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仑史记(1) 文迪心
昆仑史记(1) 文/ 迪心 浩荡神州,神话传说,人文典藏,翰若星辰,斯文斯德,哲学之源,文明之渊。余考诸经,历览群书,混乱难稽,莫知由来,难明始终。感斯文难,遂做斯文,去伪存真,还其本源,史而记之。 第一章昆仑之虚 噫咦兮雄乎伟哉! 若夫天地有神兮,化育万物哺生灵。日月昭昭耀神寰,乾坤朗朗莽昆仑。皑雪缤纷出绿波,玉树临风弄海云。瑰姿艳逸春松柏,婀娜荫翳两昆仑。鸾鸣凤歌千禽舞,虎啸龙嚎万兽吟。群仙常驾龙鹤去,八面来风下墉城。 酣梦盘古开天地,混沌鸿蒙剖阴阳。清阳冉冉为玄天,重浊沉沉作苍茫。须发为星呼风云,右眼太月左太阳。矫健肉身化万物,魂为灵兮魄飞扬。 日行八卦步九宫,月走五行行六运,阴阳相抱巡宇方。一点元阳精阴气,剖分阴阳化万物,孕育地球众生忙。鉄镍凝重核先结,精金熔融四面环,化合岩石一圈圈。风云舞兮霹雳动,暴雨倾盆兮浩荡。三十八亿年来看,氲蕴一气成汪洋。 二十五亿年浩劫,天外飞星成月亮。擦肩而撞地壳裂,奔腾汹涌成丘岗。自始盘古大陆起,开合张裂太平洋。须弥山上寻须弥,昆仑山高四千丈。东西长五千公里,南北宽1千公里。咸海四周紧紧绕,四大部洲环环抱。东胜神州兮其东,西牛贺州兮其西,南瞻部洲兮其南,北俱芦洲兮其北。浩翰荡荡兮盘古,一万万五六百方。 飞星凌地盘古裂,九州翻腾掠八荒。恐龙繁衍四海地,咸池氲蒸处处亡。大地震颤再扩张,火龙又起兴风浪。二点五亿年来后,恐龙争霸无了时,日月峥嵘造物忙。鸟兽哺乳无处躲,龙龙相争处处险,寥寥人丁远远藏。须弥山前福地天,昆仑山上伊甸园,天使双双衍四方。岭谷沟壑惊险地,溪涧山林跃树梢,血脉相衍娲娘娘。 惯看世间兴衰事,望月已知劫难时。女娲下达拯救令,借力传命度众生。飞星再凌西大陆,滔天海啸没山岭。方舟载起三千众,两千生灵聚昆仑。 劫后重生昆仑地,燧火燃起新文明。五千五百万年前,太昊伏羲下昆仑,命令子嗣征四隅。羲伯中原羲仲东,羲叔南郊和仲西,更有和叔北幽冥。羲仲去海赴瀛洲,创立羲和姆大陆。羲叔南交赴南亚,相会印度化万民。和仲西经波斯地,达于希腊眛谷居。和叔艰难北俱芦,东行漫漫八万里,开创美洲新文明。 一万二千灾难生,大海沸腾大陆震。海啸飓风无了日,遮天蔽日火山云。千岛岛裂人人死,西洲渺渺姆国沉。万国瘟疫常肆掠,中原神医炎帝临。冰天雪地饥寒天,遍尝百草救众生。 天帝侵凌炎黄族,蚩尤作乱忙不停,鏖战未休杀自己。少昊孺帝西迁族,唐尧帝舜绝天地,大禹治水创功绩。冰消雪融流星至,洪水滔滔暴风雨,诛杀共工无了时。 六千年来多少事,揭开面纱未能明。本是同根昆仑生,贪痴怨忧人杀人。 且看如今之昆仑,去留肝胆谁与争? 帕米尔高原为头,天山山脉为左胳,阿尔泰山为左膊;喜马拉雅为右臂,横断山脉为拳掌;昆仑山系为脊柱;祁连山唐古为胸;秦岭山脉为脊尾;贺兰阴太行左腿,大兴安长白小腿;外兴安岭为脚掌;大巴巫雪山右腿,武夷南岭为小腿;台湾山脉为脚掌。塔里木盆地为心,柴达木盆地为胞;准格尔吐鲁为肺;四川盆地为肝脏,青海湖湖为胆囊;洞庭鄱阳湖为肾;江苏太湖为脾脏;青藏高原为胸部,蒙黄云贵为上腹,三大平原为下腹;黄河流域为任脉,长江流域为督脉;黑龙流域为静脉;珠江水系为动脉。塔里木河为喉舌;淮河洪泽为膀胱;富春西湖为胰脏。小肠者华北平原,大肠者长江平原,东北平原则为胃。 此乃昆仑之虚也,纵横万里高万仞,跌宕起伏通天门。黑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折东南,转折东北归北海;黄河水出昆仑胸,东北而行九曲转,折向西南再渤海;江水自胸东南流,折向东北直向东,东流到海散瀛洲;珠江水出东南隅,直向两广入南海。雅鲁澜沧出南隅,百折东南入南滨;弱水出自西南隅,直向西南入海西;洋水北水出西北,北行直入大荒滨。昆仑南渊深千仞,恒河沫沫入东滨。更有山外诸多水,也有海外诸多山,山山水水皆神明,唯有昆仑度众生。 以上是对于神话故事的形象比喻解释。天地造人,自然是有其目的和必然的,因而万物皆是有灵性的。下面就以昆仑开始说说地球的开始,说说生命的演化历程。 