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肠病一旦出现3个症状,可能悄悄在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肠炎, 病变多位于直肠和结肠, 以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 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 黏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感等。

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肠风”等范畴。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包括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多为湿邪, 内伤多因脾虚。外因包括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脏腑亏虚等。外感及内伤结合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 运化升降失常, 致水液内停, 聚而化湿, 久郁化热, 湿热下注于大肠, 则肠道泌别清浊及传导失常, 脂络受损, 气血凝滞, 腐败化脓血而成黏液脓血便。

  病位在肠, 但与脾胃密切相关, 且脾胃虚弱乃本病发病之本, 湿热内蕴下注于大肠为发病之标。病机归结为脾虚湿蕴, 湿邪重浊, 缠绵难愈, 故反复发作。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也可虚实夹杂。脾肾本虚、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本病主要病机, 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则是其发病特点。

《医宗必读》载:“无湿不成泄”。

《医源》载:“湿乃痢疾之根源。”

初发期

  发病急, 病程短, 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伴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 排便不尽感, 肛门灼热感, 舌苔黄腻。

虽脾虚为本, 湿热为标,

临床以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治以清热利湿。

活动期

  多因饮食不慎或久居湿地或情志不畅等因素诱发, 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伴乏力, 纳欠佳, 脘腹满闷, 舌淡苔微厚。病属虚实夹杂, 治以健脾利湿。

病属虚实夹杂, 治以健脾利湿。

缓解期

  病程长, 病情缓,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无脓血, 夹少量黏液, 排便次数每天4次以下,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病性属虚, 脾虚病程日久, 多伤及肾阳, 可伴完谷不化, 五更泄泻。

治以健脾补肾, 温阳化湿。

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对于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者有较好疗效。灌肠药物保留时间越长, 症状缓解越明显, 治疗效果越佳。灌肠治疗可直达病所, 加速疾病的愈合。灌肠药以健脾化湿、清热敛创、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敛肠止泻为基本原则。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辨证随证加减。

常用药为黄芪、炒白术、茯苓、蒲公英、

败酱草、马齿苋、红藤、三七、白及

仙鹤草、儿茶、秦皮、黄芩等。

  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可概括为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及免疫等因素, 主要为免疫因素异常。

  溃疡性结肠炎 (UC) 的西医治疗药物多具有局限性, 主要药物有氨基水杨酸、激素和免疫制剂, 但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多, 且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易反复发作, 极大地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势明显, 辨证施治, 有效率高, 复发率低。虽然医家方药取舍不同, 但用药之理法殊途同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可治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溃疡性结肠炎   徐伟祥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附:患者招募)
症状体征---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老中医70年经验无偿公开)
【《景华要方》(三)泄泻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