庆祝;二来是春节的新衣服基本都是中国红的颜色,古代人觉得红色是可以驱邪纳福的吉利色,因此这一年穿上红色新衣服就会让祸端远离,福气降临;三来是古人也有一种愿望的寄托,能够在新年的第一天穿的崭新,那么一年的运势都会变得非常顺利。

初一这天,人们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换上新的,以崭新的自己迎接崭新的春天,有送旧迎新之意。寄托了人们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有些心急的人会在除夕夜的晚上,就迫不及待地把新买的衣服裤子、鞋,摆到床上,穿上试一试。新年换新装一般都会穿着红艳喜庆的服饰,如果是本命年,可能还要系上一条红裤带……

俗话说:有钱没钱,穿件新衣过年。新年新衣,辞旧迎新,万象更新。虽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一年四季都能随便买件新衣服穿,但是这种传统习俗更多的是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对新年的祈福,并不会随着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曾几何时,那件心里盼望已久的衣服,便是过年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春联里写满吉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欢乐、祥和的春节,离不开春联。说到春联,自然会让人联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这桃符借指春联。从旧符新桃,换下的是沉重的过去,换上的是崭新的未来。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千百年来,老百姓把过年的喜悦心情浓缩到春联上,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春联是因春而诞生,因而决定她姓。春联有着明显的三大特性:唯一性、时序性、喜庆性。她就是春的歌、春的画、春的形象大使。春联,又叫春联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还有一种说法,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过春节贴对联的风俗,其中还有一则关于春联的故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着书圣的美誉。他的书法堪称一流,而且诗词歌赋也是样样精通,在当时已经是名扬天下,无人不知。很多人知道王羲之的书法好,就纷纷前来求字,家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有一年春节前夕,王羲之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春风、春雨、春色,下联是新年、新月、新景,这副对联的书法十分精湛,而且对联的意思颇为的新颖。王羲之写好后,就把对联贴在了大门的两侧,可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被邻居偷走了。刚贴出去不久的春联,就被人揭去,王羲之也没有发火。他研好了墨,又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莺啼百里,下联是燕语南邻。这副对联上联和下联不过短短八个字,但却十分的有意境,王羲之写好后又命人把对联贴在门外,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对联又不见了,很显然还是被人偷偷地揭走了。

马上就临近除夕了,自己写一副对联,一副对联被人偷走,这样算下来,到了除夕夜,自己的门前也没有一副好对联。王羲之于是开始犯了愁,他左思右想,忽然有了对策,只见他大笔一挥,写了一副半截联,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副对联贴出去,果然没人再偷了,原因很简单,大过年的每个人都希望对联里有吉祥话,而这副对联却显得十分晦气,自然没人再去揭了。转眼到了除夕的清晨,王羲之洗漱完毕后,来到自家大门前,在上联和下联处各加上了三个字,路过的众人看到后,纷纷叫好,这副对联就是:上联:福无双至今日至,下联: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副对联一开始看,是有些晦气,但是加上几个字后,却显得十分吉庆,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副对联也被传为一段佳话,成为了千古绝对。

关于贴春联,太原北门外一带(大北门外,汾河以东尖草坪、光社、新城、阳曲、向阳、柏板、上兰一带)有着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会在街巷挂起大纸(一种类似蜡染的花纸,纸中间的留白圆处写有字),在对联的上面点缀“tian(用不同颜色的粉奁纸,剪成一寸许的剪纸,再累叠黏贴于对联的上、中、下三处),更显得喜庆。谓之:向阳人家多吉祥,新城百姓尽如意。

贴春联的习俗作为非遗传承项目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成为中华儿女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前些年,我在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工作时,应《太原晚报》编辑老师要求,我会组织大家写当年的春联,优选后,在报纸上发表。也曾常常参加过文化局和文联组织的送春联的活动。书法家们下村屯进社区,为城乡居民义务书写春联。一张张硕大的福字、一副副带着浓郁墨香的春联,让大家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带来了新年的温暖气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新春联写满了吉祥,叩响了文明过年的时代强音。春联让新春佳节过出新气象,是对中华文明最生动最有意的传承!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我国春节有丰富的民俗。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腊月二十三,北方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家家户户祭祀灶神。

灶君,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神是受玉帝的差遣下届来管理百姓灶火的,同时负责监督各家的行为。他升天的任务就是向玉帝禀报自己监督的情况,特别报告各家的善恶表现,玉帝好酌情对各家进行奖惩。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那天,实际上是送灶神升天。传说,一旦谁家有恶行,都会折寿,大的罪行要减三百天的寿命,小罪则减一百天。

《礼记·祭法》中王为君姓立七祀其中就有一祀为,晋朝以后,又被尊为天地督察使,掌握上达天庭诉人善恶之职。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统称麻糖。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在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也有描述。古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生活中,常见不良之人,口念人做天看,心想男盗女娼。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谓之,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

圣人道:德不孤,必有邻。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心若神明,善假于物也!

新春将至,愿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元复始,今借文,祝诚朴之人得好运,厚德之家有余庆!


责任编辑  杨志强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山西省作协会员,太原市作协理事,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主编万柏林区地名录——《山之右·河之西》一书,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编的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征文汇编《优秀作品选》和万柏林区直机关工委主编的《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汇编。近年来有二百余篇散文、随笔在《西部交通运输》《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老年杂志》《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万柏林文艺》《今日万柏林》《古交文苑》《七色花》等纸质媒体,以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东方女性网》《搜狐网》《网易网》《散文网》《和讯网》《今日头条》《太原道》《旅途》《万柏林宣传》《作家新干线》《夏都文脉》等新兴媒体发表。

山西五龙集团是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下辖五个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镁业、焦化、铜矿、林业、房地产、酒店、商业管理等十多个项目。企业资产总额达65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2019年实现收入21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镁业循环经济二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

五龙集团澎湖湾

力诺健身俱乐部

位于澎湖湾二层

俱乐部总面积1200平米,是本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好、项目最全的健身休闲中心。拥有5D巨幕磁控单车;拥有人脸识别、智能化个性定制系统;拥有顶级高端有氧、力量器械;开设有各种操课、舞蹈、瑜伽、动感单车等近百种课程供客户选择。

电话:(0359)6066669

推 广 团 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主席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节的来历 传说及习俗
节庆 | 小年福至,人常安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
灶神升天过小年,面见玉皇评人间
2月4日就是北方小年,小年是什么,祭祀灶王爷又有什么讲究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