虚者,墟也,大丘谓之墟。丘者,小山也。昆仑者,混沌广袤也,乃混沌之大丘,广袤之高山是也。是故大山皆谓之昆仑。神州大地之山,皆为之昆仑。昆仑之虚,自是昆仑之昆仑也。 1、神话故事 中国盘古的神话,实际是在描述宇宙的形成过程。盘古不是一个神,而是指远古时期,即很久很久以前的意思,正如我们现在把地质年代分为远古、太古、中生、新生等一样,我们的古人把那遥遥不可追记的年代成为盘古。而中国的这个盘古神话,实际也只是在描述天地形成过程,是一种宇宙现象:宇宙是混沌一体的,后来才分化出阴阳来,而物质形态只有气,随着时间推移,这气渐渐凝结,轻气则上升为天,浊气则下降凝结成大地。鉴于古代人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语言能力,不可能把这宇宙的而产生过程描述客观准确,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但这已经足够证明中国人认识宇宙的独特性和其超乎想象的思维能力。 2、地球的起源 现在我们认为宇宙产生于大爆炸,这个理论尽管不完善,但也是最前沿的理论。这里不做分析和过多辩论。 地球成为太阳的行星后,依旧是一个火热的气状球体,随着时间推移,温度继续降低耗散,一部分气体相互化合凝结液化,一部分化合凝固成固体。这部分早期凝固的固体和液体由于围绕地心旋转,受到旁边的气体或液体阻碍,速度慢下来,渐渐向地心汇集,形成地核。通过对陨石化学分析,其主要成分为铁和镍,以此可以推断地核最初形成的结构也为铁镍结构。依据太阳主要是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我们知道,宇宙形成之初也是如此,即为质子、中子构成的等离子体,而元素的合成,是等离子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形成机理,我们只能分析太阳系中行星的物质成分进行推论。也就是说,地核和小行星的结构类似。 随着物质越积越多,地核压力越来越大,地核物质便在压力下融为一体,而地核也被液体物质包围。而这些液体物质则大多为金属类元素,其中铁元素较多,这也就是地球存在磁场的原因。地球温度继续下降冷却,物质继续发生化合反应,非金属化合物与金属混合物混合物由于比金属液体轻,所以渐渐浮在金属液体表面,这些物质渐渐凝固冷却积聚在一起,渐渐包裹了整个地球表面,形成地幔壳。 地幔位于地球深处,处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属于半塑性物质。地球继续冷却,大量的轻密度化合物则富聚于地表,而重密度化合物如花岗岩物质、橄榄石物质等则沉积于地幔之间,这样地壳也便形成了。地壳形成的壳体与地幔之间由于软硬不同,而地壳内部也不是完全平整的,而是象冰山一样浮在地幔之上。在地球离心力、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或变化。 地球进一步冷却,地球原始大气基本形成,地壳外表总体平整,略有起伏。在地球原始大气和闪电的作用下,产生了水,形成了海洋,渐渐整个星球被海洋包围,最初是应该没有陆地的,因为地球以外的行星正在形成过程中,既无外因也无内因使得地球出现陆地,而海水的平均深度达数万米。而那时的地球除水体外,实体要比现在小的多。一切都在平静中发生。地球完全形成距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而形成的过程则为更长久,那是46亿年前开始的。这时在蓝色的海洋中,产生了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繁衍。3、月亮的形成 当一切都稳定之后,太阳系系统也几乎完全形成。