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秉性

母亲的秉性

 张效雄

(作者童年和父母的合影)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变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

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退休前是小学校长。坦白地说,她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很强势的。她出生在一个小资本家的家庭,从小就是我外公的掌上明珠。店子里的伙计,对她这个绸布庄掌柜的女儿,是随时听候使唤的。

母亲从小就很聪慧,外公请了塾师在家里教他们兄弟姐妹几个,母亲总是成绩最优秀的。我上中学时无意中看到过她上学时的作文,那笔蝇头小楷,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得出来的。外婆曾经告诉过我,母亲十岁左右就会描花,给别人做刺绣的样板,自己也做得一手女红。在那个年代,母亲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她考师范学校以前,除了两年私塾,只上了很短时间的洋学堂,经过我父亲一两次辅导,居然以很好的成绩录取了。

外公去世后,外婆带着她回到乡下,说不上锦衣玉食,还是衣食无忧,读私塾、上师范,可谓一帆风顺。从二十多岁起,母亲就担任一个完全小学的教导主任,管着学校的教学安排。即便就经历了反右、四清、wg等一系列运动,她没有大起大落,在校长的位置上坐了好多年。在我这个大家里,母亲是当家人。父亲在世的时候,我曾经戏说,从自己懂事起,家里的事儿大都是母亲做主说了算。他们偶尔会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每次都以母亲的胜利告终。因为我的父亲从结婚起。总是处处让着母亲。母亲的强势秉性,是父亲几十年里宠出来的。

宠着她的那个人不在了,少了以前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争执,母亲很不适应这种生活,感到生活已经黯然没有了任何生气。她总是含着眼泪,不断地回味过去那种相伴相扶的温馨日子。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轮流在他们住了十多年的马王堆寓所陪伴母亲。母亲对屋子里一切物件,都能够睹物思情,回想起父亲在世时事儿,每天不知要流下多少眼泪。我们决定将她搬出去,换个环境,或许能够改变母亲的情绪,使她从痛苦的阴影里早点走出来。

劝了很久,她同意去大妹妹那里。那里离马王堆近一点,随时可以回去看看。再说,母女之间说话亲近一些,随便一些。我们便依了她。

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母亲的心情没有一点好转。她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时不时要往马王堆跑。我们心里都明白,她还是忘不了那个寓所的一切,忘不了在那间屋子里父亲的气息。费了很久的心思,我找出一条理由,说我的孙子从外婆家里过来住,希望她这个太奶奶帮助管点事儿。母亲居然同意了,很快就从大妹妹家搬过来了。

其实,我的孙子并不是每天都住在我这里,大部分时间陪着母亲的,还是我这个闲人。

以前父母到我家来,就像做客一般。住不了几天,他们就闹着要回马王堆那个家去。母亲过惯了两人世界,这次是来长住,有些不适应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譬如说,她习惯于早早就起床,一个人慢腾腾地做这个那个,而年轻人一般睡得晚起得也晚。彼此的生活节奏完全不一样,她很担心影响了孩子们。再说,母亲对空调暖气很不适应,觉得闷,随手就会把窗户打开,房子里冷暖调节难得到位。有时候,我们不免埋怨几句,她也觉得很为难。还有就是她对食物的要求是少放咸盐,要煮的稀巴烂。这和我们的口味差得很远。她也从不对我们做的饭菜提出批评意见,对不感兴趣的菜肴,只是用筷子扒拉一下,并不取食。在吃到自己喜好的食物时,她会连声说好吃,以表示一种态度。我细心观察过,母亲是在迁就我们,在强忍着,不让自己强势的脾气表现出来。然而,母亲那些已经成了惯性的做法,时时会表现出来。因此她常常感到不好意思,还会说几句歉意的话,做些检讨。这在她八十多年的生涯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为了排遣自己的孤独和苦闷,母亲开始记日记。她在日记里写了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她也不会告诉我们,只是几次找我要几叠稿纸。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写画画的时候,如果有人进门来,她会很快速很本能地合上本子,然后淡淡地一笑,和你说些别的无关紧要的事儿。

我不外出在书房写作时,母亲会悄悄地走到门口张望一下,想说点什么,但总不开口。我估摸着,她是想找我说说话,解解闷儿,只是怕打搅了我。到了吃饭的时候,那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她会不停地问这个问那个,或是说她那几十年里说了一遍又一遍的陈年旧事。我听多了,有时候会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我的太太总会抢白我一两句,让老太太把那些故事说完说够。在母亲看来,这个儿媳是她最忠实的的听众。

有一天,母亲不是在我书房门口瞅瞅,而是走到我的书桌边,细声地问我:出版一本书,很麻烦不?我随意回答:我是写畅销小说的,出版书不会麻烦。母亲自言自语道:我写的,那不是畅销的书哦。我好奇地看着她,她把一大本稿纸递给我说:你看看这些文字,够不够出版的的水平?

