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32期 | 流动的身份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人的社会定义正在放宽,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说法,男孩子要像男子汉,摔了一跤也不许哭,女孩子就应该像淑女,动作稍微粗犷一些,大人就会在旁边说,这哪像个女孩子。

这种角色的烙印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了。

现在随着时代的推进,一种被称为“流性人”新型的人格出现了。

这种人对自己性别的认知并不固定,在心理上他们某个阶段认为自己是男人,某个阶段又会认为自己是女性。

那种男性和女性一成不变的心理烙印正在逐渐淡化。

人的社会定位的去标签化,也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我们从懂事起,就开始给自己贴标签,男人、女人、商人、音乐家、成功人士等等。

这些被社会贴上的标签,往往限制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更限制了我们思想的创造力。

今天的现代人,他们的身份已不是一成不变的了。世界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我们的身份也可以是流动的。转型也不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你可以做企业家,过两天又可以成为作家,再过几天又想去大学里做个学生读个学位……

那种恪守专业,为自己身上的标签而终身去打拼的人,在这个时代也许是老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真的高兴了好几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流动人”,因为没有看到同类就显得特别不自信,总想去改变这种挡不住的流动。

王老师这篇文章让我终于找到知音了 ,一下子自信了许多。

我最早的愿望是成为乒乓球的专业运动员,苦练过好多年,后来又想成为一个音乐家,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谁想到一不留神成了企业人,就这么干起来了。

可在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我想去写作,几年间出了五本书,而且越写越顺手,越写越上瘾。

可心里却总觉得这是在不务正业,一边享受写作的快乐,一边内心充满自责与不安。

当我的下一本书快要出版的时候,一种和我当年写作一样强烈的愿望驱使我,想去大学读书,也许是受了金庸老先生80多岁还去大学读博士的影响吧。

这种强烈的感觉经常冲击我内心,像匹脱缰的野马勒都勒不住。

这时的我被更大的不安所袭扰,心想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特别是当别人问我:你是做哪行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准确。

读了王老师这篇文章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纠结了这么多年的疙瘩,原来是一种新的思潮,而且在欧美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他们经常这样流动,而且在同一个时间,几种身份并存,早已司空见惯。

我们以前觉得跨行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似乎要用好多年才转过来。

而今天,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人们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随时转行,连性别都可以转,何况行业呢?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知识老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想靠年轻时学得的专业吃一辈子已经很难了,如果你还迷信自己的专业,把专业看做是你的铁饭碗,那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被这个时代甩得远远的。

个人如此、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所以,创造力和终身学习就成了我们生存的唯一专业。而做一个“流动人”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签人生
状元爱“赚钱”是种标签化消费
制度养人
汪缘堂:大年初五迎财神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浮躁了?|身份焦虑引发失去关注的恐惧
980王云妮:本科教育如何增强博雅色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