25亿年前,一颗约为现在地球直径四分之一的巨大行星被地球捕获,由于旋转方向和运动方向均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这颗行星与地球的地表发生并不太激烈的擦肩碰撞,在巨大的海水缓冲、反作用和惯性作用下,这颗行星被地球弹出了大气层,由于碰撞消耗了能量,而因碰撞,大约两个行星体积的海水也被带出地球大气,而海水因地心引力,则将行星的一面始终拉住,行星的速度被降下来,最终被地球捕获形成卫星,而行星的角速度正好为地球同步角速度,这样月亮便形成了。月球上至今留有当时碰撞被弹出携带出去的地球海水冲刷月球地面形成的辐射纹痕迹。最为神奇的是这次碰撞使得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同步,使得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永远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早期地球自旋一周一天大于24小时,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380天,地球自旋速度和公转速度由于同向碰撞也相应加快起来,几经后来的演变,自旋一周不足24小时,而公转周期和轨道也发生改变,公转一周加快到365天,也就是现在地球的状态。加之地球内部热力学因素和天体因素影响,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均受一定影响,不知这是自然的巧合还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至今令人费解。 4、地球大陆的形成及生命的产生 而在地球发生碰撞的地方,却形成了深度越万米的巨大的深坑,形成古太平洋海盆。地壳随之破裂,而根据对冲原理在地球的另一面,地壳受到内部传递来的猛烈撞击力,地壳破裂隆起突出水面,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这块大陆位于赤道中心,由于海水大量减少,地壳承受的水压力减小,地幔内压力迫使地壳加速开裂,而地壳内部热压力也因此获得释放的途径,大量熔融状态的岩浆冲出地壳裂隙,地球发生首次地质运动,地壳开始开裂膨胀,海底开始扩张,火山频频爆发,从25亿年前到8亿年之间,时间历越数亿年之久。而正是这样的剧烈地质运动,使得生命环境趋于复杂,气候更为恶劣,出现了多细胞生物,有了原始动植物的区别,出现了壳体动物和高级藻类,地球进入了相对平静的两亿年,直到6亿年前。 其实,如果不是月亮撞击了地球,地球被深深的水体压住,地壳根本不能膨胀和扩张,那样,地球永远不会有陆地。这为我们人类迁移下一星球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用原子弹定点攻击火星,或许会诱发火星大地震,从而形成火星大气,进而演化出第二个地球来。 而在地球对冲点中心隆起的最高锋裂隙和周边地壳裂隙,无数火山爆发,形成山脉和海岭。约18亿年前,火山运动渐渐减少,大陆基本稳定,这个时候的大陆基本是一个整体,由于火山运动,出现了河流山川,生命开始在陆地繁衍,出现了陆地生命。 地球在一刹那间繁荣热闹起来,在5.4亿——5.1亿年之间出现了“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奇特生命现象。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到后来的4.4亿年前,生命发生突飞猛进的演化,即“奥陶纪物种大爆发”,出现了现代海洋中的原始海绵和珊瑚,甚至出现了原始鱼类。这些是不能用进化来解释的,而是在某种特定而常见的条件下,这些生命物种,突然就产生了。而只有同种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才属于变异或进化。生命出现这样加速演化的原因应该是与地壳地质运动形成的复杂自然环境有关。 