我接过来一看,原来她找我要那些稿纸,是在写一本书稿。好家伙,十几万字,沉甸甸的一大本。她为自己写的书取名为《人生点滴》。作为一个也算资深的高级编辑,我粗略低翻看了一下,觉得还真像一部书。书稿分为两大部分,前面一部分是母亲的生平记述,后一部分是怀念父亲的信和一些古体诗,还有和她的同学们唱和的作品。原来她一年多来,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写画画,弄的就是这个作品。

我们兄弟姐妹在全面看过母亲的书稿以后,果断做出一个决定,自费为母亲出版这本小册子。小妹妹主动承担起把书稿录成电子文本的任务,几个人分篇校对,忙乎了一阵子,很快就把母亲的大作刊印出来。我们都提出要承担印书的费用。但母亲坚持不要子女出钱,坚持要从她积存的退休金中支出。我们也不再和她争论,就当她了却自己一桩心愿,那样她会心安理得的。新书印出来不几天,母亲叫我们开车送她到父亲的坟前,虔诚地将《人生点滴》焚化。她说这是自己送给老伴的特殊礼物,自然又大哭了一场。

因为写作十分费力费眼,母亲的眼疾又患了,不得不住院手术治疗。出院以后,母亲不便继续读书写作,又陷于了孤独之中。她被几个子女轮流接去居住。我们都正当壮年,不可能整日里陪伴她。母亲不能看电视,又不喜欢听广播,有时候在客厅里一言不发,一坐就是大半天。我们担心这样下去,不和别人交流,她会慢慢地变成老年痴呆。

天气变冷以后,我们居住的小区开始送暖气了。孙子的外婆家房子太大,没有装暖气,我就把孙子接来住一段时间。母亲看到小家伙过来了,主动提出来要住到我这里来。她这次住过来,心情比前些时候好多了,不再是做客的模样。

母亲照例每天清早起床。做完她自己固定的功课以后,她给自己找了个新的活儿,教两岁的重孙学文化。母亲做了几十年小学教育工作,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自己的心得。她给重孙子制定了每日的课程,怎么玩积木,怎么教识字,怎么学唱歌跳舞,怎么培养大小便的习惯,等等等等。那个教学安排,一套一套的,像一个正规的幼儿培养计划。我们对她说,小孩子该是玩的时候,没有必要这么早读书识字。老太太却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忙,没有顾得上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要在重孙这一代补上。我们不好和她理论,便随她去。从此以后,母亲觉得生活充实了,很少看到她一个人呆坐,也再不悄悄地抹眼泪了。

牙牙学语的孩子,在太奶奶的教导下,半年居然学会了大约两百个汉字,能够背诵一些古诗和《三字经》。老太太在夸奖孩子时,洋溢着很得意神态。她认定这是自己的知识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的能力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我们说,如今的孩子呀,都有这么聪明。现在人们并不认同幼儿时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做法,早慧的孩子,未必每个都是个天才。母亲可不高兴了,嚷嚷道,其他人别管,教育孩子的事,必须的她说了算。

   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母亲又闲不住了。不管是在我家,还是在弟妹那里,她每天又在自己的房子里画画写写。后来她干脆花钱装修了小妹妹一套房子,在那里安静地写文章记日记,还和他的亲戚朋友唱和写诗,生活过得精彩了许多。两年下来,母亲居然又完成了一本新书。她自己取名为“杂记”。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杂记。这本书除了辑录我的父亲一些文字外,大部分是她自己的作品,一半是老体诗,一半是传记回忆,很多事情是我们以前未曾知道的,不但文字精炼,还有些史料价值。读起来亲切感人。于是我张罗着,又要给她安排印刷出版了。她最痛爱的孙女儿远在美国,读了书稿的电子版后,称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作家了。

   母亲为什么闲不住?他的孙辈们说,奶奶是把自己的思念倾注到笔端了。在我看来,闲不住,是母亲强势的表现。

   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改不了强势的秉性。如果我的父亲还活着世上,必定会支持她的主张。因为过去了的那几十年,父亲总是宠着她。我的父亲,宠出了我的母亲强势的秉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居生活
你越脆弱,人心越恶
八字看孩子像爸还是像妈
强势母亲和弱势父亲,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看完结果太扎心了
孩子生日说孩子
闲不住的父亲老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