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豫南丨故乡,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文/把耳朵叫醒

    图/白云龙等

01

在知乎网上有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发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乡小城市,或者农村的?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我比谁都了解这里:这里的街坊邻居虽然家长里短闲言碎语,可是遇上事情了仍然会鼎力相助;这里的政府机关和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一样,办事效率低下;这里的服务员脾气不好,他们从来没听过顾客是上帝这句话,除非你决定买东西;这里的妇人们依然觉得女孩子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嫁得良人育得佳儿;这里的街头,在惊蛰后,就会落满了玉兰花瓣。
 
对它的好与不好,我都照单全收,亦从未有过任何欣喜和厌恶,就像它原本就在我脑海里一般。
 
所以当我发现我无法接受农村的茅厕,无法接受发廊散漫的态度,无法接受过于潮湿的空气,无法接受没有电子支付的店铺时,我甚至觉得这种膈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偶尔会涌起一阵强烈的缱绻,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原地突生出一股遥远的乡愁。
 
但大部分时候,我同样对它们有思无恋,将来毕业也从没想过要回家。譬如小时候去别人家吃到特别好吃的糖,我不会再讨要;以前刻骨铭心爱过的人跪在我面前,我也不会再回头。

好马不吃回头草,不仅仅讲的是尊严,汉诗云浮云蔽白日,游子难顾返。或许对于故乡和岁月,我都是应该流浪的人。
 
就像故乡的使命,活该是永远回不去的思念;远方的使命,活该是永远到不了的追逐。
 
我小时候听到的那个声音,是这么告诉我的。”

02

这种体会尽管故乡不同,却感同身受!

回家的日子愈来愈少,让我渐渐忘记了它原本的样子,逐渐脱离了从前的生活。比如无法接受到处垃圾飞扬,无法接受一辆车驰过掀起的灰尘,无法接受菜市场下雨天的泥泞,无法接受早餐店看起来不那么卫生的装扮。

我想,我最无法接受的,可能是这里传承了几百年对女性认知的评价体系。

如若你三天两头一个快递,熬夜后白天补觉到太阳半空悬,整日对着手机,敲着电脑,看到乡里乡亲不会扯着大嗓门寒暄打招呼。过不了多久,你的任性的行为就会被邻里邻外所熟知,几天传到你耳朵里的是面目全非的一个你。

假如你再谈个男朋友,时不时想和男朋友见个面,约个会,当你和他手牵手从她们身旁走过的时候,你会看到怪异的眼神以及随后而来的说三道四。



我观察了一下家乡的人的生活。并排的三层小洋楼住着,家里一般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上学,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父母孩子聚少离多。

所以,如果小孩去学校了,母亲们就开始无所事事了。因此,他们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娱乐方式还是一群妇女聚在一起闲聊,聊什么呢?最高频的谈资当然是邻里左右的人和事。

有些人在晚饭后去跳跳广场舞,还算有点追求,说明她还是注重健康或者身材。而有一部分,依旧是几个人坐在那里开始了她们最愉快的聊天,从她们身旁经过的时候,我浑身不自在,生怕哪个脚迈的不对,然后话题开始转向于我,十几双眼睛看着你呢!

 
她们的生活简单又琐碎,空虚、无聊是她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所以,当自己的生活简单到只剩一件事的时候,路旁经过的一个陌生人都会引起她们极大的兴趣。

03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谈到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模式团体格局模式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处理每一件事事情,都以这张人情网的远近来核定。

而当下家乡的农村,依然是以这种传统血缘关系为核心,只是随着人员四散离乡,这种关系不似以往那么牢固。

尽管这种格局的弊端很明显,不稳定。他仍旧是农村的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每个人生活在这里,都摆脱不了他。当然,他依然有他的积极意义,至少为维护乡情上,依然是不可割裂的纽带!