5、盘古大陆的来由 而这期间,地壳内部却仍旧以平和的方式发生扩展膨胀,地震或火山偶有发生,而陆地也表现出时升时降的运动,出现褶皱运动,地壳出现褶皱隆起,大陆中部的山脉也因此出现扭曲和褶皱断裂和拉伸压缩断裂现象,出现大陆或升或降造成明显的海侵现象,形成众多的高山峡谷。古大陆的基本骨架形式这时已经发育完成。这块新生的陆地面积约从开始的1000万平方公里增长到近乎1.56亿平方公里。不只是大陆在抬高扩张,整个海底地壳也在膨胀扩张,也就是说地球在变大,海水深度变浅。 这个最古老的大陆称之为盘古大陆。盘古大陆中间有一横亘东西的山脉,山脉东西长达约五千余公里,南北宽约一千余公里,山脉平均高度达万余米,山脉主峰最高达12000米。由于山峰巨大,压力巨大,竟然将山脚周边地壳压入地下,形成环绕主体山脉的海。 这个盘古大陆中间的山脉古代称之为须弥山,在中国则称之为不周山,后来称为昆仑山。围绕山脉四周的海,称为咸海。这须弥山今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昆仑山系,而咸海已经变迁干涸,仅剩下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咸海。 这个山脉的轴线基本位于赤道位置,东西向略偏东南。盘古大陆咸海之外,分为四块大陆,大陆周边均分布有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火山环绕,各大陆均可相互往来,水系相通。 东部大陆称为东胜神洲,最东距离昆仑山约3000余公里;南部大陆为南瞻部洲,最南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西部大陆为西牛货洲,最西段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北部大陆为北俱卢洲,距离昆仑山约6000公里。盘古大陆最终总面积约为1、56亿平方公里。 这个盘古既是今天大陆的母体。只是再后来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沧海桑田 距今4、4亿年前,正在扩张的地壳还未稳定下来,地球再次捕获一颗近地小行星,该行星长约800公里,直径约500公里,水平径直向地球直面扑来,狠狠地砸在坚硬的南瞻部洲靠近昆仑山约2000公里附近,碰撞发生猛烈爆炸,不仅将地壳砸沉约5000米,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引起强烈的全球大地震,盘古大陆原来的四大块基础上,被撕裂成九大块。 由于对冲效应,引发古太平洋中心爆发海啸和猛烈的火山爆发,并开始形成原始环太平洋火山群岛。 盘古大陆在撞地和诱发地震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整个昆仑山沉陷,形成古地中海。东胜神州也沉陷在水面以下,只剩下一些高山山脉露出水面;南瞻部洲分裂成四大块,巨大的冲击波受到北方和东方的阻挡,因此冲击波向西南方迅速传递,裂开的版块,开始迅速向西南方运动,在地幔热力扩张作用下,加速版块移动速度。犀牛贺州分裂成两块,也被冲击波冲击,向西部发生移动;北俱卢洲与犀牛贺州之间受到挤压,也开裂出一块来。这样包含须弥山版块在内,大陆共形成九大板块。全球性的火山爆发,一时间猛烈炸开,全球的在爆炸。 这次灾难,造成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大幅度灭绝,超过80 %的物种消失。 这颗行星来的影响大,地球很快也恢复了正常,那个被撞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孟加拉海湾,而当时这个海湾正在赤道以南。被小行星砸中的那块,即现在的印度半岛,则一并下沉,大部分在水面以下。冲击波消失后,但地壳运动却并未停止,南瞻部洲分裂的大陆继续在裂隙扩张力作用下继续发生移动。版块间裂隙被岩浆和冲击物堆田,形成河流或浅海。 经历大灾难的地球,在大灭绝发生后也立刻出现了新物质的大爆发,厥类植物和鱼类大量出现,生命再度繁荣起来。 