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养老的几个话题

作者:雷钟哲

本文字数4043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新年伊始,微信朋友圈有则国外养老新模式引人关注。

那上面说,荷兰一家叫Humanitas home的养老院,为解决老人孤独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们把院里多余的房间“租”给当地大学生,但是不收租费。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大学生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每个月至少花30个小时陪伴这里的老人。

30个小时真的不多,也就相当于每天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带老人们出去散步、教他们用电脑、一起看电视,让他们用罐装颜料在纸板上尝试喷涂,认识什么是涂鸦艺术……

这样一来,大学生省下了平均每月要承担的400美元住房租金,老人则有了陪伴和倾诉的对象,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20岁的于里恩,经常给一名85岁的老人上电脑课,这位老人高兴地说:“现在我可以发电邮、浏览互联网、看视频还能上面聊天。”22岁的新闻系学生丹尼斯说:“不仅是不用付房租,我也喜欢跟老人一道工作;想想学生宿舍房间太小、太脏和太贵,这真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它还对大学生成长极有帮助,因为死亡是这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大学生现在正是做事冲动,挥霍青春,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而老人们的离去,让他们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教会了他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有意义地过好未来的每一天。这种“代代沟通”的模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不惟荷兰,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两者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养老院+幼儿园组成的“代际学习中心”,让老人孩子有了直接跨代交流学习的机会。

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后,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小天使,为他们枯燥、孤独的晚年生活带去了新的乐趣。而孩子们在“代际学习中心”里跟老人们一起吃饭、玩闹,一起做活动,一起唱歌、跳舞、画画、做饭、做游戏……

享受到爷爷、奶奶的无私关爱,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合理搭配”产生了意想不到其乐融融的效果。

不难发现,无论是“代代沟通”还是“代际学习中心”,都是让人心头一震心里一暖值得拿来值得推广的模式。就说把孩子和老人组合起来,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的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欢笑;另一方面,孩子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体味了无条件付出的爱,同时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小孩跟老人相处后,收获实在太大了!这种模式让孩子们学会了在许多普通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养老模式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样板。更何况,我们社会确实还有不少养老问题需要探讨,且亟待解决——

独居离世

独居老人家中离世无人知晓的事情这些年时有发生,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挑战着现实的养老。而这种事情总会引起众多老人兔死狐悲的纠结。他们也会想到自己的未来——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不消说,老人的一子一女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也不是很少照料这么简单。且不说中国传统道德“孝”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排在百善之首,历来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潜移默化地匡正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引领着社会的风气。

就说常回家看看,也已经进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可见某种程度上,老人的子女有涉嫌违法的行为。有居民说,如果子女平时能多关注一下老人,这场悲剧就能避免。我相信,只要子女良心未泯,他们一定也会陷入追悔莫及和痛苦思念之中。毕竟养育之恩没齿难忘,毕竟他们的七旬母亲,或许不该长逝于斯。

但是一切已经晚了,留给社会一道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今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几十年独生子女政策推动下已经呈现出独木难支的尴尬,“421”、“621”家庭结构的子女,很难撑起家庭养老的责任。快节奏的社会和巨大的生活成本,又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因而,必须有健全有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作支撑。比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事业,尽量增加养老床位。即便是采取居家养老,也必须将独居老人纳入监护视线,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随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为独居老人子女,不要借口工作忙没时间,而很少给予老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就算真的很忙,也要和社区取得沟通,采取托老等非常措施。老人的紧急呼救方式,比如求助电话和窗户外悬挂黄丝带,也必须使用可靠发现及时,让小区老有所养、温馨安全。

当全社会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上述悲剧才会避免,其留给我们的反躬自省,才算真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拼房养老

人是顶顶聪明的高级生物,总能在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面前找到走出迷宫的路径。拼车、拼购、拼饭及至拼房……除了女友,好像没有什么不能拼的。拼车节省了等车时间和打车费用,拼购使物品更加低廉,拼饭能增加饭菜品种,满足美食需要。而拼房而居,除了减少了生活成本以外,如今还多出一个功能——搭伴养老,让养老难题透出了新的曙光。

