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话之“秋燥”


 天凉爽,很多人感觉很舒服。但由于气温转凉,这个季节除了由于温差过大导致着凉感冒外,还有恼人的“秋燥”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秋燥,顾名思义就是秋天时节干燥的气候。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而秋令与肺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表里。如果秋天养生不慎,这凉爽干燥的气候首先侵犯呼吸系统,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鼻子出血、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头发干燥、心烦便秘等症状,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
 
秋燥分上下!此时,呼吸道和肠道非常容易被秋燥之气侵扰,儿童更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对付上燥用水,多喝水,也可用芦根、桑叶等煮水喝,还可装个加湿器,增加湿度。下燥时,煎炸、烧烤、湿热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另外,秋燥还有内外之分,即脏腑燥和皮肤燥。工作忙、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脏腑燥,失眠多梦、心情烦躁都是其表现,更年期女性也要注意。燥热之邪损伤心、肾、肝阴液,建议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外出秋游也很不错。还可多吃些豆浆、白萝卜、银耳等,滋阴润燥。至于秋燥带来的皮肤干痒问题,建议洗澡时水温不要超过40℃,多用补水化妆品,保持皮肤滋润。
 
秋燥并不可怕,一般程度都比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但家庭护理和调养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缠绲不愈。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有效地防治秋燥,可在饮食上多下工夫,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凉包润为主。鲜藕、荸荠、胡萝卜、板栗、豆腐、黑木耳、黑芝麻、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开水、菜汤、豆浆等,而生葱、生蒜、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食。另外,胃弱者应多喝粥,如大枣小米粥、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粥、梨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居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头发少吹少烫,也有助避免“秋燥”的发生。
 
预防或治疗秋燥,还得注意精神和情志的调养。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情绪比作一个湖面的话,平常的情绪,就是湖面上的一点点涟漪,映托着湖面的平静与美丽。如果天气骤变,狂风暴雨来袭,小小的涟漪也会变成滔天巨浪。“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气肃杀易伤人”,当情志不畅,心情抑郁时,秋燥容易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自我调节,保持内心宁静,培养乐观情绪,充足休息才能够较好缓解症状。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故应注意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忌忧郁恼怒。调养情志就是要做到笑口常开,笑能够使人的轮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解除胸闷,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尤其是在清晨锻炼时,如果开怀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许多清新空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做到这几点,安然过秋!
白露之阴虚质养生
多事之秋 养生要六调
UC头条:对付秋燥 重在养肺
秋季养生,宜收敛不外泄,4点要记牢
秋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