直到3.7亿年前,由于地壳继续膨胀扩张,盘古大陆沉陷的部分开始上浮,印度半岛和东胜神州再次露出水面,而昆仑山大部分重新浮出水面,形成浅海。这古地中海渐渐变浅变小。 而分裂的版块,在版块裂隙间发生地壳扩张运动,地幔物质混同融化的地壳岩层,一起进入裂隙,继续推动版块相互运动。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球各处火山再次爆发,引发再次地震或海啸,这次虽无上次碰撞诱发因素影响的规模大,但同样导致环境恶化,气候变冷,超过70 %的生命被消灭。 地球再一次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而地球再一次进入相对平衡运动中,在地壳扩张作用下,地壳岩石圈受到复杂的压力或扭力,出现隆起和皱褶,并形成新的山脉。而海水也渐渐退落,大陆之间再度靠近或相连。这次地质运动被称为海西运动。 直到2.5亿年前,地球盘古大陆虽然分裂,但彼此依旧相连,即便中间有河海相隔,但彼此总是可以往来的。因此海生陆生动植物均异常繁荣,出现了两栖类动物和高大的蕨类植物。然而就在繁荣的背后,灾难再次降临地球。 海西运动的结果,使得陆地继续扩大,海水继续退落,古地中海完全被封死,加之火山时常爆发,海水不断被蒸发,完全变成死亡之咸海。而这地中海正好位于赤道位置略偏北,直射的太阳将海水大量蒸发,而此时的大陆,周边被高高的火山阻挡,中部的高山早就沉陷,须弥山仅仅露出少数火山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咸海本身或火山岩浆与海水反应以及火山释放出的各种有毒气体,均弥漫在整个盘古大陆中部地区,阳光和雨水均不能获得补充,植物种群几乎灭绝,动物大部分死亡,极少部分逃离到北俱芦洲和犀牛贺州以及最南端的那块分裂的南瞻部洲上,即后来的南极洲,极少数物种得以生存下来。而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爬行动物和极少数哺乳类动物。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陆地生物几乎亡种,两栖动物物种几乎灭绝,而海洋生物也因环境恶化,物种灭亡也损失达70 %。2、5亿年后,地幔热能再次爆发,加速了海底裂缝继续膨胀,继续推动地壳移动和扩张,地球球体也进一步增大,海水进一步变浅。这时地中海大陆继续抬高,而南瞻部洲另外三块,即后来的非洲、南极和澳大利亚则快速发生想南,或向西,或向东的版块漂移运动。这种现象是因为向北是须弥山深陷地下的版块阻挡,张力只能向其余三方释放,相对而言,其余三方虽有古太平洋版块的抵挡,但由于大洋地壳在膨胀扩大,也就是说陆地版块地壳的底部较大洋版块底部要深得多,因而在各种综合力量作用下,地球九大板块均在相互运动中。版块运动加剧,火山运动也相应增加,而古地中海缺口被打开,海水可以自由进出古地中海,大洋风潮和陆地季风可以相互对流,气候条件开始好转,虽然有火山爆发,但却因此获得了新的物种又一次大爆发。 相对于版块裂隙而言,裂隙和火山位置基本不变,变化的是地壳向外膨胀扩大,相互挤压推动下,盘古大陆中心渐渐向北移动,而分裂版块则向四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火山距离大陆越来越远,当然也有位置变化不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亿年和10亿年周期!地球曾经吞噬过超级海洋!
地理还有这些未解之谜,你知道吗?
地壳正在加速变薄,已经成为2亿年来最薄,地壳会不会沉下去,地球成为一个水世界?
地球演化与全球变暖另有原因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在地球45亿年的地质史中,盘古大陆并非唯一的超大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