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虽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却只能吞下苦果,面对另一大祸患

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迅速由盛及衰,并进入唐朝历史上相对昏暗的时期,唐朝皇帝开始失去对全国的管理权。安史之乱共持续八年,虽然没能动摇唐朝的根本,但因为唐朝没有顺势解决存在的割据问题,唐朝开始长期存在藩镇,直到最终灭亡。

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并不是安史之乱开始,天宝年间的唐玄宗虽然昏庸,但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不可能不考虑王朝存在的威胁。对于安禄山可能的叛乱,他是有察觉的。只不过他没有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会来的这么快。而真正埋下安史之乱祸根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唐朝作为北周和隋朝贵族,依靠隋末乱世实现逆袭登位。而维系北周、隋、唐三朝的第一势力,就是关陇集团。本身李唐皇室就出身西魏八柱国属于关陇集团的顶层。在李唐取得天下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和关陇集团其他大家族联系也非常紧密,李世民去世前还指定关陇集团出身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辅佐李治。

李治能够得位是因为同样作为嫡子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为争夺储位争斗非常的激烈,作为老爹的李世民最终选择了相对软弱的嫡三子李治继位,而在李世民去世前,托孤长孙无忌辅佐外甥李治。长孙无忌可以说尽心尽力的辅佐外甥,但李治明显属于耳软之人,在武则天的支持下甚至说是鼓励下,开始对抗舅舅长孙无忌,并最终流放了舅舅。随着长孙无忌倒台,关陇集团在中国历史舞台的作用基本消失,维系三朝的中坚力量,就此终结。

在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实际掌权并称帝,她对于反对自己的李唐宗室展开了杀戮。而神龙政变后,唐朝政局一度不稳,皇室也受到了进一步损伤。到唐玄宗时,宗室的力量完全起不到保卫皇权的实力,可以说靠着开元盛世在撑门面。没有皇室和关陇集团这样的支柱支持,唐朝的危机是早晚会出现的。而唐玄宗肯让安禄山担任三镇节度使,不单单是信任,而是他觉得安禄山胡人的身份不会掀起大的波浪,动摇不了唐朝的根本。因此,敢于在全国有十个节度使的情况,让安禄山兼任三个。加上安禄山不但在唐朝高层活动,不断有人给安禄山说好话,唐玄宗对安禄山特别的信任。安禄山的存在触犯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等人的利益,双方矛盾加剧,最终安禄山瞅准时机,起兵造反。

说到节度使,实际上唐朝开国之初就设立,主要是针对边境防御的。随着开元盛世的出现,唐朝的疆域就比以往要变大,边境防御面变大。唐朝需要增加很多的边境力量来抵御吐蕃、突厥的骚扰。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节度使制度,节度使由单纯的负责军务,但统管边境地区的行政事务。这实际上是很可怕的,有兵、有粮再加上边境地区便于饲养和采购战马,已经惧怕割据的条件。

历史上的割据实力出现和朝廷把军事和行政结合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是把军事权力下放给地方,如东汉末年,为了抵御黄巾军起义,汉灵帝同意地方组建军队,清朝为了抵御太平天国运动,允许地方组织团练。这都最终演变为军阀割据。而唐玄宗这种扩大节度使权力的方式注定了节度使做大,尾大不掉,最终形成割据。到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十个节度使掌控的军队合计有49万人,这还包括可能存在的私自募兵情况。而唐朝中央掌握的禁军只有12万人。外重内轻使得唐朝中央权力面对严重挑战。

安禄山发兵15万反叛,军队数量上和唐中央的12万禁军差不多,由于唐玄宗对于形式估计的错误,在用兵上的失误,还有许多地方官的弃守问题,导致叛军先后攻破洛阳、长安。在都城失守后,唐朝中央的威信大大降低,对于下面节度使的管控在逐步变弱。只能借兵回纥。在安史之乱之后,先后出现了梁崇义、李希烈等节度使叛乱的情况。节度使拥兵自重已经成为了常态。

安史之乱开始于唐玄宗年间,结束在唐代宗初年,中间经历了整个唐肃宗时期。唐肃宗成为皇帝时,唐玄宗还没有去世,属于遥尊其为太上皇,实际上就是太子在大臣的拥立成为皇帝的。本身根基是不稳的,好在自身难保的唐玄宗没有追究此事。如果完全是安史之乱,到唐代宗初年就结束了。但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吐蕃入侵。吐蕃相对已经接近尾声的安史之乱来讲,更加可怕。唐朝中央被迫要针对来势凶猛的吐蕃,唐朝当时的实力已经不能两面作战了。只能暂时放弃了对安史降将的完全清算,逐步形成了河朔三镇割据的局面。

虽然藩镇割据形成,但在唐朝这个大旗不倒的情况下,藩镇还是名义上服从中央的。逐步形成了边疆藩镇、东南藩镇、中原藩镇,在一定阶段。唐朝也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因为藩镇虽然掌握军政大权,但财政对于唐朝中央依赖太大,真正犯上作乱的只是个别的边疆藩镇,他们的财政来源明显要少于全国其他地区,不得不在中央做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选择依附朝廷。

真正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是黄巢起义,这时候的唐朝中央已经被宦官集团控制,无力扑灭起义军。这种局面和汉朝末年很相似,朝廷无力,群雄并起。黄巢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起义军出身的朱温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成为当时最有力的割据力量,最终实现代唐自立,其他割据力量自然不服,进而演变为五代十国。唐朝接受了后半程相对窝囊的历史。

唐朝不能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中央实力大损,无力控制全局。吐蕃入侵,阻断了唐代宗恢复中央权力之路。后面唐朝出现的宦官专权则使唐朝无力解决地方问题。黄巢起义后,藩镇并起,唐朝不复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史之乱”遗留的癌细胞:宦官掌兵与藩镇割据
唐朝(三):一分钟了解唐朝那些事儿
唐朝中后期最大的威胁不止是内部藩镇,还有一个外在敌人
清水会盟——长安被攻占后,唐朝签订的第一个耻辱条约
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唐朝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朔方军为何没有割据?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