举个小例子吧,如果有谁家办事,无论喜事还是丧事,都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这个时候,大家很热情的去帮忙。

前段时间,户族里一位老人去世。

年纪不大,还不到70岁,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儿子考到了国外有名的大学,毕业后没几年,他们家就搬家了。后来,儿子结婚娶了一位洋媳妇,定居国外,极少回来了。

按照农村的习俗,老人都是归土故里,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什么都没有准备,老家的房子已是多年缺修,破烂不堪,办丧事需要的很多准备都是乡里乡亲帮忙完成的。

他父亲生前和我爷爷关系很好,爷爷当然尽全力去帮忙,炎热的夏天,这样的劳累让快迈进七十高龄的爷爷有点吃不消,后来听我爷爷讲,他儿子回来就跪倒在我爷爷面前感激涕零。

我静静的听着爷爷讲述这些事,心里还是觉得农村的有些优良传统还是没有丢失,感到高兴。  

04


然而,那种淳朴的民风在当代经济社会,不可能一脉相传!

攀比成风,这一点在结婚彩礼上体现尤为明显。从以前的几万到现在的十几万,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他们定义闺女嫁的好坏的标准在于彩礼钱的多少,所以,女方家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看起来嫁的很好就向男方家明码标价彩礼钱,惊奇的是,大多索要方居然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毫无羞愧感。

由此引发的是金钱至上,道德沦丧。

假若男方家短时间拿不出这么些钱的时候,就要开始四处筹钱,他们的想法是先筹到钱娶进门再说,而女方家不知道的是,等他们家女儿嫁过去之后背负的债务的压力。

据我了解,我的好几个亲戚结婚的彩礼都不少于十万。

提到结婚,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些辍学背着行囊出门在外的青少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家人开始着急了,不想让儿子女儿找外地的,想留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种牵线搭姻缘。

我的远亲大伯家的儿子,长我两岁,死活不愿意读书,与父母抗衡,撑到初中毕业,父母无奈妥协了,十五六岁便去广东打工,如今25岁,家人开始帮他张罗婚事。

经人介绍了好几个姑娘,没有一个相中的,我那个哥哥也是个不愿意将就的人,父母的想法对他来讲并不是特别重要。他是不急,毕竟才25岁嘛,可他父母早已是慌乱不已,如临大敌。

05

谈及了这里快变质的民风民俗,再来聊聊基层的政府机关。这里的政府办事的一个通病是散漫和效率底下。

在他们身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毫无体现,他们把中国是人情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家给农民的补助,包括医疗保险,粮食补贴,养老保险低保以及新出来的扶贫政策,在这里都成了对策。

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往往难以落实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的身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爷爷说我们村里贫困户想要申请到低保,就得先去给村支书送礼,不然你就算跟他讲一百遍你家的困难,他都会回应你说,弄不了,名额有限。

可是当你提着烟酒专门去他家拜访过后,要不了三天,他就过来告诉你说,办好了。而下一年,如果不继续给他送礼,你的名额就会被立刻拿到留给别人,蒙圈的你好久都不知道原因。

当爷爷跟我讲这个的时候,我说,现在是看谁送不送礼,往后是不是就看谁送礼的多与少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

06

在这个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农村的这片净土已被侵染。当然,仍旧有勤劳朴素踏实本分的农民。靠自己的双手,种一些农作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虽然,我对老家有这样那样诸多的不满与愤恨。

然而,在外漂泊久了,我依然会想起家乡,就像我在家里呆的稍微久了,我就想离开一样!这是个让我一辈子又爱又恨的地方!

就像知乎里所说的:它的好与不好,我都照单全收。这依旧是我的故乡,我小时候嬉戏玩闹生活过的地方,在离开后,会想起,会思念,会牵挂。可就是没有欲望常居这里,我想的是时常回来看看。也许是应了那句浮云蔽白日,游子难顾返。
 
那么,我想,所谓故乡,是用来牵念的吧!

(注:本文为粉丝来稿,欢迎投稿)

往期精选:

老家豫南丨二月十九,还记得那年今日的龙池庙会吗?

青山、秀水、名刹、古村……信阳这条最美公路,走了才知道有多美!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乡偶书
4593篇返乡见闻,告诉你要不要回老家
豫南大别山老家农村难忘的记忆
山东鱼台的相亲:爱情太现实,彩礼不断攀升,让人瞠目结舌!
爷爷的麦穗
刘典:故土、亲情与父母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