不妨举个例子——54岁的帕蒂·米拉诺与80岁的母亲共同生活。米拉诺每月的主要收入是丈夫死后的政府补助,母亲则靠领取社会保险为生。由于负担不起独立租房的房租,米拉诺母女搬到海伦的家里。而海伦87岁,家里有4间卧室。米拉诺母女每月向海伦支付700美元,可占用两间卧室;卫生间、厨房则由3人共用。如此一来,海伦不但每月有了几百美元的额外收入,更重要的是,米拉诺母女成了她如今的精神倚靠。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可是,目前社会机构养老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同时,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状况与失能老人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还很不适应老龄化的需求。正是这个原因,才出现老人死在家里几年无人知晓的人间悲剧。因此,亟需要其它养老形式加以补充。美国老人拼房养老,就是一个可以试用的方式。

拼房养老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上述的经济利好,它能有效地解除老人的寂寞,相互体恤、相互扶持,让他们通过情感交流获得精神满足,这比单纯的物质扶助更为重要。我并且认为,我们在借鉴这一做法时,也建立美国那样的“拼房公司”,作为非营利的中介机构,但可接受客户捐赠,以此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这样一来,就使拼房而居的人,处于组织的管理之下,减少了其中的安全隐患。

异质服务

以前总是听到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呼声,比如2013年,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到25张。在福利医院,养老床位排队的现象更是常见。而201411月发布的《北京市养

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缺口为3.12万张。其它地方像山东临沂市社会福利院,共有200多个床位,也是常常面临一床难求“住不上”的情形。

像这种养老床位闲置,而且闲置一半的新闻,猛不丁让人十分诧异。其实毋需诧异,如此供不应求与一半闲置的悖论,正折射出养老业眼下存在的矛盾——

其一,异质服务欠缺。老年人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群体,异质性很强,有的富有,有的贫穷;有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方面的的追求,这会在客观上呈现出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不同需求需要不同服务,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但恰恰在这方面,现行的养老机构都只是突出解决了吃和住的问题,其他方面则难以满足不同需求,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其二,养老观念陈旧。许多老人还是看重居家养老,认为去养老院只是一种无奈之举,他们宁可独居在家,甘冒无人照料易出意外的危险,也不愿去养老院颐养天年。加之有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很差,甚至不时暴出虐老丑闻,这就难免抵消入住吸引力,床位空置亦属自然。

其三,护理不够专业。一方面护理人员欠缺,一方面护理水平低下,人员多以45岁以上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为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且大都没有护理资质,缺乏职业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同时,养老业缺乏服务标准,没有服务流程和考核机制,缺少像北京四季青镇敬老院推行的8个服务等级、145项服务那样的“标准”,详细规定每天打扫几次房间,隔几小时为卧床老人翻一次身。服务周到人性了,就会让人慕名而来。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未来将以每年86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不难看出养老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因而,它被称为“待开掘的金矿”实在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但金矿的开掘,需要建立在更好的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前提下,抢是抢不来的,得要老人用脚投票。如果养老院对待老人像春天般的温暖,使老人有宾至如归的觉,在“421”“621”甚至“8421”的家庭养老结构下,还会出现床位闲置的事情吗?

精神关爱

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新生报名曾经出现过排起长龙的情形,更有趣的是,很多老人学习后主动“留级”,甚至是强烈请求“留级”。其中一名学员已经在学校里就读了20多年,修了100多个学分,仍然舍不得毕业离校。

诚然,老人留恋学校,乃至强烈要求“留级”,20多年不肯毕业,有着个人兴趣爱好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惧怕寂寞,在这里能获得归属感和精神寄托,把这里看成心灵家园,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不少老人表示,“退休之后事情不多,总在家里呆着也会比较寂寞,到老年大学一方面可以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身心,更重要的是能结交朋友、了解社会,有助于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至于空巢老人,这种诉求,那就强烈得无以复加了。

所以,我们不能止步于关注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表象,而要将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问题提上政府的工作日程。一方面老龄社会已然到来,养老——不惟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现实严峻,这些现实问题,呼唤加强老人关爱。另一方面,类似金陵老年大学那种老年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的场所,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需要建立更多的社区老人精神关爱中心,给老人提供心灵茶吧,开通心理热线,创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驱走寂寞,在关爱中体验存在价值,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行将老去的时候。再刚强的老人,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为什么不少老人热衷集资,经不住“情感饥饿营销”的诱惑,甚至赔得血本全无,细想起来,都与精神空虚关爱荒芜难脱关系。今天老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年轻人明天生存状态的折射。因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应成为当下的行动。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养老新探 | 正心正举读“两会”
“虚拟养老院”“老”有所养的新探索
“夕阳事业”做成“朝阳工程”,多措并举打造幸福养老“新吴模式”
郴州市老年公寓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家“五星级”养老院面世
北京最火养老院申请入住已排队到100年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