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奇制胜”不知害了多少人

一说到博弈,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正合,以奇(qi)胜”,我们对出“奇兵”总是兴趣特别大,特别是有了诸葛亮这个光辉形象以后,我们对这种战略上的奇招妙计就更是上下求索了。

读了华杉老师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以后,才知道这个“奇(qi)”兵原来不是奇怪的奇,而应该读成“ji”,意思是多余,古人称多余的部分为奇,翻译成今天的大白话,奇兵就是预备队。

“以正合,以奇胜”可能是《孙子兵法》里面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而这个“奇”也是被读错最多的一个字,读错了整个意思全变了。


“以正合”的正兵又是什么呢?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曹操说得好, “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ji)” ,所以这个“正”和“奇”就是一个先与后的概念,没有什么太玄乎的东西。

华老师说:两军对阵,先以正兵合战,也就是会战。双方的主帅在正兵打得精疲力尽的时候,他认为决胜的时机到了,投入手中预备队,也就是“奇兵”,这也就是兵法上说的“出奇制胜”。

但我们已经习惯说出奇(qi)制胜了,那就将错就错,但是要知道这个奇不是奇怪的奇,而是多余的奇(ji),否则意思就全错了。我自己就错了好多年了,今天终于得以纠正。

如果你把 “以正合,以奇胜”理解为正兵随便怎么打都行关键是靠奇招妙计来取胜,你不光是《孙子兵法》没读懂,连整个价值观都错了。 《孙子兵法》不是以少胜多之宝典,是以多胜少之法 ,是基本的战略和战术原则,不是奇谋巧计。

都说商场如战场,这话有一部分是对的,但现在有太多的观点和汗牛充栋的书籍来宣传的都是这个已经错了好多年的“奇兵”。有的借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把一些所谓的“奇兵”渲染地神乎其神,什么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蛇吞象,都想方设法投机取巧,甚至不劳而获。

这种所谓的商业技巧,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生存在故事里。在实战当中如果你去玩什么四两拨千斤, 准会被人打得嘴先着地。

许多人失败了他不去找真实的原因,却总是抱怨自己的奇兵还不够奇,于是到处去听课拜师,盼望着自己的商旅生涯中,总有一天也有这样的一支奇兵出来,让自己成为风口上的那只猪,呼地一下被吹到天上。

这种书本上的创业,或者是被篡改编织出来的故事,害了许多没有创过业的年轻人,讲故事的人赚了钱,听故事的人经常牺牲得莫名其妙。

我在参加博鳌论坛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和联想集团的柳总吃过一次饭,我就请教柳总:联想最重要的战略思想是什么?柳总说,谁见过蛇把象吞下,都是象把蛇踩死,哪有什么以小博大,都是大汉打得小毛头满街跑,商业上的成败更多地是实力的较量。

我当时觉得柳总讲的有点保守,联想成功的奇招不愿意外露。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在商战上身经百战过来人的真心话。

德国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著名的《战争论》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双方留下的预备队的对比,往往是最后决定胜负的主要根据。一个主帅如果看到对方在预备队的对比上占有决定性优势,那么他就要下决心退却了。”

中国的《孙子兵法》和德国的《战争论》,虽然年代不同,但都被誉为战场上的《圣经》,这两位军事学家相隔上千年,对奇兵的理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两部书。商战上永远是硝烟四起,创业者读读古人的兵书,别让那些奇技淫巧忽悠了,还是很有必要的。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奇正”实战正解:误解或错解“奇正”,都很难用于实战
读书会第28讲《孙子兵法》分享
《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发大招了
孙子兵法之精华
孙子兵法兵势运作:不会造势,产品就不要入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